法国勤工俭学兴起的原因分析

法国勤工俭学兴起的原因分析

一、赴法勤工俭学热潮兴起的原因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乐逍[1](2020)在《留学生群体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文中提出留学生在早期中共党组织内部是具有较大的影响范围和贡献的群体,也被称为留学生群体。这一批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时期,远赴海外求学求知,在知识结构、政治敏感度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都有自身独特的见解与看法。他们在传播和宣扬马克思主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其实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理论基础的准备。他们不仅创办报刊,组建学习团体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阶级基础。在留学生群体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作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上海共产党早期党组织,并且直接或间接地领导了各地党小组的成立,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一定的组织基础。所以在推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中,留学生群体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作用。该群体积极的活跃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是一股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他们的历史活动不仅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道路,并且对20世纪中国道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共产党成立前这段时期的留学生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资料与历史文献贡献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留学生群体的概况,特点,主要活动和历史贡献等方面进行梳理,再根据现有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的客观的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该群体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关系,并且做出相应的客观评价。

王育锋[2](2020)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吴玉章》文中研究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纷纷出国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兴起于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辛亥革命失败之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掀起的又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吴玉章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从1912年到1920年,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他在从事民主革命活动的同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

王云枫[3](2019)在《建党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伴随着的是一批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青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与培养。建党时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中国首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逆境中成长、在磨砺中进步,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逐步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的经验既具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普遍共性也具有特殊的历史特性。总结建党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历史经验,对探索新形势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问题,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民国以来,政治腐败,战争不断,资本主义救国理论解决不了中国的现实问题,政治变革的要求和世界资本主义引发的危机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现实条件,加上十月革命的影响,新兴的新知识分子逐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是通过日本和苏俄传入国内,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提供了理论来源。建党时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伴随着的是对救国道路的不断探索,一方面,他们积极探寻新的理论来指导改造中国的实践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他们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通过各种手段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这个过程中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建党时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大多信仰过其他主义,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救国实践归于失败之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进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从而真正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建党时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值得现在借鉴的经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当然这是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所限制。新时代条件下,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借鉴建党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有益经验,吸取教训,从而为党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提供有益借鉴。

