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上访现象分析

企业员工上访现象分析

一、连队职工群体上访现象剖析(论文文献综述)

郭小丽[1](2021)在《兵团团场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研究 ——以G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文礼[2](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南疆法治连队建设研究 ——以S师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丁瑞杰[3](2020)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连队治理法治化研究》文中认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实行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在新疆发挥着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兵团的存在关乎国家西北边疆的稳定发展,所以必须使兵团在法治轨道上良性运行。在接轨国家宪法框架、法律秩序同时,继续保持兵的品格。维稳戍边看家本领进一步增强。从而保证新疆地区稳定,为国家改革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基于此,要使兵团在法治轨道上良性运行,则必须从其基础着手,以兵团基层连队的法治化为法治兵团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当前基层连队治理现状为基础,以行政组织法原则为纲,逐步梳理出连队治理中存在的诸如连队性质不清晰和组织机构职责不明确的体制性问题,并为其规划了明确连队性质定位和规范连队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能划分的法治化路径;对连队组织在运行中存在的监督制约不足、运行效率不高、协同能力不强、连队事务决策民主参与度不高的机制问题分别提供了强化监督制约、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和工作协同制度以及推进连队事务决策的科学民主性的优化措施。初步为兵团基层连队治理法治化注入了基层血液。本文研究认为要推进依法治连队,除了破解当前连队运行中的体制机制问题。还需要通过国家层面的立法对兵团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长期法律地位不明必然导致兵团权责失范。只有明确其权责边限才能巩固兵团当前改革成果。加快兵团政治改革进程,顺畅上下体制缓解兵地矛盾,推进兵团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其次需要加强规范基层连队干部的治理行为,良好的制度需要执行者以相应的法治素养去执行。其次还需要提高连队职工的法治意识和决策参与的积极性,职工法律素质是衡量连队法治化建设的一把标尺。只有广大职工群众充分行使权利,履行法律义务,自觉积极参与连队各项事务的管理。共同推进连队法治化建设,连队治理法治化才能真正实现。

马华枚[4](2020)在《兵团第五师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制度之一,在助推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保障百姓切身利益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国家非常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将社会保障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力争全面完成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一目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严峻,全国各个省市县乡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养老压力,结合当前国家发展需求,笔者将视线聚焦到社会保障领域,以新疆兵团第五师为例,紧扣现实需要以社会养老保险为研究主体展开研究。新疆所处我国西部边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肩负着屯垦戍边、稳疆建疆、维护民族团结等重要责任。兵团历史发展缘故,兵团的老龄化程度非常严峻,养老问题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查阅大量文献,笔者选从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以兵团第五师为例,采用实地调查研究的方式、引用问卷调查研究法和访谈研究法,收集研究所需的有效信息及相关数据,将2014年至2018年五年的养老保险执行情况以及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现状分析,分析出目前兵团第五师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将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最后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对提高兵团第五师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力提出建议,建议第五师可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发挥政策主导优势、二是提高基金可持续性水平、三是提高工作创新能力、四是提高经办服务水平。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对兵团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完善及政策执行力的提升找到新的突破口,从而使新疆建设兵团从容面对老龄化带来的压力,稳定和谐发展。

李帅[5](2019)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以64团12连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之间经济生活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利益格局也在不断地调整,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社会矛盾突出,纠纷现象不断发生。在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纠纷当事人倾向于通过诉讼机制解决纠纷,因此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逐年提高。大量的案件涌入法院,不仅不利于法院及时解决纠纷,而且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因此要更好的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作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为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本文通过以四师64团12连为例,分析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例如调解、仲裁、和解、信访制度,它们在快速解决社会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的研究内容由四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缘由和研究意义,阐述了美国、德国、日本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趋势与进展、调研地点的概述以及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从概念、内容和发展历程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将为下文案例分析提供理论上的依据。第二章阐述了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内容,重点对调解机制、仲裁机制、和解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概述。第三章通过调解案例的形式分析64团12连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流程,分析调解机制在64团12连纠纷解决的应用情况。第四章分析了信访制度在64团12连的实际运用情况。结语部分提出了诉讼解决机制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建议,以及国家需要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程序纳入到立法的日程上来,从而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提供正当性的法理基础。

