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吴秉旭[1](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张佳慧[2](2021)在《初中生数学应用题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课标)规定,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树立问题意识,以提升其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应用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应用题上存在因审题不当而导致的解题错误,从而丧失信心,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应用题审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应用题。因此本研究对初中生应用题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教学,学生更好的学习。本研究首先选择文献法,通过对与选题相关文献的查阅,同时做好这些文献的分析与归纳,明确本研究的最终目的;然后在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上,根据课标下的教学要求,并且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问卷设计及教师与学生访谈提纲的设计,向S市282名初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应用题审题现状,以访谈法的形式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访谈,进一步了解应用题审题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调查研究和访谈的结果分析,从学生主体出发,结合初中生学习的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容,进行应用题解题有关的教学案例研究,发现应用题审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的策略。本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审题存在的问题是对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良好的应用题审题习惯、对生活化的问题缺少审题技巧训练、对相同类型的题目归类意识不够等。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对应用题审题的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训练阅读能力、借助生活化问题来强化审题技巧、培养学生对同种类型应用题归类的意识、借助有效图式进行审题的策略。

魏晨曦[3](2021)在《基于“再创造”理论的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数学教育更加注重育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活动课作为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更加受到重视。义务教育、高中新课标均对数学活动课程内容提出了相关要求。初中阶段是承接小学铺垫高中的重要阶段,在初中开展适当的数学活动课以达成教育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教育部2019年也提让学生在教学中亲身感悟知识和突出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弗赖登塔尔提出的“再创造”理论提倡在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将要学习的东西挖掘和创造出来。该理论常被作为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基础,但却很少能在活动课中真正实现再创造。因此本研究基于“再创造”理论对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进行整体分析,使再创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整体体现。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确定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为研究的进行与实施打好前提基础。再采用调查问卷法与访谈法分别对研究学校的学生与教师进行调查,了解研究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的作用认识清晰但由于实际情况影响开展不便。其次研究针对基于“再创造”理论初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整体分析。确定教学设计需要遵循的五个原则:教师主导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数学化原则;再创造原则;层次性原则。结合“再创造”理论与三维目标明确整体教学目标,并分析活动内容与知识内容的纵横结构和内容重点与难度,构建教学评价指标。基于“再创造”理论设计实验型、探究型、建模型三类初中数学活动课,并对三个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课具有注重学生为活动主体、活动多层次多样化、改变教学观与数学观的特点。总结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策略如下:(1)重视情境引入,问题“再产生”。(2)问题数学化,结论“再猜想”。(3)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活动中“再创造”。(4)归纳总结与深层学习,知识经验“再应用”。

赵国蝉[4](2021)在《提高初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文中认为初一是学生进入中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小学生思维和中学生有很大差别,知识量和中学也差别显着。由于小学与中学课堂教学差异较大,数学课堂教学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那么有些同学就会跟不上甚至产生厌学的心态,影响数学的学习。由于数学能力是由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分析性、敏捷性所组成的开放性动态系统结构。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而转化又是思维的核心。因此,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找准中学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对症下药,积极地探索良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初一学生迅速适应初中学习,能较好地跟上中学数学的学习。工作后,担任了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明显感觉到初一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很多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为了让学生迅速适应初中学习,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采取了很多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因为没有对小学生思维和中学生思维进行深入研究,运用的方法也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因此,在新一轮的教学中,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笔者深入探究和分析了初一学生在刚进入中学学习数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思维不适应问题。通过对比中小学生的思维差异和现状,调查和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探索调整,并在接下来的班级教学中,进行验证、修改并加以完善。探究了本文提出策略的实施效果,总结实施效果并提出有效建议。

牛蕾[5](2021)在《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适应性是人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重要时期,而高一是初高衔接的重要阶段。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水平对学生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制有针对性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对诊断学生适应性水平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具有研究意义。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问题:(1)合理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包含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测评项目分别是什么?(2)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如何?研究共包括以下研究内容:研究在分析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一级指标进行初构,在此基础上对二级指标和测评项目进行初构;对初构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与完善,共包含两个步骤,首先基于专家意见进行修订与完善,之后基于量表施测结果进行修订与完善,确定出最终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最后,进行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调查。