李文彬[4](2019)在《一战赴法华工状况及其爱国活动研究》文中提出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内部就参战与中立展开争论,经过北洋政府权衡利弊,并在社会名流的积极推动下,最终决定采取“以工代战”的方式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经北洋政府默许,英法成立招工公司在中国华北地区先后招募了约十四万华工赴法参战。本文以十四万赴法华工为研究对象,以华工赴法的背景动机、华工在法工作状况、华工所接受的教育以及赴法华工爱国意识的觉醒及社会影响为出发点,全面细致地分析一战赴法华工的悲惨经历及社会贡献。首先,从华工赴法的背景出发,简述北洋政府内部参战之议,两次寻求直接参战受阻,北洋政府转换思路提出了“以工代战”的方略并获得成功;从人地矛盾、天灾人祸、英法政府的高薪诱导以及以往华工出国经验等角度分析华工选择出国谋生的原因。其次,简述华工赴法的艰辛旅程、概述华工在法期间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状况以及战后华工遣返及安置的相关事宜。华工驻法期间辛勤工作,法国政府遵循了合同约定,基本保障了华工的人权,英国政府对待华工则相当残暴,多次以武力镇压华工的反抗活动。再次,分析华工赴法期间的受教育状况,由于招募工作不严谨,致使华工良莠不齐,存在不讲卫生、公德心不强、喜好抽赌、行凶盗窃等陋习,对此基督教青年会率先对华工进行扫盲、爱国、道德等教育,并创办《华工周报》供华工阅读,取得良好效果,华工自发的爱国行为对精英知识分子对救国的思考也产生了影响。最后,总结一战赴法华工的爱国活动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华工的贡献做出客观评价。华工赴法期间积极参与爱国活动,工人政治意识觉醒,激励了近代精英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决心,成为了留法知识青年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楷模;说明平民教育是一条崭新的救国道路,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有巨大力量,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有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一战赴法华工是近代华工出国热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朱晨曦[5](2019)在《近代中国留法大学女教师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子都被局限于家庭范围内,并以“贤妻良母”的身份为最终鹄的。近代以来,女子得以突破个体发展的性别限制,接受新式学校的专业训练,通过求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利。近代留学女子,先后共万余人,但已有研究中忽视了对留学人数仅次于留美的留法女性群体的研究。而在这些人当中,留法大学女教师因其鲜明的群体特征凸显出来。她们深受法国革命文化影响,呈现出女性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和强大能力,对女子解放运动和近代女子高等教育做出重要贡献。本研究以留法大学女教师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留法大学女教师形成的社会背景;其次,概括了留法大学女教师的群体概况;再次,阐述了大学女教师前往法国留学的三种途径;从次,描述她们在法国的学习和各项社会活动;最后,从教学、学术研究、学校管理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阐明留法大学女教师对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做出的独特贡献。在此过程中,通过对郑毓秀、潘玉良、冯沅君三个个案的剖析,突出留法大学女教师的独特性。本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一、论述了近代中国女性留学法国的背景。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为女子留学法国提供了基础和平台,而近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局限促使女性向外寻求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受法国革命文化的影响,“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促进以及中法政府的推动,留法大学女教师群体逐渐形成。二、从地域、家庭、学历和专业四个方面论述了留法大学女教师群体概况。留法大学女教师的地域分布呈现从东南沿海向内陆推进,并且,受各地勤工俭学运动影响较大的特点;家庭结构大多由官宦家庭、知识分子家庭和商贾家庭构成,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留法前的学历结构总体而言由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构成,留法回国后,大学女教师大多获得博士学位;专业结构主要以人文社会学科和艺术科为主。三、论述了留法大学女教师以强烈的求知欲望,克服重重困难,分别通过“勤工俭学”运动、官费留法、自费留法三种途径前往法国留学。以郑毓秀为个案,描述了郑毓秀在留法前与封建礼教、旧制度、旧统治阶级的不懈斗争,最后赴法留学寻求理想真谛。四、论述了留法大学女教师在法国刻苦的学习生活和丰富的社会活动。在法国自由平等的文化氛围中,她们开阔了视野,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重点论述了留法大学女教师们受法国革命性的影响,积极勇敢地参加了多项革命活动。以潘玉良为个案,描述了潘玉良在留学法国期间,凭借自身的努力,重新塑造自我,走出身份泥潭。五、论述了留法大学女教师回国后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的成就。受法国教育经历的影响,留法大学女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采用新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吸引力和直观性;在学术研究中,她们往往注意跨学科的综合分析;在学校管理中,以平等的姿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革命性、政治性强。以冯沅君为个案。六、分析总结。留法大学女教师群体的形成是家国命运与女性解放综合作用的结果,她们在多重文化冲突中艰难完成了现代女性身份重构,积极投入到近代中国女子高等教育中并做出重要贡献,推动近代女性角色建构和女子解放运动,唤醒了近代女子参政意识,架起了中法教育、文化交往的桥梁。

桑万达[6](2019)在《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对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话语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在留法勤工俭学组织者的宣传倡导下,抱着学习新思想、改造中国社会的目的,赴法勤工俭学,在工读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留法勤工俭学群体,为中共早期革命话语的构建和国民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留法勤工俭学生进行自身“革命改造”,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经历了由“劳工神圣”观念到体悟劳工的艰辛、由称颂法兰西文明到揭批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由工读主义向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转变。其次,留法勤工俭学生通过研读、译介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考察各国工人运动与共产党建设情况,以及组织参与二八运动、反对中法实业借款的斗争、开放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等,走上了革命道路,构建了“革命斗争”话语。再次,通过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作用,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创建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话语。最后,通过考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分析国内革命形势,创建“联合革命”话语,即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反军阀政府的国民联合。与此同时,留法勤工俭学生积极传播革命话语,在传播中构建,一方面通过组织工会、开办工人学校、建立党团、创办刊物等,进行华工教育与传播革命话语;另一方面通过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彰显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科学性、彻底性与实践性。留法勤工俭学生构建革命话语,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是阐释了无产阶级革命性质,指明了共产主义革命道路,为中国早期革命实践提供了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二是注重革命理论的研习方法,即研读马列主义原着与国际共产主义者的理论相结合,研读与译介相结合,个人研读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注重革命话语的传播方式,即话语主体的无产阶级化与话语内容的群众化相结合;注重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与国内革命实际的结合,构建国民革命话语,为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中国化开辟了路径、积累了经验。留法勤工俭学生构建革命话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史为鉴,勤工俭学生建立党团,组织革命活动的曲折历史,有利于增进共产党员初心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革命话语构建的方法与原则,有助于加强新时代话语体系建设;勤工俭学生肩负救国救民的使命与担当,有助于激励青年大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总之,留法勤工俭学群体构建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是中共早期革命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留法勤工俭学生中涌现了一批先进分子发展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逐渐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引领者,如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邓小平、聂荣臻、陈毅、向警予、李富春、李维汉、蔡畅、陈延年、陈乔年、王若飞、徐特立、李立三、何长工等。这个群体构建传播革命话语的实践活动,立志改造中国社会的革命理想,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精神值得学习和铭记。

