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预算执行审计质量,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提高预算执行审计质量,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一、提高预算执行审计质量 规范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凯[1](2021)在《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适应这一新的功能和定位,因此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而预算作为财政制度的核心内容,必然要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的角色。作为现代财政制度基础的现代预算制度,其目标是“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现代预算制度的基本要素是内容完整、编制科学、执行规范、监督有力、讲求绩效和公开透明,而现代预算制度最直接表现形式就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决算差异作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直接结果,对于充分把握预算管理水平,发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立足于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典型事实,深入分析预决算差异的整体特征和结构特征。在系统呈现预决算差异特征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对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影响我国预决算差异的主要因素。首先,全方位、多角度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典型特征和演变趋势。结合我国一般公共预算体系,分别从总量层面、结构层面、区域异质性层面等不同角度对预决算支出差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其次,根据预决算差异背后的逻辑,归纳总结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并结合我国预算功能取向,为客观认识预决算差异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充分借鉴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并根据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阶段的全周期运行特点,从“预算过程+预算结构”两个维度梳理出可能影响预决算差异的技术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主体互动因素,并借助实证分析框架进行实证检验。第三,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法,分别利用基于R2的夏普利值分解和MQ指数测度不同因素对预决算差异的贡献度,探寻预决算差异的主要来源,充分认识我国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第四,总结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内部动态特征,结合从年初预算--调整预算--决算的预算周期,分析预决算差异在年度内普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V型模式的原因。最后,通过借鉴美、法、日等国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实践经验,更清晰认识我国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推动我国的预决算差异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各级政府预决算差异具有普遍性,且存在结构性差别。整体特征分析发现:2013年以来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规模均大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支成为预决算差异的突出表现形式;2011年以后预决算差异度出现下降,但绝对规模不降反增,2017年支出预决算差异规模超过2011年达到新高;地方层面的预决算差异规模和差异度均高于中央;省级预决算差异、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三者呈倒“V”形,调整差异通常为正,执行差异通常为负,但是决算数通常仍会大于年初预算数。结构特征分析发现:支出科目越细化预决算差异越大,离散程度越高;中央预决算差异稳定度更高,且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和节能环保支出等科目预决算差异较大,而地方在一般公共服务、城乡社区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农林水支出等科目预决算差异较大;项目支出预决算差异总体大于基本支出预决算差异。区域特征分析发现,调整差异的区域特征明显,但执行差异的区域特征并不明显,其中东部地区调整差异更小,因此总体来看东部地区预决算差异小于中西部地区。(2)预决算差异具有普遍性、不可预知性、非对称性、成因多样性、适度性,要客观认识预决算差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具有的五大属性决定了预决算差异的复杂性,因此认识预决算差异不能一概而论,要从导致预决算差异的主要成因出发,分类视之,即理性认识客观因素,主动化解不合理因素,鼓励支持节支因素。基于“预算过程+预算结构”二维逻辑框架,将预决算差异的成因归类为六类——技术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和主体互动因素。(3)通过预算管理主体间的博弈分析发现,财政部门、支出部门和监督部门之间的互动行为影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规范性,进而影响预决算差异。预算编制过程中,影响支出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的博弈均衡的因素有:财政部门对部门预算的削减比例、财政部门审核预算的成本、支出部门虚报预算的成本、财政部门和支出部门的信息不对称从程度会影响预算编制过程的均衡结果。支出部门之间的博弈表明,由于预算规模既定,社会获得公共物品与服务的总量也是一定的,而这种竞争活动是需要相应成本的,其最终结果应该是某种“负和”的社会损失。预算监督过程中,通过分析是否财政结余的博弈过程发现,均衡结果与监督部门对未及时结余的惩罚力度F、实质结余资金规模B、结余后第二年度的削减规模、支出部门选择不结余的处理成本、监督部门选择监督的成本有关。(4)通过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对技术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的回归发现,经济不确定程度、转移支付占比、晋升压力、政策不确定性、潜在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速、财政支出结构、财政透明度会显着影响预决算差异。内部动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各因素的作用路径不同,对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的影响存在不同,部分因素在调整差异中显着而执行差异中不再显着——经济预测偏差、财政收入增速和财政透明度,部分因素在调整差异中不显着而预算执行差异中显着——经济不确定程度、财政分权、政策不确定性、潜在GDP增长率、人均GDP。(5)通过利用Shapely分解和MQ指数对预决算差异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分解,发现我国的预决算差异最主要的来源是制度因素和管理因素,并同时受到经济因素影响。其中制度因素主要作用于影响调整差异,管理因素在执行差异中的作用更为明显。(6)预决算差异的成因具有地区异质性,通过分析发现东部地区贡献度最高的三个因素分别为官员晋升压力、财政收入增速、财政分权;中部地区贡献度最高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财政分权、人均GDP和转移支付占比;而西部地区贡献度最高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财政收入增速、经济增速和转移支付占比。