根据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编制测评量表(正式测试),进行施测,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信效度、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水平、性别差异、不同中考成绩层次学生间的差异、正式进入高一学习前是否进行预习的差异进行分析。基于以上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包含内在适应性、教学适应性、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4个测评项目。(2)整体水平方面:被测总体数学学习适应性得分均值为3.6分(满分为5分),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最好,在教学适应性方面表现最弱。(3)差异方面: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中考数学成绩层次的学生在内在适应性和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差异的效应量分别为大效应和小效应。在教学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方面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进入高一前预习与未预习的学生在内在适应性、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环境适应性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显着性差异表现差异的效应量均为小效应。在教学适应性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下建议:(1)聚焦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内在适应性;(2)合理组织教学安排,提高教学适应性;(3)注重知识发生发展,提高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4)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环境适应性。

查亚红[6](202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一项基础的科学,数学能为很多应用科学技术提供有用的指导,让这些科学技术更好的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因此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因为他们发现学生自我是否有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想法,以及能够很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息息相关。然而,在实际进行应用意识培养时,主要面临着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教师引导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考虑到前人对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虽然关于理论研究的经验总结比较多,但是关于应用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还是比较少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希望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策略提高学生应用意识的水平。因此,本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切入方式,提出应用意识培养策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进行实践研究。本文提出应用意识表现的四个层次,并且所研究的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表现层次之上。首先,设计了相关的问卷,并且利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初中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所处阶段,以此为切入点,发现学生的应有意识大多处于第一和第二层次,应用意识很不好,有必要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进行研究。其次,再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和理论基础,提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策略。最后,为了了解提出的策略是否真的能够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利用实验法进行实践研究,设计两次实验(前测和后测)证明了应用意识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的的两个班级在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两个班的后测成绩有显着性差异,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应用意识水平有明显提高,而对照班的应用意识水平无明显提高,该实验很好的验证了本文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研究发现:(1)当前学生的应用意识所处的层次普遍在第一和第二层次,水平薄弱,影响学生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有教师忽视教学中的引导、学生缺少应用的自觉性、评价元素单一。(2)让从生活出发,渗透数学应用意识、以实际问题为依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回归生活中的应用,提升数学应用意识这三个培养阶段落实在教学实践中,然后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既要抓教师的引导作用,即加强生活化情境创设和课堂实例拓展、重视应用题教学和实践活动课、关注学生建模思想培养和相关能力的开发;又要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以及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3)本文所提的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水平。

顾鑫婕[7](2021)在《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目前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死板单一,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严重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就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基于以上的教育背景,本文提出了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方式和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活动。由此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以上海某中学为例,探讨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中数学阶段开展情况如何;(2)针对现有的实施情况,初中数学教材中哪些内容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3)实施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哪些要求?(4)不同类型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该如何设计?本文先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了前人所做的调研工作。针对问题一,笔者先通过对上海某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定的问卷调查,总结出制约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传统导致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接受程度不高;(2)教师对课堂使用效率以及对是否能完成教学工作量的担忧;(3)学生处理知识能力欠缺,并发现随着年级增加,学生的兴趣呈现下降趋势。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如何在初中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分成了四种类型,分别是:(1)知识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活动设计要在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从数学教材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深度发散学生数学思维。(2)习题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从开放题中选择重点专题知识开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课题实践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从生活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开展,主要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组织活动的策划能力。(4)实践调查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遵循实践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可从社会热点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最后,本论文通过在上海某初中进行一个学期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本次实验数据通过课后反馈问卷得分和数学综合成绩两方面来考察学生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由实验数据分析可得: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数学思辩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中下成绩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开始增强,成绩有小幅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也在加强。本篇论文对在中学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并根据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对在中学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与不足。