杨浩[7](2017)在《近代湖南社会变迁与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互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时期,也正是湖南近代思想史上,思想碰撞激烈、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近代湖南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萧三、张昆弟、罗学瓒、向警予、郭亮、李立三、刘少奇、李达、蔡畅、李维汉、谢觉哉、夏曦、易礼容、夏明翰、蒋先云等湖南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生于斯、长于斯,与湖南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近代湖南社会发展的互动研究,正是基于此而开展深入探讨。文章山导论部分和六章构成,其中在导论部分说明了文章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文章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一章是湖南近代的社会变迁与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产生,主要是对当时社会环境与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第二章是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组织与活动的分析,具体又包括对于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组成和构成的分析、团体和协会等非正式组织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以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当然也包括对早期马克思生义者的最终走向分化的分析。第三章是对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参与的分析,主要包括对新文化运动的参与、对湖南教育变革与留法勤工俭学的参与、对民风与民俗转变的参与等。第四章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参与,主要包括建立文化书社,创办自修大学等。第五章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群体的政治参与,具体又包括反帝爱国运动、参与湖南“驱张运动”、加入“湖南自治”运动、参与中共党组织的建立等。第六章是对于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与湖南社会变迁的反思。湖南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个风起云涌的省份,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为核心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群体,几乎尝试了民国初年那些有影响力的主张,包括新村主义、废督裁兵、教育救国、无政府主义,参与了驱张运动、湖南自治等民国初年的政治运动。一部分人甚至走出国门,留法、留俄勤工俭学,有的还到东南亚等地开展教育活动,以教育为手段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目标,毛泽东、蔡和森等先进份子则直接走上共产主义道路,对整个中国的革命进程发生重大影响。对于毛泽东、蔡和森等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湖南社会发展变迁的互动研究,既对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分合、产生的文化土壤和历史机遇、从事的活动与组织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也对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湖南社会的发展互动进行深入宏观上的阐述与微观上的解读,做出透彻和全方位的分析,还原其更加微观而具体的历史面貌,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更加深入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和湖南早期党的历史,还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对于湖南近代史的研究。

王璐[8](2017)在《民国时期女留学生参政研究》文中提出妇女问题历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是历朝历代政权统治阶级都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一直处于被压迫的地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洞开,随着西方“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一系列变化,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妇女,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妇女的地位以及权利的保障,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所在。鸦片战争以后,教会女学在中国的创立首先突破了中国传统的女子教育模式。甲午战后,随着清末新政的实施以及一些有识之士的推动,全社会掀起了兴办女学的热潮,与此同时,女子留学也同步兴起,使近代中国出现一批具有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女留学生。为争取妇女参政、实现男女平权,她们与国内知识女性以及众多有识之士,在20世纪初的中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妇女参政运动,从领导者到组织者再到宣传者,女留学生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妇女参政进行坚持不懈的抗争和努力,对整个中国社会变革起到巨大的影响。在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国民政府时期,女留学生为争取妇女参政、实现男女平等展开一次又一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得各届民国政府只得顺应时代形势及呼声,不断修改宪法及法律,中国女性的参政权逐渐得到民国法律在形式上的认可。民国时期的女性参政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实践过程,女留学生在参政运动的组织和参与过程中,由自发性向组织性不断演进,参与程度和参与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始终高扬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旗帜。女留学生是近代中国具有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新生力量,她们是近代女性教育的精英阶层,具有学贯中西、兼容古今的知识结构和思考模式;她们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军人物,是参政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她们是近代救亡运动的女界先驱,积极投身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以实际行动证明男女平等的正义。但我们也应看到,女留学生在推动女性参政的进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及制约因素。女留学生代表的是女性群体中的知识女性阶层,相对于占据中国大多数的普通农工妇女来说,知识女性依然凤毛麟角,其参政模式具有非常明显的男性特色;整个民国时期,女性参政比例依然较低,这与民国法律的局限、封建传统文化的压制以及女性意识觉醒的不平衡性密切相关,导致民国女性的法律地位和参政水平远没有达到法律条文中所赋予的程度。从女性现代化角度来看,以女留学生为代表的知识女性走向社会政治舞台,标志着女性这一名词从家庭角色到社会角色的转变,促进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法律地位的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女性的人格独立和自由发展;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来看,女留学生亦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并不断促进民主政治进程的深化和发展。然而,女性参政权的保障及实施依然存在缺陷和不足,女性参政之路依然困难重重,任重而道远。因此,只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和社会文明不断提升,女性参政才能获得更有力的政策和法律保障。