时间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延续,影响因素结构存在一些规律性变动——转移支付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宏观经济预测差异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总体来说,我国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预决算差异。我们要客观认识预决算差异,分类施策——“理性认识客观因素,主动化解不合理因素,鼓励支持节支因素”,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执行效率,更好履行政府受托责任。要认识到我国当前阶段预决算差异的主要成因是制度性因素和管理因素,以及预算调整差异和预决算执行差异性质的不同,未来需不断优化制度并强化预算管理。具体政策建议为:一是不断完善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加强财政预算法治化建设。二是加强各项制度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体制,理顺政府间收支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三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提高宏观预测能力,并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加快推进项目支出标准建设,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四是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管理,规范预算调整流程,建立预算调整控制机制。五是优化制度设计,协调预算主体良性互动,完善预算监督体系,营造公开透明预算环境。六是强化绩效意识,将预决算差异纳入预算绩效管理。

蒋武鹏[2](2020)在《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监督法治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发挥审计监督、预算监督的职能作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预算监督作为一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式,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现代预算要义就是通过有效的预算法律的监督约束,将预算关系规范在法治轨道上。预算治理能力和监督法治化是一个国家综合治理能力与执政水平的体现,直接关乎全体公民的利益。预算法律制度本质上就是要实现传统预算管理向现代预算治理的转变。为此,有很多学者指出,预算治理应当成为当前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性主题。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预算改革推向国家治理的新高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的要求。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预算监督和治理是达到公共治理效率最佳的重要手段。一国的预算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该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反映出来,由于预算与社会活动诸多方面都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建立和完善一套现代公共预算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但要求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完全在法律与制度的体系下运行,同时还要注重财政预算的透明度与民主化,更重要的是其关系到国家社会治理的转型,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制度进行完善,保证该制度的高度透明,同时使民众都能够广泛参与进来,形成全民监督的机制,以更加有效的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努力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但是,我国预算监督和治理还存在提升和优化空间。如何实现预算监督法治化,落实对政府预算的约束、管理和监督,是预算治理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预算监督法治化应当成为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突破口和重要举措。剖析我国当前预算监督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存在问题,依据预算监督的相关理论,分析对目前我国预算治理监督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地区的地方预算监督示范改革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本文关注到我国的整体预算监督制度改革实践应当自觉贯彻“法治改革观”,进而以预算监督法治化作为突破口,以制度变革方式实施的普惠性、实质性减税降费,不仅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以支定收”保护国民的利益,更会倒逼形成预算的刚性约束,有助于促进国家预算监督体系的完善,真正实现“量入为出”。在减税降费背景下强化预算监督法治化的发展理路,应重塑预算监督理念,重构预算监督机制,完善预算监督路径,建立健全党委、人大、公众以及司法的协同预算监督体制,拓展多元主体参与预算监督、优化预算监督有效性、威慑性的路径,构建国家财政权与国民财产权之间的良性“取予关系”。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强调了加强党的预算监督主体作用,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以预算监督法治化为发展路径,依法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职能,把政府权力关进预算这个笼子里,全面提升预算治理能力,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国家善治。本文具体内容安排如下:首先是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监督法治化研究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及实践价值,研究现状、研究进路及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难点和创新点对本文涉及的术语概念进行说明。第一章阐述预算监督的一般理论,并对我国三种预算监督制度的具体方式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分析了预算监督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第二章探讨了预算监督法治化和国家治理关系,从国家治理的内涵,历史发展过程对治理理论进行了评析,阐述了国家治理与预算监督制度改革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为我国预算监督制度改革提供借鉴。第三章剖析了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监督法治化的困境与问题。对法律控制、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当下预算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四章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预算监督治理的基本路径,分析预算治理实现预算监督法治化转型的体现,提出预算监督治理应当是以实现预算共治为目标,以预算法治为路径,基于可实现的预算效治,达成符合财政民主价值的预算善治。预算实现治理只有契合预算共治、预算法治、预算效治与预算善治的定性定位,才能在预算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中实践预算约束治理,预算运行治理、预算绩效治理、预算监督治理、预算问责治理五种治理进路,对我国预算实现治理进行了定位和定性,同时分析了预算监督制度改革在国家治理下所面临的调整和回应,为下一步提出预算监督改革的法治化进路明确了方向和导向。第五章为论证了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监督制度改革的法治化进路。主要从加强预算监督信息公开化、合理配置预算监督权、加强预算法律监督程序、完善预算监督实现路径和加强党的预算监督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明确我国应建立多层次的预算监督机制。