王璟[8](2021)在《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初中数学微项目化教学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倾向于人才自身的素质,这就希望能够发展指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而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都有提倡发展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微项目化学习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良好的途径。本研究主要着力于以下三个问题的研究:(1)目前初中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现状如何?(2)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微项目化学习如何设计比较好?(3)在微项目化学习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对《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微项目化教学设计》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本研究以上海市J中学的67名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纸笔测试的形式量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用的工具有问题解决能力问卷、日常纸笔测试卷、以及2015年的PISA测试题节选。通过数据分析以及结合教师访谈分析初中生在数学问解解决能力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并提供可解决的策略,为下面确立以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微项目化教学设计框架奠定了基础。再从学习者、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等多方面确立了基于微项目化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框架,并实施了微项目化学习活动,通过数据分析微项目化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六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问题解决能力的确不高,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开展微项目化的学习活动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维和态度都有着正向的影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学辩证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张敏怡[9](2021)在《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初中函数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二次函数为例》文中指出函数已成为中学代数内容的核心,在当前强调学科整体育人功能的背景之下,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函数概念,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体现数学学科育人功能。函数和现代数学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函数概念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现代数学涵盖了从19世纪至今的数学发展成果,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因此本研究尝试将函数与现代数学融合,初探在初中函数教学中渗透现代数学思想。由于初中函数内容多,范围大,因此将研究范围缩小到二次函数单元。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如何将现代数学思想渗透到初中二次函数教学中?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方面?(2)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对初中生的数学成绩是否有影响?对初中生函数概念理解是否有影响?如果有,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3)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否有影响?本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选取上海市某初中初三年级两个班级共5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先根据学生情况,参照沪教版教材完成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然后开展实验,实验班采用本研究的教学设计,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结束后,为探析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成绩、函数概念理解、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对比学生实验前一次函数单元测验成绩、八年级下期末考试成绩与实验后二次函数单元测验成绩,以函数概念测试卷、数学学习兴趣问卷为工具,并结合访谈,得到以下结论:(1)将现代数学思想渗透到初中二次函数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握重点。(2)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对初中生的数学成绩没有显着性影响。(3)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对初中生的函数概念理解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有助于学生运用函数概念分析、解决问题。(4)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张亚康[10](2021)在《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作业”从来都不是教育领域中的小问题,近年来作业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话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作业,尝试出台很多政策提到“减负”,控制学生作业时间,杜绝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由于学生群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差异。对于目前“给有差异的学生布置没有差异的作业”,也就是传统作业布置“一刀切”的模式,无疑是扼杀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影响中等生和优生的发展。因此本研究将尝试基于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作业布置,让数学作业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教学实践法来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了解初中生数学作业现状,包括作业现状和教师对数学分层作业的认识;二是开展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通过研究数据分析分层作业的实践效果,在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分层作业实施的原则,提出分层作业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的主要结论:第一,初中生数学作业现状:教师作业布置类型和方式比较单一,几乎不会考虑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进行分层作业布置;普遍学生对数学学科比较感兴趣,很多学生愿意主动完成数学作业,学生学习环境较好,但是学生写作业时的感受觉得很累很烦躁的现象较明显;三个年级比较分析知,初三年级作业难度和时间相对其他两个年级多。第二,教师对分层作业的认识缺乏理论的指导,教师作业设计忽视学生作业的心理感受,很少基于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第三,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表明,对学生成绩的提升、学习数学兴趣和完成作业时情绪情感体验的增强都有很大帮助,并且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研究的结论也为广大一线教师日后教学中分层作业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有效性的评价体系,为教师日后教学和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五节 简要述评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质化研究取向
        二、课堂观察