袁玉梅[9](2017)在《向警予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着名的领导人,是党内最早从事妇女解放运动的女性革命家。少年时期,向警予笃信教育救国,尤其关注女性教育事业;在蔡和森的影响下,逐渐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她一生致力于妇女解放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在教育、妇女解放以及报刊宣传等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绩,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伟大先驱者。本文以向警予生平事迹为主线,以具体的时代环境为背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向警予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深化和拓展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生平和思想研究。本文由绪论和正文五章组成:绪论部分概述了本文的选题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进行简要的概述。第一章对向警予的思想发展进行简要历史考察。向警予早期是一名民主主义者,她反对封建束缚,主张教育救国;反对传统婚姻制度,主张男女双方自由结合。在蔡和森的影响下,向警予逐渐转变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她反对圈养女性,主张妇女解放;反对政治改良,主张中国走暴力革命的道路。第二章主要研究向警予的教育救国思想。向警予在家庭教育、教师引导以及“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立志教育救国。她认为,教育应当坚持个体发展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要强化国家意识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应坚持男女共学,运用“教育取重自动”和榜样示范法进行教育,注重学生自治管理。向警予的教育救国思想突显了以社会价值为主导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强调国家意识的全方位教学内容,重视个性的教学方法和民主与严谨并重的教育管理模式。向警予教育救国的思想及其实践,提升了女子觉悟,推动了妇女解放,为社会风俗的转变吹进了一股新风,当然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第三章对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向警予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着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曾连续担任中央妇女部部长,对妇女解放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深刻的理论认识。向警予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经济制度,只有实行政治革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妇女解放。妇女解放是一项巨大的历史工程,必须以劳动妇女为主体,联合最广大范围的妇女,着眼于民族解放和女性自身解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具有主体上求同存异、目标上两位一体、方法上多元并举的鲜明特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对妇女运动的积极探索,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同时,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受到整个社会历史宏大叙事的影响和制约,也有很多不彻底和不完善的地方。第四章重点研究向警予的宣传思想,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较为薄弱。向警予投身革命后,曾先后参与《向导》《妇女周报》和《大江报》的编辑、出版等工作。她认为,报刊是“改造思想、滋养思想”的有力武器;报刊宣传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事实为准绳,真实反映妇女运动全貌,为民族解放大业而服务。向警予的报刊宣传实践在宣传、鼓动群众,揭露、批判敌人,反映、引导舆论,指导、推动工作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她在报刊宣传工作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特征的宣传思想;她的宣传实践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对报刊宣传的探索,既有可资借鉴的经验,也有受历史条件限制所具有的局限。第五章对向警予思想进行总体评析。本章将向警予思想与秋瑾思想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向警予思想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广泛的群众性和严谨的科学性,推动了思想文化启蒙,促进了社会救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妇女解放与人类解放事业,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有益探索。由于向警予牺牲较早,她的很多思想没有得到进一步展开,具有不成熟性,但这并不妨碍她在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妇女解放理论的创立以及报刊宣传中的理论贡献。

王刚[10](2016)在《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救国路径研究(1912-1927)》文中指出北洋时期的留法群体,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整个北洋时期的留法群体,无论是倡导者和践行者的初衷,还是他们最后选择的救国道路,在北洋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关于留法群体的研究侧重于留法勤工俭学的研究,尤其是侧重于留法群体党史人物、政治方面的研究,缺乏对留法群体在教育、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无疑,研究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各条救国路径,有利于深化对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理解与认识;同时,认清留法群体的最终归宿与最初目标的偏离,对国家今后留学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指导和借签,也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1912-1927年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救国路径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归类总结、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并结合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采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分析了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救国实践。在北洋时期,中国人留法可分为三大阶段:一是1912-1918年的留法阶段;二是1919-1923年留法阶段,在该阶段的1921年,留法学生发动的三次斗争(二·二八运动、拒款运动、攻占里昂大学)后,留法运动出现转折。三是1924年后的留法运动。北洋时期留法运动的倡导者和三大组织机构,是以“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为宗旨的。他们希望留法学生到达法国后,能够学习法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业生产以及法国文化知识,来拯救处在乱世的中国。但是随着一战的结束,法国大批士兵退伍,法国经济更加萧条;同时,中国也发生了“五四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演变,刺激了留法群体,他们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经过与三次主义的较量后,留法群体出现了彻底分化:在政治救国、教育救国、科技救国、实业救国的道路上,留法学生有了各自的最终抉择。北洋时期的留法群体,对中国的政治、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政治方面:留法群体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在教育方面:在中国建立了新的教育体制,使得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注重女子教育。在科技方面:积极倡导“科技救国”,培养科技人才。在经济领域:努力践行实业救国,并促进早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以后的经济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赴法勤工俭学热潮兴起的原因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赴法勤工俭学热潮兴起的原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留学生群体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留学生群体的界定
