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种植草菇后的蘑菇渣种植平菇和香菇

用种植草菇后的蘑菇渣种植平菇和香菇

一、利用种草菇后菇渣再种平菇及蘑菇(论文文献综述)

邵妍丽,任军辉,张高翔[1](2021)在《废菌渣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对我国目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所使用的废菌渣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栽培菌菇种类、栽培方式、产生效益等,指出了目前栽培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废菌渣栽培食用菌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何焕清,肖自添,彭洋洋,刘明,徐江[2](2020)在《草菇栽培技术发展历程与创新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草菇栽培起源于我国南方,因营养丰富、嫩滑爽口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少数在自然条件下适合夏季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之一。中国是草菇最大生产国,广东则是我国草菇最重要的产区和鲜品消费省份,也是推动草菇栽培技术创新的地区,在国内最先实现室内周年栽培,并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草菇栽培经历了旧法栽培到新法栽培,从室外栽培到室内栽培,从季节性栽培到周年栽培,从稻草栽培到废棉渣、中药渣等原材料栽培,从生料栽培到熟料栽培,从大田栽培到简易菇房、工厂化厂房栽培,从畦式栽培到袋料栽培、层架栽培、工厂化栽培等。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各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原材料特点,摸索出各具特色的栽培方式。介绍了草菇特点和产量概况,从草菇栽培用种的繁育、栽培原材料及处理方式、菇房结构建造与加温方式、栽培方法等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我国草菇栽培技术发展历程,对我国草菇产业半个多世纪的栽培技术发展、科技创新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同时对草菇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桑羽希,张昊琳,高晓静,蔡盼盼,陈青君[3](2019)在《草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过程中的理化性状和木质纤维素分解利用研究》文中认为为探究草菇菇渣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的可行性,通过采集堆肥期和栽培期样品,进行培养料理化性质、木质纤维素含量及相关降解酶酶活、蘑菇生物学效率的测定。以废棉为主的草菇菇渣含氮量在1.8%以上,本试验配方二次发酵结束后含氮量达2.37%;在堆肥阶段,有62.03%的纤维素被利用,39.2%的木质素被利用;在发菌阶段,有29.32%的半纤维素被利用,有21.38%木质素被利用,木聚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漆酶活性达到最高;在出菇阶段,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均被部分利用,双孢蘑菇产量为22.48 kg/m2,生物学转化率达51.38%。以草菇菇渣为主要原料生产双孢蘑菇效果良好,相关降解酶活性变化与木质纤维素变化呈正相关。

李碧琼,陈政明,凌龙振,林俊扬,卢翠香,邱春锦,郑永德[4](2016)在《利用废菌渣栽培姬松茸的配方筛选试验》文中研究表明通过试验对不同废菌渣栽培料配方上的姬松茸(Agaricus blazei)菌丝生长状况、播种至覆土所需的时间、子实体产量和子实体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号配方(即废菌渣添加量为45%)的前3潮子实体平均产量最高,为10.25 kg·m-2,除了与3号配方相比产量差异不显着外,与其它配方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生物转化率为44.6%;菌丝生长状况和子实体农艺性状良好;播种至覆土所需的时间短;综合效果最好,是废菌渣栽培姬松茸的最佳配方。

胡清秀,张瑞颖[5](2013)在《菌业循环模式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利用》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生产原料。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食用菌菌渣随之大量产生。文章根据循环农业的理念和食用菌产业的特点,重点分析食用菌对农林废弃物利用和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潜力,并提出建立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的6种菌业循环模式,以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陈政明,邱春锦,李碧琼,林俊杨[6](2011)在《双孢蘑菇废菌渣不发酵连栽姬松茸配套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双孢蘑菇废菌渣不发酵直接连栽姬松茸,结果表明:4月15日播种的姬松茸产量为3.41kg.m-2,分别比3月15日和4月1日播种增产8.20%、3.31%;姬松茸不同营养配方平均产量差异达极显着水平,以大豆粉1.0kg、酵母粉0.25kg、硫酸铵0.2kg的营养配方,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浓白;以大豆粉1.5kg、酵母粉0.75kg、硫酸铵0.2kg的配方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3.76kg.m-2,比对照增产9.62%;不同姬松茸菌株产量差异达极显着水平,姬松茸A5、A6菌株菌丝生长最快,日均生长速度达0.29cm,菌丝浓白,A8菌株产量最高,平均单产为3.42kg.m-2。双孢蘑菇废菌渣不发酵直接栽培姬松茸缓解栽培双孢蘑菇、姬松茸争夺原料的矛盾,降低食用菌栽培成本,提高培养料生物转化率。