        三、访谈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计划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二、教师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第二节 建议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后记

(2)初中生数学应用题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应用题审题中出现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以及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数学应用题
        (二)审题
        (三)数学应用题审题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理论基础
        (一)波利亚的审题思想
        (二)认知负荷理论
        (三)元认知理论
第三章 初中生数学应用题审题现状调查设计研究
    一、问卷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二)问卷设计与编制
    二、访谈设计
        (一)访谈目的与对象
        (二)访谈的提纲设计
    三、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案例研究的目的和对象
        (二)案例研究的选取
    四、小结
第四章 初中数学应用题审题现状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实施与统计分析
        (一)问卷调查实施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二、访谈实施与分析
        (一)学生的调查与访谈
        (二)教师的调查与访谈
    三、教学案例分析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审题教学案例
        (二)一次函数审题教学案例
        (三)二次函数审题教学案例
第五章 研究结论
    一、初中生应用题审题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题审题存在畏难情绪
        (二)不良的应用题审题习惯
        (三)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存在问题
        (四)生活化的问题缺少审题技巧训练
        (五)对相同类型题目审题的归类意识不够
    二、基于问题提出应用题审题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对应用题审题的信心
        (二)良好的审题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的应用题解题
        (三)加强阅读能力训练
        (四)借助生活化应用题强化数学审题技巧
        (五)培养学生通过审题归类应用题的意识
        (六)借助有效图式进行审题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初中生应用题审题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教学案例
附录五:学生问卷各项数据统计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3)基于“再创造”理论的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部对“中小学活动教学”的要求
        1.1.2 《课标》对“数学活动”的内容及要求
        1.1.3 教材中“数学活动”的地位
        1.1.4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必要性
        1.1.5 “再创造”理论的背景
    1.2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数学活动
        1.3.2 数学活动课
        1.3.3 “再创造”活动教学
    1.4 研究的思路
        1.4.1 研究技术路线
        1.4.2 研究计划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与分析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的研究现状
    2.4 文献评述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的方法
    3.3 研究对象的选取
        3.3.1 学校的选取
        3.3.2 学生与教师的选取
    3.4 研究工具
        3.4.1 问卷的设计
        3.4.2 访谈提纲的设计
    3.5 研究理论基础
        3.5.1 做中学
        3.5.2 建构主义理论
        3.5.3 多元智能理论
        3.5.4 “再创造”理论
    3.6 小结
第4章 数学活动课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4.1 教师访谈分析
        4.1.1 教师访谈记录编码
        4.1.2 教师访谈记录分析
    4.2 学生数学活动调查分析
        4.2.1 问卷信效度分析
        4.2.2 调查过程与数据编码
        4.2.3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4.3 数学活动课实施情况调查结论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再创造”理论的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分析
    5.1 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原则
        5.1.1 教师主导性原则
        5.1.2 学生主体性原则
        5.1.3 数学化原则
        5.1.4 再创造原则
        5.1.5 层次性原则
    5.2 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课教学目标分析
    5.3 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课教学内容分析
        5.3.1 教材内容分析
        5.3.2 知识结构分析
        5.3.3 重难点分析
    5.4 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教学过程设计分析
    5.5 教学评价设计
        5.5.1 教学设计视角的评价指标建构
        5.5.2 评价体系标准编码
    5.6 小结
第6章 基于“再创造”理论的数学活动课案例分析
    6.1 实验型活动教学案例分析
        6.1.1 展开与折叠教学案例
        6.1.2 教学案例分析
        6.1.3 教学评价
    6.2 建模型活动教学案例分析
        6.2.1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案例
        6.2.2 教学案例分析
        6.2.3 教学评价
    6.3 探究型活动教学案例分析
        6.3.1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案例
        6.3.2 教学案例分析
        6.3.3 教学评价
    6.4 课后访谈分析
        6.4.1 学生访谈
        6.4.2 教师访谈
    6.5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1.1 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课特点
        7.1.2 基于“再创造”理论数学活动教学策略
    7.2 研究的反思与不足
    7.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附录 学生调查问卷
致谢

(4)提高初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案例研究法
        1.4.4 经验总结法
    1.5 研究理论依据
        1.5.1 现代课堂教学理论
        1.5.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5.3 多元智能理论
        1.5.4 终生学习理论
2.影响初一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调查分析
    2.1 初一数学衔接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1.1 内容多,难度大
        2.1.2 科目多,课时紧
        2.1.3 知识枯燥,方法单一
        2.1.4 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改变
    2.2 初一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2.2.1 学习难度大,学生兴趣不高
        2.2.2 学科压力大,学生畏难退缩
        2.2.3 步入青春期,思想复杂化
        2.2.4 思维水平低,自学能力差
3.提高初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过程及实施策略探究
    3.1 研究对象思维特征分析
        3.1.1 小学生思维特点分析
        3.1.2 中学生思维特点分析
    3.2 提高初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过程及实施策略探究
        3.2.1 循序渐进、精讲多练
        3.2.2 通俗易懂、创设情景
        3.2.3 鼓励分享、大胆表达
        3.2.4 小组合作、共同发展
        3.2.5 及时小结、反思检验
        3.2.6 每日一题、轻松练习
        3.2.7 面批面改、及时纠错
        3.2.8 分层练习、因材施教
        3.2.9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