    二、留学生群体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六、研究方法
        (一)资料与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研究法
第一章 中国近代早期留学生群体概况
    第一节 留学生群体形成的条件
        一、国家民族危机加深
        二、社会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国内政府的支持
        三、外国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留学活动
    第二节 留学生群体的特点
        一、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更容易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
        二、热衷于救国之道
        三、对留学地抱有双重态度
第二章 留学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一节 留学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接受
        一、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概况
        二、部分留学生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三、现实社会的冲击导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马克思着作的翻译与传播
        二、创办社会主义刊物
第三章 留学生群体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第一节 开办学校和建立早期的工会组织
        一、组织工人夜校和新式学校
        二、建立中国早期工会组织
    第二节 积极开展工人斗争
第四章 留学生群体的建党活动
    第一节 学术团体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着作的翻译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陆续成立
        一、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
        二、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三、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
        四、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
        五、长沙、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
        六、旅法、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最终成立
        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二、蔡和森和毛泽东讨论建党
        三、党的纲领顺利通过
第五章 留学生群体在建党上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自身的传统思想制约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理解
    第二节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理论性大于实践性
    第三节 评价与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吴玉章(论文提纲范文)

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奠定基础
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开端
参与成立华法教育会,留法勤工俭学形成热潮
发起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四川分会,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成为全国之最
察新潮发动之源,开展早期社会主义宣传

(3)建党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缘由及意义
    2 研究现状综述
    3 研究思路
    4 主要研究方法
    5 相关概念界定
    6 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1章 建党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介绍
第2章 建党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历史条件
    2.1 建党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历史背景
        2.1.1 民国以来的政治经济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
        2.1.2 初具共产主义理想的新知识分子活跃于历史舞台
    2.2 建党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理论来源
        2.2.1 来自日本渠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规模传播
        2.2.2 五四前后苏俄革命理论的传入
第3章 建党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群体成长历程
    3.1 青年在对救国道路的不断探索中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3.1.1 .早期革命先驱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引领
        3.1.2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进步团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青年产生积极影响
        3.1.3 .具有革命理想的有志青年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激励
    3.2 在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争中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3.2.1 .反对封建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
        3.2.2 .反对实验主义,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2.3 .反对无政府主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立场
        3.2.4 工学主义、新村主义失败后的思想觉醒
    3.3 立足社会实际,在实践中逐步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3.3.1 .组织优秀有志青年留学活动,开阔青年眼界
        3.3.2 .成立专门的宣传机构,在团体中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3.3.3 .创办学校,进入讲坛,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培养
    3.4 投身革命洪流,成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
        3.4.1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现