张志涛[6](2019)在《黑龙江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载体,从多个层面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公安局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则通过其行政管理职能的行使,直接参与到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就公安局的社会管理职能而言,其承担着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公共财产及私有财产免受不法侵害等四项基本社会管理任务。由此可见,公安局对社会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想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就必须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切实强化公安局对社会的管理职能作用。2010年6月在广东省召开的全国公安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上,时任公安部长孟建柱做了重要讲话并强调,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对公安工作意义非凡,是公安工作的突破口与前进方向。本文根据黑龙江农垦地区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实际情况,总结了其社会管理不足之处,分析了制约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社会管理创新理论与实际经验,结合农垦地区的具体实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整套解决方案。在方案中探讨了要做好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重点在于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即: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创新、社会管理内容创新及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文阐述了四点保障措施,即:出台政策、加强领导、协调资源及革新技术四个方面,以保障管理创新方案得以顺利实施。论文旨在通过对农垦公安局的实地研究与分析,通过相关理论的借鉴和自身思考,形成一套适合农垦公安局解决其社会管理创新难题的方案,希望对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所帮助,也希望能为公安局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朱越悦[7](2018)在《子女对兵团团场中年人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W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新疆兵团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老龄化形式愈发严峻的背景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保障老年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参保情况是其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对象中的中年非职工群体的参保情况尤为值得关注。这一群体具有特殊性:1.大部分属于特殊的“疆二代”群体,子女回归内地,回疆探亲距离极远,时间很长,难度较大,且中年父母未来去子女迁入地养老可能性极小,故养老保障未知性较大;2.兵团特殊的“政企合一”体制使得一部分居民具有职工身份,参加保障力度较强的职工养老保险,其余无承包土地权的非职工居民多为自由职业者,可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但参保率低,保障性堪忧。3.中年非职工“疆二代”群体受教育程度低,理解能力弱,参保行为受子女影响大。因此本文结合联立表、Probit与有序Probit回归模型以及访谈结果对影响中年居民参加居民养老保险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中的参保行为包括参保与否及参保后的缴费选择,影响因素着重探讨子女因素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概括梳理兵团养老保障体系的特点,分析发现当地具有“农业职工”身份的居民可参加保障性较高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而不具有职工身份的居民则只能选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此外也有少数居民参加缴费较高的商业养老保险。得出结论:对于绝大部分非职工居民而言,基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最具性价比的最优选择。第二,通过联立表、回归模型结果以及访谈结果对假设的非子女因素进行检验分析,得出结论:在个人、家庭因素中,参保与否和参保缴费档次的影响因素比较一致,主要是家庭人均年收入和配偶是否是职工两方面。年龄、个人年收入以及文化水平不产生影响。子女因素方面:1.子女经济因素方面,子女经济收入的多少对于是否给父母经济支持不存在明显规律,故也不会直接影响居民的参保行为,而影响中年人参保行为的主要是子女是否给予经济支持或生活补贴;2.子女来往因素方面,疆内子女数量对居民参保行为不产生影响;是否有子女与自己在同一团场居住对居民参保行为产生影响;3.子女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中年人更偏向于参保,但子女是否参加社保对中年居民缴费选择无影响。第三,基于以上结论,从促进兵团团场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和缴费档次合理选择的目标出发,提出以下建议:针对“养儿防老”、“子女养老”的观念针对性修正;加大对青年子女宣传,通过子女影响理解能力较差的中年父母的参保意识;深入非职工家庭宣传,扫清参保死角;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对困难群体参保的帮助扶持。

王家喜[8](2017)在《兵团第八师团场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区是兵团城镇化运行管理体系的最基层单位,是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及自我监督的重要载体。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兵团加快了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社区建设也得以迅速开展,在团场及中心连队基本上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维稳戍边的重心也开始向社区转移,通过加强对社区的管理,改变团场居民的生活居住方式,促进人口、产业和资源向团场城镇聚集,维护社会的稳定,推进兵团团场城镇化进程以及创新管理体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推进兵团团场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社区管理是不断完善兵团城镇化体系、提高团场职工的生活质量水平、努力满足广大居民的需要、增强兵团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的方法,结合兵团第八师的实际情况,对八师团场社区管理做了研究。通过对八师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管理的调研,在城镇化建设中,第八师及团场在人口和产业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也有效的促进了团场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团场现有“社区指导办—居委会”和“连队与社区居委会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各团场社区开展党建、社区服务、品牌活动和志愿服务等。