    3.4 实施策略的探究效果分析
        3.4.1 从成绩变化看效果
        3.4.2 从课堂氛围看反应
        3.4.3 从作业反馈看差异
        3.4.4 从思维能力看进步
4.结论与反思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反思建议
        4.2.1 先形象、再抽象的教学过渡
        4.2.2 保持兴趣第一、成绩第二的心态
        4.2.3 情景教学,开放思维
参考文献
附录 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5)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1.1.2 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需要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重难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1.6 论文结构
2 核心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适应的概念界定
        2.1.2 适应性的概念界定
        2.1.3 学习适应性的概念界定
        2.1.4 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皮亚杰的平衡理论
        2.2.2 发展生态学理论
        2.2.3 三元交互理论
        2.2.4 非智力因素观点
    2.3 文献综述
        2.3.1 文献计量分析
        2.3.2 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
        2.3.3 关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2.3.4 关于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2.3.5 关于学习适应性维度的研究
        2.3.6 关于学习适应性测评工具的研究
        2.3.7 关于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2.3.8 已有研究小结与评析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目标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德尔菲(Delphi)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数据分析法
    3.4 研究工具研制
        3.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3.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4.3 评价指标体系初构
        3.4.4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3.5 数据收集与处理
        3.5.1 数据收集
        3.5.2 数据处理
    3.6 研究思路
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初构
    4.1 一级维度的由来与确定
    4.2 二级指标的由来与确定
        4.2.1 “学生自身因素”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2 “教师教学特点”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3 “数学学科特点”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4 “外部环境”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初构
5 基于专家咨询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5.1 基于专家咨询的指标体系筛选修订
        5.1.1 研究方法
        5.1.2 征询专家的选取
        5.1.3 测算方法
        5.1.4 指标体系修订标准
    5.2 专家咨询第一轮统计结果分析
        5.2.1 专家情况分析
        5.2.2 一级指标修订
        5.2.3 二级指标筛选与修订
        5.2.4 测评项目筛选与修订
    5.3 专家咨询第二轮统计结果分析
        5.3.1 “内在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3.2 “教学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3.3 “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3.4 “环境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确立
6 基于量表施测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修订与验证
    6.1 预测试量表施测和统计分析结果
    6.2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及题项对应表的确立
7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分析
    7.1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现状
        7.1.1 描述性统计及正态性检验
        7.1.2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
        7.1.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各维度水平
    7.2 不同性别学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差异分析
    7.3 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差异分析
        7.3.1 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整体差异分析
        7.3.2 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3.3 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3.4 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3.5 不同层次学生的“环境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4 进入高一学习前是否预习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7.4.1 学生进入高一前是否预习在各维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7.4.2 学生进入高一前是否预习在各维度得分的差异分析
    7.5 数据可靠性分析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讨论
        8.1.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8.1.2 应用测评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8.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8.2 研究结论
    8.3 提高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策略与建议
        8.3.1 聚焦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内在适应性
        8.3.2 合理组织教学安排,提高教学适应性
        8.3.3 注重知识发生发展,提高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
        8.3.4 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环境适应性
    8.4 研究不足与展望
        8.4.1 研究不足
        8.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测评指标体系专家意见表(第一轮)
    附录2 测评指标体系专家意见表(第二轮)
    附录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量表(预测试)
    附录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量表(正式测试)
致谢

(6)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应用意识研究综述
    2.2 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研究综述
        2.2.1 问题为基础的针对性指导
        2.2.2 整体把握的方向规划
第3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1.1 数学应用
        3.1.2 应用意识
    3.2 理论基础
        3.2.1 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理论
        3.2.2 建构主义理论
        3.2.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第4章 数学应用意识的现状调查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对象
    4.3 问卷编制与访谈设计
    4.4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4.5 调查结论分析
        4.5.1 教师忽视教学中的引导
        4.5.2 学生缺少应用的主动性
        4.5.3 评价元素单一
第5章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策略