        3.4.2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4章 建党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历史经验及现实启示
    4.1 建党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历史经验
        4.1.1 加强理论修养,增强思想认同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内在核心
        4.1.2 投身社会实践,强化实践砥砺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外在保障
    4.2 建党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过程中的局限性
        4.2.1 主观思想落后于客观实际
        4.2.2 组织党建活动不够成熟
    4.3 建党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现实启示
        4.3.1 重视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素养,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4.3.2 突出实践锻炼环节,在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4)一战赴法华工状况及其爱国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一战华工赴法的背景动机
    第一节 华工赴法参战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华工赴法参战的动机
第二章 一战赴法华工基本状况
    第一节 华工赴法的经历
    第二节 驻法华工的工作生活状况
    第三节 驻法华工的不良习俗
    第四节 驻法华工的漫漫归途
    第五节 华工归国后的安置状况
第三章 驻法期间华工爱国情怀的勃发
    第一节 基督教青年会的教育活动
    第二节 《华工周报》的教育内容
    第三节 华工与社会精英群体的互动
    第四节 华工爱国情怀的勃发
第四章 一战赴法华工的爱国活动
    第一节 赴法华工的爱国活动
    第二节 赴法华工爱国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赴法华工爱国活动的历史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科研成果情况

(5)近代中国留法大学女教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1.问题提出
        2.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
        1.近代大学女教师群体研究
        2.留法女性研究
        3.留法学生研究
        4.女子留学研究
        5.留学教育研究
        6.女子教育研究
    (三)概念厘定
        1.大学
        2.大学教师
        3.留法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历史研究法
        3.个案分析法
一、留法背景
    (一)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二)法国革命文化对女子留学法国的影响
        1.法国革命文化与新文化运动中妇女解放诉求的契合
        2.法国革命崇拜的发生与确立推动知识女性留学法国
    (三)“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
    (四)中国政府对女子留学的规制
        1.中国政府留学政策演变
        2.大学教员资格规定对女子留学的推动
    (五)法国政府对留法教育的支持
二、群体概况
    (一)地域结构
        1.从东南沿海向内陆推进
        2.各地勤工俭学运动的影响
    (二)家庭结构
    (三)学历结构
        1.留学前的学历
        2.留法回国后学历
    (四)专业结构
三、积极赴法
    (一)投身勤工俭学浪潮
    (二)积极争取官费留法名额
    (三)筹措川资自费留法
    (四)走出困境——郑毓秀
        1.退婚求学拒绝旧式人生
        2.初涉革命打破性别传统
        3.理想破灭赴法求真
四、在法剪影
    (一)刻苦的学习
        1.法语学习
        2.专业学习
    (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1.社会交往
        2.撰文
        3.学生社团与学生自治
    (三)积极勇敢的革命活动
        1.法国革命氛围的影响
        2.学习革命理论
        3.参与革命活动
    (四)重塑自我——潘玉良
        1.潘玉良在法国的学校生活
        2.潘玉良在法国的社会交往
五、学成报国
    (一)从事教学
        1.采用新式教学方法
        2.教学态度认真负责
    (二)学术研究
        1.文科
        2.理工科
        3.艺术科
    (三)学校管理
    (四)社会服务
        1.以文字推动社会发展
        2.支援革命战争
        3.支持妇女解放
        4.参加并创办社会团体
        5.中法交流的使者
    (五)深造自得——冯沅君
        1.教书育人
        2.着书立说
        3.支持革命
六、分析总结
    (一)家国命运与女性解放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在多重文化冲突中艰难完成现代女性身份重构
    (三)积极投入近代女子高等教育并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对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话语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主要研究综述
        1.2.2 国外主要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
        1.4.2 早期革命话语
2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构建革命话语的背景
    2.1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话语陷入困境
        2.1.1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话语的构成
        2.1.2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话语的局限性
    2.2 “俄式”与“本土式”革命话语的融合
        2.2.1 “俄式”革命话语的传播
        2.2.2 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初步中国化
    2.3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概述
        2.3.1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背景
        2.3.2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过程
3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构建革命话语的实践
    3.1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形成
        3.1.1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概况
        3.1.2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自身的“革命改造”
    3.2 “革命斗争”话语的构建
        3.2.1 对资产主义本质的揭批
        3.2.2 对无产阶级斗争的阐述
    3.3 “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话语的构建
        3.3.1 建党理念与党建话语
        3.3.2 无产阶级专政话语
    3.4 “联合革命”话语的构建
        3.4.1 反军阀政府的国民联合
        3.4.2 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
4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构建革命话语分析
    4.1 主体思想的转变
        4.1.1 由称颂法兰西文明到揭批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4.1.2 由提倡工读主义向无产阶级革命话语的转变
    4.2 话语内容的特点
        4.2.1 话语的阶级性
        4.2.2 话语的民族性
    4.3 传播载体的运用