陈家友,李可凡,王尚堃[7](2011)在《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双孢蘑菇是一种世界性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栽培推广价值。从品种选择、覆土研究、培养料配方、设施内环境调控、栽培模式5个方面综述了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指出了模式化栽培技术的关键与创新栽培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今后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张大飞[8](2010)在《平菇天达300单双核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使用平菇天达300菌株,利用孢子弹射法收集孢子,经梯度稀释、镜检获得单核菌丝10株,再利用得到的单核菌丝进行单核菌丝间的交配试验。成功获得双核菌丝9株。利用交配试验获得各单核菌丝的交配型,发现单核菌丝表型特征与其交配型之间并无关联。并针对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间的差异进行一系列进行试验。以期探讨单核菌丝间、单双核菌丝间的差异。以及造成该差异的原因和该差异的应用价值。1.以本实验室栽培的平菇天达300为材料,利用孢子弹射法收集孢子,经梯度稀释,通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粗细、镜检是否存在锁状联合等方法综合鉴定获得单核菌丝10株。2.利用所得的10株单核菌丝,进行相互间的菌丝交配试验。通过镜检是否存在锁状联合,共得到9株双核菌丝及10株单核菌丝的交配型和交配型比例。其中A1B1:A2B2:A1B2的比例分别为5:2:3,存在偏分离现象。依据菌丝生长速度、气生菌丝是否浓密、边缘是否规则等特征将单核菌丝划分为四种类型。通过比对10株单核菌丝表性特征及测得的交配型,发现平菇菌丝表性特征与交配型之间无相关性。3.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双核菌丝13×3、4×3、13×5、4×5,单核菌丝13、3、4、5、6的漆酶、过氧化物酶、NADH脱氢酶、NADPH脱氢酶、纤维素酶进行同工酶分析。发现单双核菌丝间同工酶谱差异性较大,同一迁移率下有的同工酶酶谱无差别,有的单核菌丝有该同工酶谱而双核菌丝没有,有的单核菌丝没有该同工酶谱而双核菌丝有。4.比对了9株双核菌丝及其亲代两个单核菌丝间的表型差异,以期利用该方法探讨单核菌丝间的可亲和性,甚至结实性。尽管该方法还有待完善。但是为鉴定平菇天达300单核菌丝间的可亲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5.对研究中出现的同工酶差异及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推测新条带的出现可能与杂核体的营养不亲和性有关。而条带的消失可能是编码该同工酶的基因与来自另一核的基因具有同源性被沉默掉了,而关于新条带出现的原因可能对杂种优势机理的原因的解释会有帮助。

陈政明[9](2008)在《双孢蘑菇下脚料连茬栽培姬松茸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双孢蘑菇下脚料连茬栽培姬松茸,缓解栽培双孢蘑菇、姬松茸争夺原料的矛盾,提高培养料生物转化率,是切实可行的,目前国内外尚未见该报道。试验结果如下:⒈不同投料量前茬双孢蘑菇产量差异极显着、后茬姬松茸产量差异不显着,投料量20kg/㎡、25kg/㎡、30kg/㎡连茬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分别为9.70kg/㎡、11.76kg/㎡、12.44kg/㎡,姬松茸的产量分别为3.03kg/㎡、3.38kg/㎡、3.46kg/㎡,双孢蘑菇、姬松茸连茬栽培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63.65%、60.56%、52.90%。2与二次发酵相比,三次发酵栽培双孢蘑菇产量从10.76 kg/㎡升至11.52kg/㎡,姬松茸产量从2.99kg/㎡提高到3.45kg/㎡,双孢蘑菇、姬松茸产量差异不显着。3.双孢蘑菇播种至采收结束培养料中N、P、K含量呈上升趋势,各潮菇间培养料N、P、K含量呈波动变化,培养料中粗纤维、木质素呈下降趋势。4 . 4月15日播种的姬松茸产量为3.41kg/m2分别比3月15日和4月1日播种增产8.20%、3.31%。5.后茬姬松茸撒播栽培产量高达3.41kg/m2,比条播、穴播分别增产3.65℅和5.57℅。6.大豆粉1.0㎏、酵母粉0.25㎏、硫酸铵0.2㎏的营养配方,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浓白,姬松茸平均产量以大豆粉1.5㎏、酵母粉0.75㎏、硫酸铵0.2㎏的配方最好,平均产量达3.76 kg/m2,比对照增产9.62%,不同营养配方姬松茸产量差异达极显着水平。7.姬松茸A5、、A6菌株菌丝生长最快,日均生长速度达0.29cm,菌丝浓白,姬松茸A8菌株产量最高,平均单产为3.42kg/m2,不同姬松茸菌株产量差异达极显着水平。8.下脚料床栽姬松茸Cd、As、Pb的含量比常规床栽低,Hg的含量比常规床栽略高。