杜吉羽[3](2020)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探究 ——以W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保证国家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监督在货币经济政策目标和财政经济目标实现,以及公有制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预算执行审计则是审计监督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此外,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作为财政审计工作的重点,我国对预算执行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预算执行审计必须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符合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需要,依据客观事实,采用创新方法,能够深刻揭示财政违法违纪问题,发现经济体制的问题,提出经济结构优化建议,提升各审计单位的财政资金管控能力,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和效率,促进地方经济健康长远发展。本文紧紧围绕预算执行审计热点,在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相关的免疫系统理论以及公共财政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在理论支持下,基于基层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具体案例,结合个人工作实践,通过分析基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状况,探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科学性解决方案。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及归纳总结法,对基层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发现,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是审计覆盖面不足,对政府债务审计关注不够;二是未对审计出的疑点查深查透,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偏重事后审计,未将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纳入审计;三是数字化审计技术不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人力储备不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组织方式不顺畅;四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结果反馈机制不完善,审计公告缺失,后期审计结果的问责机制不健全。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法律基础不健全,包括预算编制审计主体法律定位不明确、绩效管理审计未形成法律体系、审计问责机制健全;二是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包括区级人大、财政、审计的动态联动监督不够、区级审计公开制度的不完善、区级审计整改方面缺乏联动;三是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管理滞后,包括区级审计组织形式与工作量不匹配、区级审计人员能力与审计技术手段要求不匹配;四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文化机制缺乏,包括区级审计单位缺乏审计文化培育机制、区级审计人员的大局意识不强。结合论文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可以从多方面完善基层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体系,具体包括:一是完善财政预算审计法律制度体系,包括强化预算审计法律主体地位,细化预算审计法律内容,构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制度以及基于法律层面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的统筹规划;二是健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内外部监督机制,包括构建人大、财政、审计的动态联动监督体系,合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三是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外部公示体制,比如通过提升信息化建设能力,综合采用微博、抖音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及时公示审计结果,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四是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文化,包括构建审计单位内部文化培训机制和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队伍文化建设。

王子涵[4](2020)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 ——以S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财政审计一直是国家审计的重点审查内容,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为财政审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财政预算执行的正常运转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下,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更应当引起重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提出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中办国办也于2015年12月8日发布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党的十九大作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十九届三中全会于2018年2月28日审议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并强调要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这一系列举措更是对当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结合当前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理论为切入点,解释了审计全覆盖的概念以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涵义和内容,评述了国内外有关财政审计、绩效审计、审计全覆盖、预算执行审计方面的相关文献,深入阐述了委托代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并以此打下全文理论根基。在此基础上,分析说明了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应实现的目标、传统审计方法同大数据审计方法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审计流程的梳理。