研究发现在团场管理过程中存在行政化色彩浓厚、社区经费欠缺、职工队伍薄弱和社区职能与连队维稳职能融合不够的问题;在社会参与方面存在社会组织发展不足、社区居民构成复杂、参与积极性不高和物业公司职能利益冲突问题;在社区公共服务方面,社区文化没有得到重视、社区未就业人群的增加和社区卫生发展滞后。兵团作为“党政军企”的一种特殊体制,城镇化建设也只有结合兵团实际,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兵团特色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强对团场社区的管理。首先是规范团场行政管理服务职能,去行政化,实现社区的自治;进一步加强社区职工队伍建设,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文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职工队伍,使团场社区留得住人,办的了事;加强团场社区维稳戍边职工队伍建设,有效的促进社区职能与连队维稳职能的融合,维护团场社区的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其次是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管理的当中来,在现有的物业管理公司中加强其监管力度特别是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培养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不断满足他们的需要,促进社区和谐;最后是重视社区文化,举办各项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并通过各种方式解决社区未就业人群和加强社区卫生建设管理。

辛文娟[9](2016)在《居住空间分异与交流重构 ——基于对三矿居民生活区的考察》文中指出本研究以X省S市原B区矿务局所辖的三矿居民生活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点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居民生活区的变迁分异和居民的交流重构问题。基于“制度-个人”这一传统的研究框架,引入空间视角,主要探讨3个问题:第一,搬迁前后三矿居民所处的空间各有什么特征?不同的空间对三矿居民的日常生活与交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第二,在S市这个典型的煤炭资源依赖型城市,造成三矿居民居住空间分异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三矿居民曾经在矿区大院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他们完整地经历了“单位制”的发展、全盛与衰落过程,“单位意识”和对矿区形成的集体记忆早已深入三矿居民的心中。这种意识和集体记忆,对他们在新的居住空间中重构交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共包括导论、正文、总结三大部分。导论部分对国内外关于单位制和城市社区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综述,阐明了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共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三矿创业年代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叙事。介绍三矿建立和发展的情况、三矿矿区大院的空间布局特征及人际交往情况;第二,企业改制与空间分异。阐明国企改革与资源枯竭双重夹击下的三矿破产改制后,居民居住区不得不分批搬迁到S市的NZ、QJ、JL三个社区,进而出现了居住空间的分异现象;第三,社区物质空间的分异问题。介绍三个社区基础地理状况、基础设施、公共空间的不同,并探讨对居民的交流重构直接产生了哪些影响;第四,三个社区中居民的交往分异。重点探讨这三个社区中,目前居民各自形成了怎样的社会交流网络;第五,三个社区中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差异。总结和讨论部分对本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回答了在研究伊始提出的三个问题。第一,在破产改制之前,三矿采取的是职住合一的空间安排形式。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紧密的单位共同体。破产改制带动了居住空间结构的剧变:职住合一变为职住分离,生活区从矿区大院搬迁到了城市社区。居民不得不面对城市中的“原子化生存”的状态,进而表现出身份认知的困惑与彷徨。曾经属于同一个命运共同体的三矿居民,逐渐分异为NZ、QJ、JL三个城市社区的居民,日常生活及交流情况截然不同。NZ社区的居民原有关系网络不断被破坏,在居委会的带领下开始了异常艰难的自救行动,居民产生了强烈的被遗弃之感。QJ社区的居民呈现出脱域、礼节性的城市化交往,居民基于趣缘结合在一起,没有明显的社区归属感。JL社区的居民形成了紧密的内卷化交流模式,有强烈的社区归属感。第二,研究总结了推动三矿居住区演化的动力机制,并解释了身处不同城市社区的三矿居民为什么会处于完全不同的交流现状。第三,在矿区大院中形成的单位意识和集体记忆,对三矿居民适应新的城市社区生活并重构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其影响程度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城市社区的物理空间(如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和社会空间(如社团发展和邻里交流等)的建设情况、居民在矿区生活时间的长短、居民的个人特征(如年龄、社会阶层)等。其次,在余论部分,本研究就其他发现做了一些总结,指出:第一,居住空间分异既可能是城市资源隔离的产物,也可能是群体主动区隔的产物;第二,空间是人的行为的结果,又会反过来强化再生产人的某种既定交流方式;第三,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带来了严重的贫困人口聚集问题,导致这些居民被隔离、排斥,进而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交流问题。最后,笔者总结了研究贡献、不足及未来展望。

邓少君[10](2016)在《风险社会视域下基层矛盾治理研究 ——基于广东省的实践样态》文中提出社会治理是人类追求政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社会治理作为一种工具理性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是世界各国通向现代化之路的必然选择。中国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双重转型期,同时也全面进入风险社会。改革开放使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但是社会建设尤其是社会治理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当下的中国面临社会矛盾多发、社会治安复杂、风险隐患凸显、社群融合困难等突出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也相应地面临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全、管控社会风险等三大基本任务,迫切需要在依法治国视域下,构建基层综合治理体系,在建设法治中国、平安中国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乌尔里希·贝克1986年首次指出,人类已进入全新的社会形态即“风险社会”时代。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社会双重转型并发生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也使中国同样迈进风险社会,并同时具有前现代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矛盾共生的“断裂的社会”特征。基于风险社会理论,当今中国高发多发的基层矛盾纠纷,主要是涉及民生领域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相互之间基于权益基础上的民间性冲突和社会性对立。