    5.1 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5.1.1 加强生活化情境创设和课堂实例拓展
        5.1.2 重视应用题教学和实践活动课
        5.1.3 关注学生建模思想培养和相关能力的开发
    5.2 调动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2.1 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2.2 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第6章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实验研究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假设
    6.3 实验设计
    6.4 实验过程及案例展示
        6.4.1 实验过程
        6.4.2 教学案例
    6.5 实验分析与总结
        6.5.1 前后测试卷分析
        6.5.2 前后测成绩分析
        6.5.3 实验结果总结
第7章 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2.2.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2.2.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涵
    2.3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多元智能问题连续教学理论
        2.3.3 认知心理学理论
        2.3.4 主体教育理论
    2.4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第三章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中课堂的实施现状——以上海某中学为例
    3.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现状调查
    3.2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数据分析
    3.3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总结
第四章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相关思考
    4.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选择内容
        4.1.1 从新授课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4.1.2 从习题的推广或开放题来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4.1.3 从校本教材中选择联系生活数学课题进行研究
        4.1.4 从生活实践活动来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
    4.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4.2.1 活动设计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辅相成
        4.2.2 常规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4.2.3 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素质培养相结合
        4.2.4 实践性与有效性并存
    4.3 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
        4.3.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要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为基础
        4.3.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要有典型,适合数学模型的构建
        4.3.3 转变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
        4.3.4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4.4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类型设计
        4.4.1 知识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4.4.2 习题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4.4.3 课题实践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4.4.4 社会调查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4.5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
第5章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假设
    5.3 实验对象与工具
    5.4 实验方法及过程
    5.5 数据分析
    5.6 结论思考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B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开展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C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反馈的调查问卷
附录D 如何挑选基金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问卷
致谢

(8)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初中数学微项目化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数学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1.1.2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发展趋势
        1.1.3 项目化学习受到广泛的关注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情况
        1.4.1 问题解决的研究现状
        1.4.2 项目化学习的研究现状
        1.4.3 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的理论综述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综述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2 多元智能理论
        2.1.3 人本主义理论
        2.1.4 情境认知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微项目化学习
        2.2.2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第3章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调查
    3.1 学生问卷调查
        3.1.1 调查的目的及对象
        3.1.2 问卷设计与问卷信效度
        3.1.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2 教师访谈调查
    3.3 学生试卷抽样分析
        3.3.1 抽样的目的及对象
        3.3.2 抽样试卷的选择说明
        3.3.3 抽样结果分析
    3.4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存在的问题
    3.5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3.5.1 创设合理现实的情境
        3.5.2 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征问题
        3.5.3 注重问题的变式与知识的迁移
        3.5.4 重视反思评价习惯养成
第4章 基于微项目化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4.1 基于微项目化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框架
        4.1.1 学习者的分析
        4.1.2 教学内容的分析
        4.1.3 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
        4.1.4 学习资源设计
        4.1.5 学习活动设计
        4.1.6 学习评价设计
        4.1.7 教学策略
    4.2 微项目化教学活动实施过程
        4.2.1 微项目化活动教案
        4.2.2 实施过程
    4.3 教学实践反馈及评价
        4.3.1 学生学习态度的反馈
        4.3.2 学生成绩变化的反馈
        4.3.3 学生访谈的反馈
    4.4 反思
第5章 研究总结
    5.1 研究的成果
    5.2 研究的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初中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C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9)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初中函数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二次函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函数概念的发展
    2.2 中学函数的学与教
        2.2.1 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情况
        2.2.2 中学函数教学