在对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主要涉及的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具体案例进行研究,介绍了S市当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现状,挖掘其背后存在的审计资源获取不充分、预算绩效审计基础薄弱、审计数字化水平不高、整改监督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针对当下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反映出的问题,从整合审计资源、积极探索预算绩效审计、推进数字化审计建设、强化落实审计整改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关于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为未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潘雪[5](2019)在《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府预算是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治理的核心。财政支出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各环节进行审计监督,对确保财政支出预算规范运行,维护公共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审计监督形势的转变和2015年开始实施的新《预算法》,深刻影响了审计监督内容、重点、方式及程序、手段等,客观上也要求地方政府进一步完善审计监督以适应新形势。本文的研究对象是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问题。本文通过对新《预算法》及审计监督新形势的解读,以政府失败理论、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为依据,对审计监督和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描述了审计监督机构及职责、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过程,结合具体数据及案例,从支出管理的科学性、支出的及时足额情况、支出的真实性及合法合规性、支出的效益性四个审计监督视角,梳理并分析了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现状。以“找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逻辑顺序,结合基层审计监督的工作实践,对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存在:支出效益性审计监督力度不够,审计监督层次不高,审计监督技术相对落后,审计监督成果未能直接报告人大,审计监督发现问题的整改效果不佳等问题。导致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支出效益性审计监督尚处起步阶段、基层审计监督力量不足且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县级审计机关独立性较弱、法律法规和制度层面存在不足。论文有针对性地从适应新要求拓展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内容,加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的信息化建设,整合审计监督人力资源,增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支持,完善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机制等层面提出优化建议。

杨云[6](2019)在《兰州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国家预算管理和财政资金监督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预算执行审计的宗旨和目标是对预算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预防和纠正,监督和制约国家机关行使行政权力,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权力运行。预算审计工作是一项动态发展变化着的工作,应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党和国家最新政策制度为指引,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挖掘审计成果运用,揭示违法违纪问题的同时服务于宏观决策的制定。审计全覆盖的提出,是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和肯定,也是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就像体检一样,不仅为了查病,更要“治己病、防未病”,如何做到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充分发挥好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免疫系统”的作用,是每个审计人员和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以兰州市2018年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实例为切入点,梳理了相关国内外文献并进行述评,阐述了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相关的基本概念,辅之以公共管理理论中阐述审计产生原因和基础的受托经济责任理论,说明审计工作的开展和运行机制的协同治理理论以及表明了审计发展方向的免疫系统理论等为指导。通过对兰州市2018年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过程中审前准备阶段、审中实施阶段、形成报告阶段进行介绍,从审计范围、深度、方式、成果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存在审计范围覆盖不足、项目计划安排欠合理,审计深度拓展不够、审计质量疏于管理,审计方式运用不力、组织流程不够顺畅,审计成果利用不到位、绩效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借鉴国内先进经验,提出了统筹安排项目计划、真正实现全覆盖,优化审计资源、多举措提升审计质量,审计方式融合、组织方式优化,视审计整改工作、提高绩效审计水平等四条对策建议。

赵黎星[7](2019)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审计机关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信息化的发展,迫切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也在加速着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的进程。本文首先在收集并整理了与“审计信息化”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相关的专业期刊、学术论文、政府政策文件、新闻报刊等多种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国内外学者有关国家审计中关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成果。其次,从建设历程、取得成就等方面对我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专项人才支撑体系不完备、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的统筹管理作用、信息技术水平未达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要求、信息化审计成果对财政政策的影响缺位、审计与财政信息系统数据库对接不到位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继而提出建立健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考核体制、实现AO与OA系统对接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实践中探索高级审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统筹提高基层审计机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水平、搭建财政预算执行联网审计平台等解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对策。最后,以T市审计机关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成效以及审计信息化手段如何实践应用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总结T市审计机关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