杨自轩,王璐[10](2004)在《利用种草菇后菇渣再种平菇及蘑菇》文中认为

二、利用种草菇后菇渣再种平菇及蘑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种草菇后菇渣再种平菇及蘑菇(论文提纲范文)

(1)废菌渣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进展
    1.1 栽培菌菇种类
        1.1.1 中高档菌菇。
        1.1.2 低档菌菇。
    1.2 栽培方式
        1.2.1 熟料栽培。
        1.2.2 发酵栽培。
        1.2.3 生料栽培。
    1.3 产生效益情况
2 存在的问题
    2.1 废料营养成分的差异
    2.2 对食用菌营养成分的影响
    2.3 栽培料发酵出现的气体污染
    2.4 栽培的菇类品种有限
3 展望

(2)草菇栽培技术发展历程与创新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草菇栽培用菌种繁育技术创新
    1.1 固体栽培菌种繁育技术
    1.2 液体菌种繁育技术
2 草菇栽培原材料及处理方法创新
    2.1 废棉渣、棉籽壳栽培原材料及处理方法
    2.2 中药渣栽培原材料及处理方法
    2.3 其他原材料探索创新
3 草菇菇房结构与加温方式创新
    3.1 菇房结构
        3.1.1 薄膜菇房
        3.1.2 保温泡沫房
        3.1.3 保温砖瓦房
        3.1.4 工厂化栽培专用菇房
    3.2 加温方式
4 草菇栽培方法创新
    4.1 堆草栽培
    4.2 层架式栽培
    4.3 筐式栽培
    4.4 袋式栽培
    4.5 畦式栽培
        4.5.1 传统畦式栽培
        4.5.2 山东莘县畦式栽培
5 展望

(3)草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过程中的理化性状和木质纤维素分解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种
        1.1.2 供试菇渣
    1.2 试验方法
        1.2.1 培养料配方
        1.2.2 培养料的堆肥与发酵
        1.2.3 工厂化出菇管理与产量统计
        1.2.4 样品理化性状测定
        1.2.5 样品木质纤维素含量测定
        1.2.6 样品相关降解酶酶活测定
        1.2.7 生物学效率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堆肥与栽培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
    2.2 堆肥发酵与栽培过程中木质纤维素含量变化
    2.3 发酵与栽培过程中的酶活性变化
    2.4 双孢蘑菇产量与生物学效率
3 讨论与结论

(4)利用废菌渣栽培姬松茸的配方筛选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栽培料配方设计
    1.3 试验材料的处理
        1.3.1 栽培培养料的处理
        1.3.2 覆土材料的处理
    1.4 观察项目和统计分析方法
        1.4.1 不同栽培料配方菌丝生长状况
        1.4.2 出菇比较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料配方菌丝生长状况比较
    2.2 有效子实体个数比较
    2.3 产量比较
    2.4 子实体大小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5)菌业循环模式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用菌产业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
2 农业废弃物是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原料
3 食用菌菌渣的循环利用途径
    3.1 菌渣作肥料或堆肥原料
    3.2 菌渣作饲料添加剂
    3.3 菌渣用作食用菌栽培原料
    3.4 菌渣用作燃料
    3.5 利用菌渣发展沼气
    3.6 环境治理方面作为生态环境修复材料
4 菌业循环高效转化模式
    4.1“作物—食用菌”多级循环模式
    4.2“作物—食用菌—畜禽”循环模式
    4.3“农作物—食用菌—蚯蚓—作物”循环模式
    4.4“工农业副产品—昆虫养殖—食用菌—农作物”循环模式
    4.5“农作物—食用菌—沼气—有机肥料”循环模式
    4.6“畜禽养殖—沼气—食用菌—作物”循环模式
5 菌业循环发展与建议
    5.1 推进菌业资源循环利用, 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5.2 加强关键茬口衔接技术的研究
    5.3 加强菌业循环农业的基础理论研究
    5.4 加强菌业循环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