    2.3 现代数学思想与中学数学教学
        2.3.1 现代数学思想的概念界定
        2.3.2 现代数学思想与中学数学教学
    2.4 理论基础
        2.4.1 APOS理论
        2.4.2 抽象的层次性理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框架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过程
    3.5 研究工具
        3.5.1 测试卷的编制
        3.5.2 数学学习兴趣问卷的编制
第4章 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初中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4.1 相关概念界定
        4.1.1 现代数学思想
        4.1.2 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初中函数教学设计
    4.2 初中函数内容分析
    4.3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4.4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4.5 教学设计案例
        4.5.1 二次函数的概念
        4.5.2 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
第5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实验前测数据分析
    5.2 实验后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5.2.1 二次函数单元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5.2.2 函数概念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5.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反思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函数概念测试卷
附录B 数学学习兴趣问卷
致谢

(10)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标准的要求
        1.1.2 教育部对“作业”的重视
        1.1.3 作业存在的现实问题
        1.1.4 分层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核心名词界定
        1.4.1 数学作业
        1.4.2 数学作业设计
        1.4.3 数学分层作业
        1.4.4 有效作业
    1.5 研究思路
        1.5.1 研究计划
        1.5.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5.3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检索情况
    2.2 关于作业的研究
        2.2.1 关于作业量与作业时间的研究
        2.2.2 关于作业内容与类型的研究
        2.2.3 关于作业难度与作业设计的研究
    2.3 关于作业的心理发展意义的研究
    2.4 关于数学分层作业的研究
        2.4.1 关于作业分层的研究
        2.4.2 关于学生分层的研究
        2.4.3 分层作业设计的批改、评价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研究理论基础
    3.1 因材施教
    3.2 人本主义理论
    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的选取
    4.2 研究的方法
        4.2.1 文献研究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访谈法
    4.3 研究的工具的设计
        4.3.1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
        4.3.2 学生调查问卷的编制
        4.3.3 访谈提纲的编制
        4.3.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4.4 研究的伦理
    4.5 小结
第5章 初中生数学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5.1 问卷的基本情况
    5.2 初中生数学作业现状的分析
        5.2.1 学生数学作业的整体情况
        5.2.2 初中三个年级数学作业现状比较分析
        5.2.3 对学生访谈材料的整理与分析
        5.2.4 教师对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认识
    5.3 影响初中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因素
        5.3.1 影响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因素分析
        5.3.2 初中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影响因素
    5.4 初中生的数学作业心理机制
        5.4.1 心理学视角中的“数学家庭作业”
        5.4.2 初中生完成作业的心理机制
    5.5 小结
第6章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实践研究及实践效果分析
    6.1 研究前思想工作准备
    6.2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实施
        6.2.1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实验变量
        6.2.2 学生分层的方法
        6.2.3 分层作业的编制
    6.3 基于初中生作业心理机制的分层作业设计
        6.3.1 学生分层的原则
        6.3.2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原则
        6.3.3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
        6.3.4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6.4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结果分析
        6.4.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成绩分析
        6.4.2 实验班分层作业实施过程的成绩分析
        6.4.3 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成绩的比较分析
        6.4.4 实施分层作业后的学生数学作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6.4.5 分层作业有效性的考察维度
    6.5 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6.5.1 分层作业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
        6.5.2 分层作业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意义
        6.5.3 分层作业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影响
        6.5.4 分层作业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7.3 研究展望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初中生数学作业现状的问卷调查
附录 B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后期问卷调查
附录 C 初中生数学作业现状的访谈提纲
附录 D 分层作业实施后访谈提纲
附录 E 教师对分层作业认识的访谈提纲
附录 F 分层作业案例(一)
附录 G 分层作业案例(二)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初中生数学应用题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佳慧.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再创造”理论的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D]. 魏晨曦.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提高初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D]. 赵国蝉. 西南大学, 2021(01)
  • [5]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牛蕾.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6]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D]. 查亚红.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7]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D]. 顾鑫婕.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初中数学微项目化教学设计[D]. 王璟.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9]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初中函数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二次函数为例[D]. 张敏怡.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 张亚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