熊琪琳[8](2019)在《N省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研究》文中认为预算执行审计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近年来,财政体系改革不断推进,而预算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预算执行审计作为财政审计的重点内容,对于规范预算管理起到了重大作用,因此对预算执行审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截止2017年,审计署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涉及到了31个省(区、市)、100多个中央部门和4000多家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监督体系逐步健全。审计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监督在其中发挥着“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财政体制的改革,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健全都离不开审计监督,预算执行审计在管理、绩效、改革等方面的建设性作用则有利于审计监督“免疫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以N省为研究对象,在公共财政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和免疫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对N省的预算执行审计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发现了一些部门在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问题、绩效性问题以及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对N省实际情况的了解,分析了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并相应提出了完善N省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及建议。通过对N省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的分析,发现了以下问题:审计覆盖面不广,延伸审计不充分,对预算执行审计自身的权威性有着严重的影响和威胁,容易使部门预算执行单位产生问题、滋生腐败;审计关注点侧重真实合法性,对绩效性关注不够;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不够,结果转化率低,审计结果对预算管理的指导作用有限;审计信息化水平低,审计方式较为单一,预算执行审计未能采用标准化模块,统一组织的大型项目缺乏数据集中分析,预算执行审计手段、方法相对滞后。进一步研究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预算执行审计相关法规不完善和实践操作指引匮乏,绩效审计缺乏相应判定标准以及审计人才培养和引用机智的不完善等。针对目前N省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结果N省审计工作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一要完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制度,积极探索审计制度改革,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加强统筹规划,提高审计工作独立性,注重审计人才培养,科学统筹各方力量;二要引用大数据审计,提高审计覆盖面,将审计关口前移,拓宽预算执行审计覆盖广度和深度;三要强化预算执行审计的绩效性,建立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四要注重审计问题整改和审计成果的转化,要强化预算执行审计整改问责力度,要加大预算执行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李雪晴[9](2019)在《K行政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继2014年新修订预算法以来,再次对预算管理和财政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近些年来,政府日益重视预算的执行与完成情况,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在规范预算管理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的高速发展,国家审计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能够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推动国家逐步建立起一套框架体系完整、内容有机结合、运转高效有序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机制。本文以K行政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为例进行分析,对行政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进行概述,介绍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特点、程序及重点。通过对K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的背景和不同审计阶段进行介绍,归纳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对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不足,审计效率与效果有待提高,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流不畅等现象,并依据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提出健全审计管理体制;完善预算执行审计统筹规划;搭建预算执行审计的平台的建议。期望本文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实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同时促进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增强对于预算管理的约束力度,充分发挥审计保障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韩立芊[10](2019)在《C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财政审计是指对国家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传统意义上的财政审计包括对财政资金的征收、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从财政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关的组织体系角度,财政审计内容分为本级政府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审计、决算审计以及其他财政审计。从资金类别和管理使用方式的角度,可将其内容表述为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转移支付资金审计和国库资金审计。自2018年最新修订的《预算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财政预算制度已逐渐接近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化要求。