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今中国社会矛盾风险类型,在类型特征上,可以从对抗性质、所涉主体、适用法律、对象规模、时代背景、主题归属等多重同角度,厘清各类矛盾纠纷的基本属性;在宏观表象上,可以归结为总量长期高企、递增幅度明显,扩散领域宽泛、发展向度多维,结构关系多元、所涉对象复杂,表现形式多样、触点难点交织,强度烈度扩张、社会燃点降低等特征;在发展态势上,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继续面临涉农纠纷量大面广、涉土纠纷对抗激烈、劳资纠纷高发多发、医患纠纷日渐严峻、金融纠纷破坏力强、环保纠纷成为焦点、群体纠纷组织化更加明显的发展趋势。探寻中国社会矛盾纠纷高发频发的风险源头并非易事。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人们日益增长的权利需求与落后的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也越发明显。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纠纷“井喷”的源头性归因,可以从经济、社会、行政、司法、教育、党建等多个层面寻找症结所在,可以归结为经济快速发展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变迁巨大与社会结构分化、政府结构膨胀与管理服务缺失、公平正义有失与法治权威有限、教育扭曲失范与文化精神失魂、基层组织涣散与先锋作用迷失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缘由,当然每个层面的不同病灶相互交织、盘根错节、复合叠加、甚至互为因果,均会不断诱发、催化出新的社会矛盾。这样更多地从批判的角度对社会风险来源进行比较系统而又一定深度的剖析,对于建立完善中国社会转型期基层矛盾治理格局应该具有基础性的意义。面对社会矛盾纠纷的不同表征与多元起因,广东的改革开放和先行先试无疑做了积极而富于价值的风险调控探索实践。如建立了以行政为主导的制度化路径,通过着重顶层设计、明确责任主体、构建联调机制、改革信访机制等措施,使以国家行政力量为代表的国家治权主导的矛盾解决机制成为一种基础性保障;拓展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社会化路径,提出了坚定人民调解发展方向、拓展人民调解职责内涵、创新人民调解体制机制的思路,特别在如医患纠纷、交通纠纷、环保纠纷等社会矛盾风险热点领域,大力推进和发展第三方专业性、行业性社会组织的治理思路显得更富创新意义;创设了以诉前联调为机制的法治化路径,矛盾纠纷当事人到法院起诉后、在法院正式立案前,以法院为主导,法院与各行政职能部门、行业组织协调联动,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共同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探究了以复合治理为基本框架的多元化路径,通过厘清各种解纷方式的主体与特性、关系定位与路径选择、探索经验与现实困惑,对多元解纷机制的未来进路和网络结构做了具有一定前瞻意义的探讨,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中国执政党一直在探求国家长治久安之道。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综合治理,到中共十八届三、四、五中全会相继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这一系列重大决策无疑适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同阶段的治理需求。然而,以政府主导的国家治理体系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尽管历经多次改革,最终都是陷入了一种不良循环,特别是作为国家治理基础的镇街治理机构,由于强调与县级以上各职能部门的条条对接、垂直管理,反而造成基层治理部门分割、资源分散、单打独斗、效率低下。在这样的国情下,广东省创设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实战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理顺治理机制,健全运行机制,凝聚了基层治理正能量,产生了1+1>2的治理效果。从广东经验中可以得到创新基层社会矛盾风险治理的五点启迪:创新基层矛盾治理理念,强化“以人为本”价值观、推进“利民便民”服务观、践行“依法治理”法治观;创新基层矛盾治理格局,盘活政府资源存量、优化镇街资源配置,培育基层社会组织,实现“官民共治共享”;创新基层矛盾治理体制,建立以县区为龙头、以镇街为支撑、以村居为基础、以网格为细胞的治理体系;创新基层矛盾治理方法手段,推进指挥协调扁平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治理手段信息化、治理方式多样化;创新基层矛盾治理目标管理,细化目标管理责任、强化综治政策工具、完善考评问责体系。这些思路和建议,体现了现代社会风险防控与治理的发展理念,对各地深化基层矛盾治理具有一定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二、连队职工群体上访现象剖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连队职工群体上访现象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连队治理法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 文献综述
2.兵团连队治理结构考察
    2.1 连队功能变迁
    2.2 连队治理组织
    2.3 连队治理机制
3.连队治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法治化路径
    3.1 连队治理体制中的问题
        3.1.1 连队性质定位不清晰
        3.1.2 连队组织机构职责不明确
    3.2 连队治理体制中问题的法治化路径
        3.2.1 明确兵团连队性质
        3.2.2 规范连队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能划分
4.连队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
    4.1 连队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4.1.1 监督制约不足
        4.1.2 运行效率不高
        4.1.3 工作协同能力不强
        4.1.4 事务决策民主参与度不高
    4.2 连队运行机制中存在问题的优化对策
        4.2.1 强化连务监督功能发挥
        4.2.2 建立连队权力清单制度
        4.2.3 建立连队干部工作协同制度
        4.2.4 优化连队事务决策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兵团第五师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社会保障
        2.1.2 社会养老保险
        2.1.3 老龄化社会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兵团第五师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现状分析
    3.1 兵团第五师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环境基本情况
        3.1.1 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解读
        3.1.2 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建设水平介绍
    3.2 兵团第五师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现状
        3.2.1 近五年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现状
        3.2.2 近五年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发放现状
        3.2.3 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水平现状
    3.3 兵团第五师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问卷调查
        3.3.1 抽样调查地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3.3.2 问卷设计
        3.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4章 兵团第五师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兵团第五师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4.1.1 碎片化程度重,削弱养老保险政策公平性