(6)双孢蘑菇废菌渣不发酵连栽姬松茸配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培养料配方
        1.1.1 姬松茸原种、栽培种培养料配方
        1.1.2 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
        1.1.3 覆土材料的处理
        1.1.4 双孢蘑菇废菌渣的处理
        1.1.5 供试营养物质
    1.2 试验设计
        1.2.1 姬松茸栽培不同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
        1.2.2 姬松茸栽培不同营养配方对产量的影响
        1.2.3 双孢蘑菇废菌渣适栽姬松茸菌株的筛选
2 结果与分析
    2.1 姬松茸不同播种期对菌丝长势及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营养配方对姬松茸菌丝长势及产量的影响
    2.3 双孢蘑菇废菌渣适栽菌株的筛选
3 讨论与结论

(7)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2 覆土研究
    2.1 覆土出菇机理
    2.2 覆土对双孢蘑菇菌丝产量的影响
    2.3 覆土材料
    2.4 药剂处理覆土
    2.5 覆土模式、覆土次数和覆土厚度
3 培养料配方
4 设施内环境因子的调控
5 栽培模式
6 结语

(8)平菇天达300单双核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食用菌概述
    1.2 平菇概述
        1.2.1 平菇的分类地位
        1.2.2 平菇的生物学特性
        1.2.3 平菇的栽培历史
        1.2.4 平菇的价值
    1.3 食用菌交配基因型的研究
        1.3.1 交配型基因及交配系统
        1.3.2 交配型基因的构成
        1.3.3 交配型基因存在复等位基因现象
        1.3.4 交配型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
    1.4 平菇交配基因型的研究
    1.5 同工酶技术在食用菌上的应用
        1.5.1 在菌种选育上的应用
        1.5.2 在分类鉴定上的应用
        1.5.3 在菌体组织不同发育阶段酶谱多样性方面的研究
        1.5.4 在遗传分析及其多样性方面的应用
    1.6 食用菌单双核菌丝间差异研究进展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引言
3. 材料方法
    3.1 菌种
    3.2 培养基
        3.2.1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3.2.2 液体培养基
        3.2.3 棉籽壳栽培料培养基
    3.3 试剂
    3.4 主要仪器设备
    3.5 实验方法
        3.5.1 单核菌丝的分离
        3.5.2 单核菌丝配对杂交
        3.5.3 菌丝生长速率的测定
        3.5.4 同工酶谱
4. 结果分析
    4.1 单双核菌丝的验证
    4.2 单核菌丝表性特征差异及交配性
        4.2.1 单核菌丝生长速率差异
        4.2.2 单核菌丝表性特征差异
        4.2.3 单核菌丝交配型
    4.3 同工酶
        4.3.1 发酵液漆酶同工酶
        4.3.2 栽培料漆酶同工酶
        4.3.3 发酵液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4.3.4 栽培料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4.3.5 栽培料NADH 脱氢酶酶同工酶
        4.3.6 栽培料NADPH 脱氢酶同工酶
        4.3.7 发酵液过纤维素酶同工酶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单核菌丝的分离
        5.1.2 单核菌丝配对杂交
        5.1.3 菌丝生长速率的测定
        5.1.4 单核菌丝交配型的鉴定
        5.1.5 同工酶
    5.2 讨论
6.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9)双孢蘑菇下脚料连茬栽培姬松茸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立题依据
    1.3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2.1 污染杂菌废菌筒的利用
        1.4.2.2 栽培食用菌后废菌糠的利用
        1.4.2.3 利用栽培食用菌后的菌糠制作食用菌菌种
        1.4.2.4 菇渣作菌肥吸附材料或基质
        1.4.2.5 栽培双孢蘑菇后的下脚料栽培草菇
        1.4.2.6 菌糠作为生长猪饲料辅料及食用菌覆盖材料
        1.4.2.7 食用菌追肥研究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培养料配方
        2.1.2.1 双孢蘑菇、姬松茸原种培养料配方及处理
        2.1.2.2 双孢蘑菇、姬松茸栽培种培养料配方及处理
        2.1.2.3 双孢蘑菇栽培培养料配方
        2.1.3 覆土材料的处理
        2.1.4 双孢蘑菇下脚料的处理
        2.1.5 供试营养物质
    2.2 试验设计
        2.2.1 前茬双孢蘑菇栽培不同培养料用量的试验
        2.2.2 前茬培养料发酵方法的试验
        2.2.3 前茬双孢蘑菇栽培下脚料不同生长期营养成分的分析
        2.2.4 后茬姬松茸栽培不同播种期的试验
        2.2.5 后茬姬松茸不同播种方法的试验
        2.2.6 后茬姬松茸栽培不同营养配方的试验
        2.2.7 双孢蘑菇下脚料适栽姬松茸菌株的筛选
        2.2.8 双孢蘑菇下脚料床栽与常规床栽姬松茸品质的分析
    2.3 计算公式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培养料用量对前茬双孢蘑菇、后茬姬松茸产量的影响
    3.2 前茬培养料不同发酵方法对前茬双孢蘑菇、后茬姬松茸产量的影响
    3.3 双孢蘑菇不同生长期下脚料营养成分分析
    3.4 后茬姬松茸不同播种期对菌丝长势及产量的影响
    3.5 后茬姬松茸不同播种方法对产量的影响
    3.6 不同营养配方对姬松茸菌丝长势及产量的影响
    3.7 双孢蘑菇下脚料适栽菌株的筛选
    3.8 姬松茸下脚料床栽与常规床栽品质的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培养料用量与双孢蘑菇、姬松茸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的关系
    4.2 前茬培养料的不同发酵方法与前茬双孢蘑菇、后茬姬松茸产量关系
    4.3 双孢蘑菇下脚料营养成分与姬松茸生长发育关系
    4.4 前茬双孢蘑菇采收期与后茬姬松茸产量的关系
    4.5 姬松茸播种方法与产量的关系
    4.6 添加营养物质与姬松茸产量的关系
    4.7 双孢蘑菇下脚料适栽姬松茸菌株的特性与产量的关系
    4.8 姬松茸下脚料床栽与产品重金属含量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5.1 双孢蘑菇下脚料连茬栽培姬松茸技术模式
    5.2 双孢蘑菇下脚料床栽姬松茸的产品品质好
    5.3 双孢蘑菇下脚料床栽姬松茸技术关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利用种草菇后菇渣再种平菇及蘑菇(论文提纲范文)