在建立更加完善、健全的公共财政制度背景的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推动国家财政政策落实、预算制度改革、国家财政的统一完整、财政支出的公开透明、财政转移支付的规范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绩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审计的监督和检查,发现国家财政资金在预算和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改善现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让财政资金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是国家审计的终极目标。本文将C市的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研究结合,分析该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本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发现该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内容不全面、审计方法落后陈旧、审计报告内容及利用度还需完善和提高的问题,从兵团体制及其环境因素、相关审计法律体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素养、组织内部管理四个方面分析其成因。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一是加大对本级财务收支审计内容的延伸和覆盖;二是全面更新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三是组织机构及人员方面的优化;四是对审计报告的结果的重视,更好的发挥审计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作用。以此提高C市本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该市经济稳定增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提高预算执行审计质量 规范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预算执行审计质量 规范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思路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预决算差异
        1.4.2 预算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
        1.4.3 预决算差异度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1.5.1 本文研究创新
        1.5.2 本文研究不足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预决算差异的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2.1.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2.1.3 文献评述
    2.2 预决算支出差异分析的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
        2.2.3 晋升竞争理论
        2.2.4 政府预算管理相关理论
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典型事实分析
    3.1 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制度现状分析
        3.1.1 预算编制的制度现状
        3.1.2 预算执行的制度现状
        3.1.3 决算审查的制度现状
        3.1.4 结转结余的制度现状
        3.1.5 其它相关制度现状
    3.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整体特征分析
        3.2.1 全国层面
        3.2.2 中央与地方层面
        3.2.3 省级层面
        3.2.4 部门预算层面
    3.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结构特征分析
        3.3.1 全国层面
        3.3.2 中央与地方层面
        3.3.3 省级层面
    3.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区域特征分析
    3.5 中国预决算差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5.1 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立法层级不够高
        3.5.2 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调整差异较大
        3.5.3 公共决策与预算衔接不畅
        3.5.4 部门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约束
        3.5.5 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执行监管不到位
        3.5.6 约束机制不健全,未充分纳入绩效管理
    3.6 本章小结
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分析及成因研究
    4.1 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分析
        4.1.1 普遍性
        4.1.2 不可预知性
        4.1.3 非对称性
        4.1.4 成因的多样性
        4.1.5 适度性
    4.2 中国预决算差异的基本判断
    4.3 预决算差异的分析框架及影响因素分析
        4.3.1 技术因素
        4.3.2 制度因素
        4.3.3 政策因素
        4.3.4 经济因素
        4.3.5 管理因素
        4.3.6 主体互动因素
    4.4 预决算差异管理的客观定位
    4.5 本章小结
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主体博弈分析
    5.1 预决算差异的主体博弈概述
    5.2 预算编制:支出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的博弈
        5.2.1 支出部门与财政部门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5.2.2 部门预算编制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5.2.3 不完全信息两期序贯博弈(部门预算博弈策略)
    5.3 预算编制:支出部门之间的博弈
        5.3.1 博弈特点
        5.3.2 策略空间
        5.3.3 模型的建立与推导
        5.3.4 均衡分析
    5.4 预算监督:支出部门与监督部门之间的博弈
        5.4.1 博弈特点
        5.4.2 策略空间
        5.4.3 模型的建立与推导
        5.4.4 均衡分析
    5.5 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启示
        5.5.1 主体博弈因素分析
        5.5.2 政策启示
6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分析
    6.1 回归模型设定
        6.1.1 静态面板模型
        6.1.2 动态面板模型
    6.2 变量与数据来源说明
    6.3 预决算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6.4 预算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成因的实证结果
    6.5 时空异质性分析
        6.5.1 地区异质性分析
        6.5.2 时间异质性分析
    6.6 稳健性检验
    6.7 本章小结
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成因的贡献度分解
    7.1 测度贡献度的基本原理
        7.1.1 基于R~2的贡献度指标——夏普利值分解
        7.1.2 基于方差分解和均值分解的MQ指数