        4.3.1 组织工会与建立团体
        4.3.2 创办刊物与宣传革命话语
    4.4 构建方式的审思
        4.4.1 与组织华工相结合
        4.4.2 与非马克思主义话语的论战
5 留法勤工俭学群体构建革命话语的价值及启示
    5.1 指导中国早期革命实践
        5.1.1 阐释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5.1.2 指明革命道路:共产主义道路
    5.2 推动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中国化
        5.2.1 研读与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
        5.2.2 构建国民革命话语
    5.3 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5.3.1 “不忘初心”,坚定共产党人信仰
        5.3.2 继往开来,加强新时代话语体系构建
        5.3.3 砥砺奋进,激发青年大学生为民族复兴凝心聚力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近代湖南社会变迁与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学术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
第一章 湖南近代的社会变迁与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产生
    第一节 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与不阀混战
    第二节 农村严重的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
    第三节 新式学校的创办与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
    第四节 近代民族工业的创办与新兴工阶级的产生
    第五节 湖湘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激荡
第二章 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组织与活动
    第一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第二节 团体和协会等非正式组织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
    第三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四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主次分化
第三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参与
    第一节 深入社会底层 了解社会情况
    第二节 创办平民夜校 提高民众文化
    第三节 创建新民学会 变革民风民俗
    第四节 参加教育变革 赴法勤工俭学
第四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参与
    第一节 创办《湘江评论》倡导思想解放
    第二节 建立文化书社传播进步书刊
    第三节 组建自修大学学习革命理论
第五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参与
    第一节 勇敢参加反帝爱国运动
    第二节 奋勇投入湖南“驱张运动”
    第三节 热情加入湖南“自治运动”
    第四节 敏锐投身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第五节 发动中国最早的工人运动
    第六节 掀起暴风骤雨的农民运动
第六章 对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近代湖南社会变迁的反思
    第一节 造英雄的时势与造时势的英雄
    第二节 湖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地域文化特点与其历史作用
    第三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改变湖南近代社会的最终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8)民国时期女留学生参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民国时期女子留学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女子留学出现的历史背景
        一、西学东渐和教会女学的出现
        二、中国人自办女子学堂
        三、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
        四、中央苏区和革命根据地的女子教育
    第二节 民国时期女子留学政策的演变
        一、教育宗旨的渐进和教育地位的确立
        二、民国时期女子留学政策的演变
    第三节 民国时期女留学生派遣情况
        一、自费留学
        二、官派留学
    第四节 民国时期女留学生专业选择和职业定位
        一、民国时期女留学生专业选择
        二、民国时期女留学生职业定位
第二章 民国时期女留学生参政活动
    第一节 民国初年女留学生参政
        一、女留学生与妇女参政团体
        二、女留学生与民初宪法制定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女留学生参政
        一、新旧冲突:尊孔复古与新文化运动
        二、女留学生与联省自治运动
        三、女留学生与国民会议运动
    第三节 国民政府时期女留学生参政
        一、1930 年代女留学生参政
        二、抗日战争时期女留学生参政
        三、战后女留学生参政运动的再度兴起
        四、共产党区域的女留学生参政
第三章 民国时期女留学生参政的特点和局限
    第一节 民国时期女留学生参政特点及群体特征分析
        一、民国时期女留学生参政特点分析
        二、民国时期女留学生的群体特征分析
    第二节 民国时期女留学生参政的局限
        一、民国时期女留学生参政的不足之处
        二、民国时期女留学生参政的制约因素
第四章 现代化视域下的民国时期女留学生参政
    第一节 社会转型进程中的女留学生参政
        一、社会转型促进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二、女留学生参政彰显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诉求
    第二节 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女留学生参政
        一、女留学生参政对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
        二、民主政治对妇女参政的保障
    第三节 女留学生参政对中国女性现代化的影响
        一、带动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
        二、推进女性法律地位的平等
        三、实现女性人格独立和自由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向警予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一) 拓展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
        (二) 拓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研究
        (三) 深化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研究
        (四) 加强早期共产党人和女干部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重点
        (三) 研究难点
        (四) 创新点
第一章 向警予思想发展的历史考察
    一、反对封建束缚,主张教育救国
    二、反对婚姻制度,主张自由结合
    三、反对政治改良,主张暴力革命
    四、反对圈养女性,主张妇女解放
第二章 向警予教育救国思想
    一、向警予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
        (一) 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推动
        (二) 从萌芽到发展的形成过程
        (三) 家庭教育与教师引导的影响
    二、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个体发展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二) 强化国家意识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
        (三) 坚持男女共学
        (四) “教育取重自动”与榜样示范法相结合
        (五) 注重学生自治
    三、向警予教育救国思想的鲜明特征