        4.1.2 养老压力凸显,收支不平衡基金缺口增大
        4.1.3 政策知晓度低,宣传不到位群众盲区较多
        4.1.4 服务水平一般,队伍素质不齐信息化落后
    4.2 兵团第五师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重视效率忽略质量,政策制定落实协同缺失
        4.2.2 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受威胁
        4.2.3 重业务轻宣传,政府工作观念老套缺乏创新
        4.2.4 资金支持薄弱,平台建设迟缓人才建设松懈
第5章 提高兵团第五师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力的对策建议
    5.1 发挥政策主导优势
        5.1.1 加强养老保险政策顶层设计
        5.1.2 提升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5.2 提高基金可持续性水平
        5.2.1 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
        5.2.2 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能力
    5.3 提高工作创新能力
        5.3.1 加大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力度
        5.3.2 建立科学有效的问题反馈机制
        5.3.3 创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5.4 提高经办服务水平
        5.4.1 建设培养一支优质社保服务队伍
        5.4.2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建设标准化社保服务体系
        5.4.3 推进信息系统整合,实现数据充分共享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现行养老保险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
附录B 访谈记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以64团12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田野调查点概况
        (一)64团基本概况
        (二)64团12连基本概况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案例研究法
        (三)田野调查法
第一章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基本原理
    一、纠纷
        (一)关于纠纷与冲突含义辨析
        (二)纠纷产生的缘由
    二、纠纷的解决
        (一)纠纷解决的概念内涵
        (二)纠纷解决机制
        (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四)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章 我国现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诉讼解决机制
    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一)调解
        (二)仲裁
        (三)和解
第三章 四师64团12 连调解机制现状分析
    一、案例导读
    二、64团12 连调解工作机制
    三、64团12 连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程序
        (一)调解申请书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纠纷受理登记表
        (三)调查笔录
        (四)调解笔录
        (五)人民调解协议书
        (六)回访记录
    四、64团12 连人民调解机制的实践意义
第四章 四师64团12 连信访机制现状分析
    一、64团12 连信访工作机制
        (一)12连信访信息领导小组
        (二)12连信访工作制度
    二、64团12 连信访纠纷解决程序
        (一)信访的受理
        (二)特殊情况的紧急处理
        (三)信访事项的办理
        (四)信访工作程序和复查程序
    三、64团12 连信访案例分析
        (一)12连肉孜古丽·夏亚洪信访案件
        (二)12连图尔荪江信访案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6)黑龙江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特色之处
第2章 黑龙江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现状
    2.1 社会管理理论
        2.1.1 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定义
        2.1.2 社会管理基本理论主张
        2.1.3 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创新内涵
    2.2 黑龙江农垦公安局概述
        2.2.1 黑龙江农垦公安局职能与目标
        2.2.2 黑龙江农垦公安局组织结构
    2.3 黑龙江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主要业务及流程
    2.4 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 社会管理资源整合能力不强
        3.1.2 缺乏服务意识
        3.1.3 警务机制不够科学有效
        3.1.4 社会管理手段措施滞后
        3.1.5 社会管理形势日趋复杂,防控环节薄弱
    3.2 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3.2.1 落后的观念影响公安局社会管理
        3.2.2 薄弱的基础设施影响公安局社会管理
        3.2.3 社会的整体认知阻碍公安局社会管理
        3.2.4 管理人才不足影响公安局社会管理
        3.2.5 追求表面政绩工程制约公安局社会管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创新方案设计
    4.1 黑龙江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
    4.2 黑龙江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4.2.1 总体思路
        4.2.2 基本原则
    4.3 社会管理创新具体措施
        4.3.1 社会管理理念创新
        4.3.2 社会管理方法创新
        4.3.3 社会管理内容创新
        4.3.4 社会管理机制创新
    4.4 社会管理创新具体实施步骤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黑龙江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创新方案保障措施
    5.1 出台政策鼓励管理创新
    5.2 加强领导促进管理创新
        5.2.1 加强农垦公安局党委领导
        5.2.2 加强各分局党委领导
    5.3 协调资源加强管理创新
        5.3.1 充实资金加强管理工作
        5.3.2 做好公安营房建设工作
        5.3.3 做好公安装备保障工作
    5.4 革新技术引领管理创新
        5.4.1 提高网络管理技术
        5.4.2 提高侦查破案技术
        5.4.3 完善公安情报信息系统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子女对兵团团场中年人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W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3.1 新疆兵团养老保障制度梳理
        1.3.2 兵团养老保障制度特点
