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边际》译本

评《边际》译本

一、《页边集》选译译文点评(论文文献综述)

赵亚力[1](2008)在《从注释看译者素质——浅谈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注释》文中认为从注释的理论出发,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注释为实例,着重从语言难点的注释、翻译方法的注释、历史背景文化常识的注释三方面,分析阐述了注释的恰当与否反映译者的素质这一观点,并指出译者应多读书多钻研,以提高自身素质。

林莉[2](2007)在《视域融合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哲学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翻译研究也逐渐实现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翻译是原作者、译者和读者等三个翻译主体之间的一种时空错位的交流,其交流的结果形成了一个共在的自我。按照迦达默尔的观点,翻译是以对被表达的东西含义的理解为前提,以完全陌生的语言将他人意指的东西重新用语言表达出来,那么翻译的过程涉及了作者、译者和读者三个平等主体。翻译的前提是理解,而理解并不是个人的主观行为。理解是将自己置身于传统的一个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过去和现在不断的融合。所以,任何一个理解者,都不可避免的处于传统之中,正是传统将理解和理解对象联系在了一起。因而,翻译过程中主体间的交流就是译者首先理解作者意图,然后用另一种语言将他所理解的作者意图向读者表达出来的过程。作者的意图、译者的理解与表达,读者的期待,这三者形成的和谐关系,便是迦达默尔在阐释观中的“视域融合”。指解释者的历史理解不可能是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的,他对过去的理解总是包含着自己对当前情况的理解。然而,解释者的视域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动态开放的,当前的视域可以扩大到包容过去的视域。这样便构成一个新的更广阔的视域。本篇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翻译主体间性和视域融合这两个概念。文中所说的主体间性指的是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视域融合也是指这三者视域的融合,是翻译主体间性实现的途径;第二章,介绍了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视域融合的途径。通过对翻译过程的分析,对话是实现主体间视域融合的有效并且可行的途径。通过对话,主体间的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差异和伦理差异被克服,从而实现视域融合;第三章则从视域融合的角度探讨了翻译主体间性的具体表现。作者和译者的视域融合主要表现在译者对原作的反复阅读,对作者、作品所属时代的社会、文化、风俗以及作者的生活观念和语言风格的透彻了解上。而译者和读者的视域融合则主要体现在译者通过进入读者视域决定翻译策略,选择语言风格并且填补被原文作者和读者所知而对于译文读者扑朔迷离的异域文化的缺省。最后,文章得出以下结论:翻译各主体通过对话,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的交流,实现理解;主体间对话的成功实现,便是译者进入文本和作者、读者的视域相融合的过程。视域融合就是翻译主体之间交流对话的有效实现。

黄小芃[3](2002)在《翻译:文化的对话——简评《啊,拓荒者》的三个译本》文中指出翻译不仅要读懂原文 (sourcelanguage)的字面意思 ,译好原文至少对原文所涉及的学问不能陌生 ,要理解其文化内涵。要实现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作品涉及的文化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文学翻译要研究翻译的对象 ,在译文中体现研究的学问。

周俊,孙志[4](2002)在《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 2002年第1季度》文中研究指明

曹明伦[5](2002)在《《页边集》选译译文点评》文中研究表明

埃德加·爱伦坡,朱玉[6](2002)在《自《页边集》》文中研究表明从本期开始“新人新作”栏目将缩短出版周期,即习作与专家点评同期刊出。本期将刊登原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生朱玉的爱伦·坡文集选译习作,由着名翻译家、《爱伦·坡集》译者曹明伦先生点评。为满足朱玉同学欲表达其对母校南开大学的感激之情的愿望,在此将她给编辑部的回信一并附在习作后。让我们共同向培育翻译人才的摇篮和辛勤的园丁们致以诚挚的敬意。

二、《页边集》选译译文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页边集》选译译文点评(论文提纲范文)

(1)从注释看译者素质——浅谈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注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语言难点注释看译者文字功底
    1.词语选择
    2.善用习语
    3.颜色词语的运用
二、从翻译技巧注释看译者翻译策略的运用
    1.增益与删略
    2.词类转换
三、从文化背景注释看译者文化修养

(2)视域融合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论文提纲范文)

Descriptive Chinese Abstract
English Abstract
Introduction
    0.1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Intersubjec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sion of Horizons
    0.2 Literature Review of Translation Intersubjectivity
        0.2.1 Twilight of Subjectivity
        0.2.2 Emergence of Intersubjectivity
        0.2.3 Studies on Translation Intersubjectivity
    0.3 Research Questions and Objectivities
    0.4 Methodology and Arrangement of Content
CHAPTER 1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ranslation Intersubjectivity
    1.1 Subjects in Translation
    1.2 The Inter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1.2.1 The Intersubje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lator and the Source Text Author
        1.2.2 The Intersubje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lator and the Target Text Reader
        1.2.3 The Intersubje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rce Text Author,the Translator and the Target Text Reader
    1.3 Fusion of Horizons in Translation
        1.3.1 Definition of Fusion of Horizons
        1.3.2 Discrepancy in the Fusion of Horizons
        1.3.3 The Application of Fusion of Horizons to Translation
CHAPTER 2: Channel for the Fusion of Horizons of the Translation Subjects
    2.1 Overview
    2.2 Conversation in Gadamer’s Sense and Conversations between the Translation Subjects Involved
        2.2.1 Conversation and Its Influence upon Translation
        2.2.2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Translator and the Source Text Author
        2.2.3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Translator and the Target Text Reader
    2.3 Bridging the Gaps to Realize the Fusion of Their Horizons through Conversation
        2.3.1 Cultural Gap
        2.3.2 Ideological Gap
        2.3.3 Ethical Gap
CHAPTER 3 Manifestation of Translation Intersubjectivity
    3.1 Fusion of the Horizons of the Author and the Translator
        3.1.1 Description of the Fusion of Horizons of the Author and the Translator
        3.1.2 Ways to Achieve the Fusion of Horizons of the Author and the Translator
        3.1.3 The Translator’s Adjustment of Horizons
    3.2 Fusion of the Horizons of the Reader and the Translator
        3.2.1 Description of the Fusion of Horizons of the Reader and the Translator
        3.2.2 Ways to Achieve the Fusion of Horizons of the Author and the Translator
    3.3 Fusion of the Horizons of the Author, Translator and Reader
Conclusion
Appendix A: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rogram
Appendix B: Informative Chinese Abstract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3)翻译:文化的对话——简评《啊,拓荒者》的三个译本(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地理:小说故事的地理定位
2.美国历史:土地的划分
3.美国农村的基本情况:村子、乡村、县或整个区域
4.日常生活:戴睡帽还是喝酒
5.基督教:无辜, 无辜的婴儿

(5)《页边集》选译译文点评(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点:关于《页边集》
第二点:关于“音乐”
第三点:关于“心灵的面纱”
第四点、关于“谈想象”
点评后记

四、《页边集》选译译文点评(论文参考文献)

  • [1]从注释看译者素质——浅谈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注释[J]. 赵亚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视域融合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D]. 林莉. 湘潭大学, 2007(08)
  • [3]翻译:文化的对话——简评《啊,拓荒者》的三个译本[J]. 黄小芃.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0)
  • [4]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 2002年第1季度[J]. 周俊,孙志.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05)
  • [5]《页边集》选译译文点评[J]. 曹明伦. 中国翻译, 2002(01)
  • [6]自《页边集》[J]. 埃德加·爱伦坡,朱玉. 中国翻译, 2002(01)

标签:;  ;  ;  

评《边际》译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