        (一) 突出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教育目标
        (二) 强调国家意识的全方位教学内容
        (三) 重视个性的科学化教育方法
        (四) 严谨与民主并重的教育管理
    四、向警予教育救国思想的意义和局限
        (一) 历史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 历史局限性
第三章 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
    一、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
        (一) 近代中国的妇女觉醒
        (二) 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 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二、向警予关于妇女解放的主要内容
        (一) 妇女解放首先要取得经济独立
        (二) 妇女解放的根本路径在于政治革命
        (三) 劳动妇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社会基础
        (四) 妇女解放的具体路径与方法
        (五) 妇女解放的目标
    三、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鲜明特征
        (一) 主体上求同存异
        (二) 目标上两位一体
        (三) 方法上多元并举
    四、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意义、启示及反思
        (一) 历史意义
        (二) 现实启示及反思
第四章 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
    一、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形成
        (一) 近代中国报刊宣传的发展
        (二) 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 影响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若干因素
    二、向警予报刊宣传工作的实践
        (一) 《向导》重要撰稿人
        (二) 主编《妇女周报》
        (三) 《大江报》主笔
    三、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报刊是“改造思想、滋养思想”的有力武器
        (二) 报刊宣传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
        (三) 报刊宣传要为民族解放服务
        (四) 报刊宣传要联系实际、联系群众
        (五) 报刊宣传要真实、客观反映妇女运动全貌
        (六) 报刊宣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舆论导向
    四、向警予报刊宣传实践的社会影响
        (一) 宣传、鼓动群众
        (二) 揭露、打击敌人
        (三) 反映、引导舆论
        (四) 指导、拓展工作
    五、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特点和局限
        (一) 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特点
        (二) 向警予报刊宣传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第五章 向警予思想的评析
    一、向警予思想的特征
        (一) 彻底的革命性
        (二) 广泛的群众性
        (三) 严谨的科学性
    二、向警予思想的历史作用
        (一) 推动思想文化启蒙
        (二) 促进社会救亡运动的开展
        (三) 推动妇女解放与人类解放
        (四) 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三、向警予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一) 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二) 对农民阶级的潜力认识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10)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救国路径研究(1912-192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1.1.1 国内研究现状
        1.1.2 境外研究现状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创新性
    1.4 概念界定
        1.4.1 相关界定
        1.4.2. 概念
第二章 北洋时期留法学生的概况
    2.1 1912-1918年的留法概况
        2.1.1 辛亥革命前留法情况的历史回顾
        2.1.2 辛亥革命后留法运动的发起
    2.2 1919-1923年留法的概况
        2.2.1 1919-1920留法运动高潮的出现
        2.2.2 1921年后留法运动的转折
    2.3 1924年后的留法运动
第三章 留法群体救国路径的转变及其最后选择
    3.1 留法群体救国路径的初期设想
        3.1.1 科学救国
        3.1.2 实业救国
        3.1.3 教育救国
    3.2 留法群体救国路径的转变
        3.2.1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3.2.2 留法群体分化危机的出现
        3.2.3 留法群体与三种不同“主义”的较量与群体分化
    3.3 留法群体救国路径的最后选择
        3.3.1 政治救国
        3.3.2 教育救国
        3.3.3 实业救国
        3.3.4 科技救国
第四章 留法群体的救国路径践行
    4.1 留法群体在政治方面的实践
        4.1.1 留法群体与五四运动
        4.1.2 留法群体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2 留法群体在教育方面的实践
        4.2.1 宣传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改革
        4.2.2 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4.2.3 重视女子教育,倡导男女同校
    4.3 留法群体与科技发展
        4.3.1 归国任教,培养科技人才
        4.3.2 从事科学研究,促进科技进步
    4.4 留法群体在经济方面的贡献
        4.4.1 实业救国的努力践行
        4.4.2 经济理论的突出贡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赴法勤工俭学热潮兴起的原因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留学生群体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 王乐逍.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2]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吴玉章[J]. 王育锋. 百年潮, 2020(02)
  • [3]建党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研究[D]. 王云枫. 湘潭大学, 2019(02)
  • [4]一战赴法华工状况及其爱国活动研究[D]. 李文彬. 宁夏大学, 2019(02)
  • [5]近代中国留法大学女教师研究[D]. 朱晨曦.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6]留法勤工俭学群体对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话语的构建[D]. 桑万达.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9)
  • [7]近代湖南社会变迁与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互动关系研究[D]. 杨浩.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8]民国时期女留学生参政研究[D]. 王璐. 江苏师范大学, 2017(09)
  • [9]向警予思想研究[D]. 袁玉梅. 武汉大学, 2017(06)
  • [10]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救国路径研究(1912-1927)[D]. 王刚.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法国勤工俭学兴起的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