        1.3.3 是否参保与缴费档次选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3.4 参保行为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
        1.3.5 政策建议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4.3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及参保行为
        2.1.2 兵团团场及其居民身份
        2.1.3 “疆一代”、“疆二代”、“疆三代”
    2.2 理论支撑
        2.2.1 社会福利理论
        2.2.2 代际支持理论
        2.2.3 理性选择理论
第三章 兵团养老保障发展情况
    3.1 兵团养老保障特点
        3.1.1 筹资方式特殊
        3.1.2 养老保障模式
        3.1.3 不同养老保险参保者身份特点
    3.2 兵团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3.3 兵团团场养老保险体系及特点
        3.3.1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3.3.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3.3.3 自由职业者养老保险
        3.3.4 类职工养老保险
第四章 W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情况描述性分析
    4.1 兵团及兵团W师概况及参保情况
        4.1.1 兵团及兵团W师概况
        4.1.2 兵团W师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及缴费选择特点
    4.2 影响中年人参保行为的非子女因素描述性分析
        4.2.1 年龄与参保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4.2.2 经济情况与中年居民参保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4.2.3 婚姻情况、受教育程度与中年人参保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4.2.4 配偶身份与参保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4.3 影响中年人参保行为的子女因素描述性分析
        4.3.1 子女结构因素与参保行为
        4.3.2 子女经济因素与参保情况
        4.3.3 与子女的来往因素与参保情况
第五章 中年人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子女因素视角
    5.1 中年居民是否缴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个人、家庭因素的影响分析
        5.1.2 子女结构的影响分析
        5.1.3 子女经济情况
        5.1.4 子女来往情况
        5.1.5 子女养老保险参与情况
    5.2 中年居民缴费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个人、家庭因素的影响分析
        5.2.2 子女结构的影响分析
        5.2.3 子女经济情况
        5.2.4 子女来往情况
        5.2.5 子女养老保险参与情况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1.1 兵团地区养老保险体系总结
        6.1.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
    6.2 政策建议
        6.2.1 针对“养儿防老”、“子女养老”的观念针对性修正
        6.2.2 加大对青年子女宣传
        6.2.3 深入非职工家庭的宣传
        6.2.4 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
        6.2.5 减少行政压迫、消除捆绑政策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兵团第八师团场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管理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社区概念
    2.2 社区管理概念
    2.3 社区管理的相关理论
        2.3.1 社区服务理论
        2.3.2 第三部门理论
        2.3.3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三章 团场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管理的现状
    3.1 兵团第八师团场城镇化概述
        3.1.1 地域分布情况
        3.1.2 人口情况
        3.1.3 经济情况
    3.2 第八师团场社区发展历程
    3.3 八师团场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管理现状
        3.3.1 社区管理与服务范畴
        3.3.2 以一四八团为例的社区管理模式
第四章 团场城镇化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团场行政职能管理问题
        4.1.1 团场社区管理行政化现象严重
        4.1.2 团场社区经费欠缺
        4.1.3 团场社区工作队伍薄弱
        4.1.4 社区职能与连队维稳融合不够
    4.2 团场社区社会参与问题
        4.2.1 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不足
        4.2.2 团场社区居民参与度低
        4.2.3 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能利益冲突
    4.3 团场社区公共服务问题
        4.3.1 社区文化重视程度不够
        4.3.2 社区卫生发展滞后
        4.3.3 社区未就业群体增加
第五章 团场城镇化社区管理对策
    5.1 规范团场行政管理服务职能
        5.1.1 准确定位团场职能
        5.1.2 多元投资,集聚社区活动经费
        5.1.3 多方面优化社区职工队伍
        5.1.4 加强团场社区维稳能力建设
    5.2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
        5.2.1 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5.2.2 多做宣传,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
        5.2.3 严格监管物业公司服务
    5.3 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5.3.1 重视社区文化建设
        5.3.2 加大社区卫生基础投入
        5.3.3 多渠道解决社区未就业群体
第六章 对团场社区管理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附件

(9)居住空间分异与交流重构 ——基于对三矿居民生活区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从单位大院到城市社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1.2.1 单位制的瓦解与城市社区建设的发轫
        1.2.2 陌生与隔离:后单位制社会的交流障碍
        1.2.3 资源枯竭矿区的移民:一个亟需关注的群体
        1.2.4 研究对象
        1.2.5 研究意义
    1.3 文献回顾
        1.3.1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空间转型
        1.3.2 当代中国城市空间研究
        1.3.3 城市社区中的居民交流
        1.3.4 文献不足之处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方法
        1.5.1 为什么是多点民族志
        1.5.2 三个田野点
        1.5.3 调查方法
        1.5.4 时间安排与资料整理
    1.6 研究框架和论文结构
2 三矿:空间形态与日常生活(1961-2000)