1 以棉籽壳为主种草菇, 其菇渣再种平菇技术
    1.1 栽培配方及方法
    1.2 结果及分析 结果见下表:
2 利用废棉种草菇, 其菇渣再种平菇技术
3 利用稻草为主栽培草菇、其菇渣种平菇技术
4 利用稻草为主栽培草菇, 其菇渣再种双孢蘑菇技术
    4.1 方法
    4.2 结果及分析

四、利用种草菇后菇渣再种平菇及蘑菇(论文参考文献)

  • [1]废菌渣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J]. 邵妍丽,任军辉,张高翔. 西藏科技, 2021(05)
  • [2]草菇栽培技术发展历程与创新研究进展[J]. 何焕清,肖自添,彭洋洋,刘明,徐江. 广东农业科学, 2020(12)
  • [3]草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过程中的理化性状和木质纤维素分解利用研究[J]. 桑羽希,张昊琳,高晓静,蔡盼盼,陈青君. 中国农学通报, 2019(08)
  • [4]利用废菌渣栽培姬松茸的配方筛选试验[J]. 李碧琼,陈政明,凌龙振,林俊扬,卢翠香,邱春锦,郑永德. 中国食用菌, 2016(04)
  • [5]菌业循环模式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利用[J]. 胡清秀,张瑞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06)
  • [6]双孢蘑菇废菌渣不发酵连栽姬松茸配套技术研究[J]. 陈政明,邱春锦,李碧琼,林俊杨. 福建农业学报, 2011(06)
  • [7]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陈家友,李可凡,王尚堃.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4)
  • [8]平菇天达300单双核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D]. 张大飞.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5)
  • [9]双孢蘑菇下脚料连茬栽培姬松茸技术研究[D]. 陈政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10)
  • [10]利用种草菇后菇渣再种平菇及蘑菇[J]. 杨自轩,王璐. 中国食用菌, 2004(01)

标签:;  ;  ;  ;  ;  

用种植草菇后的蘑菇渣种植平菇和香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