    2.1 创业年代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叙事
        2.1.1 三矿的建立
        2.1.2 移民与扎根
        2.1.3 创业
        2.1.4 单位组织
    2.2 作为一种空间生产的大型单位制社区
        2.2.1 三矿空间布局
        2.2.2 熟人社会的形成
    2.3 封闭空间内的日常生活实践
        2.3.1 交流:限于单位内部
        2.3.2 广播:定时冲破平静
        2.3.3 工会:包办文化生活
        2.3.4 邻里:类首属关系
    2.4 以单位认同为基础的共同体
3 企业重组与空间分异
    3.1 重夹击下的三矿
        3.1.1 外因:国企改革
        3.1.2 内因:资源枯竭
    3.2 重组带来的冲击
        3.2.1 从包下来到推出去
        3.2.2 从矿区大院到城市社区
        3.2.3 从均质到分异
        3.2.4 从分房子到买房子
    3.3 居住空间的分异
        3.3.1 NZ社区:后单位制的老旧社区
        3.3.2 QJ社区:转变中的混居社区
        3.3.3 JL社区:沉陷房安置社区
        3.3.4 居住空间:从整体到分异
4 三个社区物理空间的分异
    4.1 社区基础地理状况的分异
        4.1.1 区位与规模
        4.1.2 空间布局
    4.2 社区基础设施对比
        4.2.1 NZ社区:还有人管我们吗?
        4.2.2 QJ社区:这算事儿吗?
        4.2.3 JL社区:感谢党的好政策!
        4.2.4 三个社区三种需求层次
    4.3 社区公共空间的分异
        4.3.1 生活型公共空间的分异
        4.3.2 休闲型公共空间中的分异
    4.4 空间不公平与剥夺问题
5 三个社区交往空间的分异
    5.1 NZ社区:艰难自救的交往
        5.1.1 居民:能搬的都搬走了
        5.1.2 居委会:政府和企业不会放弃我们的
    5.2 QJ社区:脱域的城市化交往
        5.2.1 浅层的短暂交往
        5.2.2 老年大学里的集体生活
        5.2.3 脱域的社团组织
    5.3 JL社区:内卷化交流
        5.3.1 咱以前都是矿上人
        5.3.2 随处可见的群聚者
        5.3.3 活跃的社团组织
6 三个社区居民心理归属感的分异
    6.1 自我身份认同的分异
        6.1.1 NZ社区:我们就是后娘养的!
        6.1.2 QJ社区:我就是城关区人
        6.1.3 JL社区:我们都是JL人!
    6.2 群体内部的认同分异
        6.2.1 NZ社区:我们跟他们没啥聊的
        6.2.2 QJ社区:大家保持客气礼貌就好
        6.2.3 JL社区:我们已经变成了一家人
7 总结与讨论
    7.1 总结:回到问题
    7.2 讨论
        7.2.1 余论
        7.2.2 研究贡献
        7.2.3 局限与展望
附录1 访谈提纲与访谈对象
附录2 JL社区Q剧团成员列表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风险社会视域下基层矛盾治理研究 ——基于广东省的实践样态(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中国执政党治国理念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二、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三、中国基层矛盾治理需求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概述
        一、风险社会研究
        二、基层矛盾治理
        三、基层社会治理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式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厘定
    第一节 风险社会理论
        一、社会风险演变
        二、风险社会理论的基本内涵
        三、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治理理论
        一、治理的基本内涵
        二、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三、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构建
    第三节 核心概念厘定
        一、社会转型与风险社会
        二、基层与基层矛盾
        三、治理体制与治理机制
第三章 风险形式:基层矛盾表现特征
    第一节 矛盾纠纷的基本类型
        一、从矛盾性质划分
        二、从所涉主体划分
        三、从人员规模划分
        四、从适用法律划分
    第二节 基层矛盾的宏观表征
        一、在数量上:总量长期高企,递增幅度明显
        二、在走向上:扩散领域宽泛,发展向度多维
        三、在主体上:结构关系多元,所涉对象复杂
        四、在形态上:表现形式多样,触点难点交织
        五、在强度上:矛盾张力扩大,社会燃点降低
    第三节 基层矛盾的多发领域
        一、涉农纠纷量大面广
        二、涉土涉房矛盾对抗激烈
        三、劳资纠纷高发多发
        四、医患纠纷日渐严峻
        五、金融纠纷破坏力强
        六、环境纠纷成为焦点
        七、群体纠纷组织化明显
第四章 风险来源:基层矛盾源头归因
    第一节 经济转型:经济快速发展与经济结构失衡
        一、粗放型增长
        二、城市化失序
        三、房地产泡沫
    第二节 社会分层:社会变迁巨大与社会结构分化
        一、个体分化
        二、群体分化
        三、阶层分化
    第三节 执政效率:政府结构膨胀与服务管理缺失
        一、政府结构臃肿膨化
        二、决策管理时有失控
        三、基本公共服务滞后
        四、维稳模式呆板僵化
    第四节 司法实践:公平正义有失与法治权威有限
        一、地方立法滞后
        二、司法公正有失
        三、基层法治薄弱
        四、法治文化缺失
    第五节 教育文化:教育扭曲失范与文化精神失魂
        一、教育扭曲失范
        二、主体文化受侵
        三、精神信仰丧失
    第六节 基层党建:组织建设弱化与先锋作用淡化
        一、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弱化
        二、基层党的领导干部蜕化
        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淡化
第五章 风险调控:基层矛盾解决路径
    第一节 制度化路径:行政主导
        一、着重顶层设计,强化制度牵引
        二、落实主体责任,健全体制机制
        三、构建联调机制,打造综治平台
        四、改革信访机制,畅通诉求渠道
    第二节 社会化路径:人民调解
        一、坚定发展方向
        二、拓展职责内涵
        三、创新组织机制
    第三节 法治化路径:诉前联调
        一、诉前联调的出台背景
        二、诉前联调的基本内涵
        三、诉前联调的运行机制
        四、诉前联调的司法效率
    第四节 复合化路径:多元衔接
        一、历史与现实:多元解纷机制价值判断
        二、主体与特性:多元解纷方式辨析
        三、定位与选择:多元解纷方式的关系
        四、探索与困惑:来自广东的实践经验
        五、讨论与结论:多元解纷机制的未来进路
第六章 风险治理:基层矛盾治理创新
    第一节 创新基层矛盾治理理念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二、践行“依法治理”的执政观
        三、推进“利民便民”的服务观
    第二节 创新基层矛盾治理格局
        一、党委政府领导:担当主体责任
        二、国家治权主导:发挥职能作用
        三、社会组织担当:激发自治活力
        四、公民广泛参与:加快全民普法
    第三节 创新基层矛盾治理体制机制
        一、镇街中心是支撑
        二、村(居)工作站是基础
        三、县级中心是龙头
    第四节 创新基层矛盾治理方法手段
        一、指挥协调扁平化
        二、社会治理精细化
        三、治理手段信息化
        四、治理方式多样化
    第五节 创新基层矛盾治理目标管理
        一、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
        二、实施综治政策工具
        三、建立考评问责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四、连队职工群体上访现象剖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兵团团场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研究 ——以G镇为例[D]. 郭小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南疆法治连队建设研究 ——以S师为例[D]. 杨文礼. 塔里木大学, 2021
  •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连队治理法治化研究[D]. 丁瑞杰.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4]兵团第五师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研究[D]. 马华枚. 新疆大学, 2020(07)
  • [5]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以64团12连为例[D]. 李帅.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6]黑龙江农垦公安局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 张志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7]子女对兵团团场中年人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W师为例[D]. 朱越悦.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8]兵团第八师团场城镇化进程中社区管理研究[D]. 王家喜. 石河子大学, 2017(12)
  • [9]居住空间分异与交流重构 ——基于对三矿居民生活区的考察[D]. 辛文娟. 武汉大学, 2016(01)
  • [10]风险社会视域下基层矛盾治理研究 ——基于广东省的实践样态[D]. 邓少君. 武汉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企业员工上访现象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