    7.2 预决算差异的贡献度分解
        7.2.1 基于R~2的贡献度指标
        7.2.2 基于方差分解和均值分解的MQ指数
    7.3 预决算差异贡献度的内部动态分析
        7.3.1 基于R~2的贡献度指标
        7.3.2 基于方差分解和均值分解的MQ指数
    7.4 时空异质性分析
        7.4.1 地区异质性分析
        7.4.2 时间异质性分析
    7.5 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的主要成因
        7.5.1 调整差异的成因分析
        7.5.2 执行差异的成因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预决算差异的国际比较研究
    8.1 美国
        8.1.1 美国联邦政府支出预决算差异状况
        8.1.2 美国预决算差异管理实践
    8.2 日本
        8.2.1 日本财政支出预决算差异状况
        8.2.2 日本预决算差异管理实践
    8.3 法国
        8.3.1 法国财政支出预决算差异状况
        8.3.2 法国预决算差异管理实践
    8.4 国际经验及启示
        8.4.1 健全法律体系,提高预算法治化水平
        8.4.2 预算编制科学精细,预算执行规范有序
        8.4.3 严控预算调整,强化监督问责
        8.4.4 预算信息充分公开,提高预算管理透明度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预决算差异管理的基本原则
        9.2.1 坚持预算法定原则
        9.2.2 坚持问题导向原则
        9.2.3 坚持权责一致原则
        9.2.4 坚持系统观念
    9.3 相关政策建议
        9.3.1 加强财政预算法治化建设
        9.3.2 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项制度有效衔接
        9.3.3 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降低预算调整差异
        9.3.4 增强预算执行规范性,严控预决算执行差异
        9.3.5 完善预算监督约束体系
        9.3.6 预决算差异充分纳入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一:2016-2019年中央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情况(59个部门)
附录二:各国预算和决算相关数据
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2)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监督法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价值
    二、 研究现状及其评析
        (一) 国外相关研究
        (二) 国内相关研究
        (三) 对现行研究的评析
    三、 研究进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进路
        (二) 研究方法
    四、 本文的难点和创新点
        (一) 本文难点
        (二) 创新点
第一章 预算与预算监督制度概述
    第一节 预算监督的一般理论
        一、 预算的内涵和特征
        (一) 预算来源
        (二) 预算监督的广义内涵
        (三) 预算特征
        二、 预算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 形成过程
        (二) 发展过程
    第二节 我国三种预算监督制度的比较
        一、 理论基础不同
        (一) 投入导向型预算监督模式的理论基础:传统行政理论
        (二) 绩效导向型预算监督模式的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 预算监督能力不同
        (一) 预算监督主体的不同
        (二) 审查监督时间的不同
        三、 预算监督权力不同
        (一) 预算修正案提交权力的不同
        (二) 预算监督和审议后,审议结果的效力不同
        (三) 预算监督的范围和详略不同
        四、 预算监督的方法、方式不同
        (一) 立法情况的不同
        (二) 报告情况不同
        (三) 人大利用审计机关的力度和范围不同
        (四) 信息公开程度不同
        (五) 表决方式不同
        (六) 初审和正式审查的做法不同
    第三节 预算监督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 预算监督的基本原则体现效率与公平理念
        二、 预算监督的程序性控制要求民主与法治理念
        三、 预算监督权力配置必须保障纳税人的权利
第二章 预算监督法治化和国家治理关系探讨
    第一节 国家治理的一般理论
        一、 国家治理的内涵
        二、 “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 治理理论的理论发展评析
        (一) 从统治走向治理
        (二) 从治理走向善治
        (三) 从善治走向法治,升级版为良法善治
    第二节 预算监督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一、 预算监督与国家治理的相互影响性
        (一) 共同价值诉求
        (二) 互联体系构成
        (三) 特质形态共生
        (四) 互促功能实现
        二、 预算监督与国家治理的价值诉求性
        (一) 预算监督直接塑造了国家治理的基本规范
        (二) 预算监督贯穿公共政策全过程
        三、 预算监督与国家治理的民主法治性
        (一) 预算民主是民主政治的构成部分
        (二) 预算法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突破口
        一、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性
        二、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三、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可行性
    第四节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对国家治理构建的挑战与回应
        一、 调整政策供给路径
        二、 平衡审查监督维度
        三、 拓展改革所需信息支撑
        四、 增强主体自身改革动能
第三章 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监督法治化的困境与问题
    第一节 预算监督法治化的现实困境
        一、 问责权利意识欠缺
        (一) 公众缺乏权责意识
        (二) 缺乏公众责任意识
        二、 缺乏相关法律支撑
        三、 预算透明度低
        四、 责任权力边界不清
        五、 制度漏洞制约问责
        (一) 自由裁量权的制度缺陷
        (二) 人大在预算审查、调整与决算中的制度缺陷
    第二节 权力机关在预算监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监督立法存在缺陷
        二、 人大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
        三、 预算执行缺乏公开性、透明性
        四、 预算审计制度设计不合理
    第三节 社会监督在预算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 公民预算知情权问题
        (一) 法律保障的缺位
        (二) 机制保障的缺失
        二、 公民预算监督权问题
        三、 公民预算决策参与权问题
        (一) 缺乏制度性的法律依据
        (二) 参与层次偏低,参与领域狭窄
        (三) 预算编制粗陋,预算参与困难
        (四) 被动参与多,参与能力有限
        (五) 缺乏对公民预算参与权的救济途径。
第四章 国家治理视阈下预算监督治理转型的体现与实现
    第一节 预算监督治理在我国的实现与实践的梳理
    第二节 预算治理的定位与定性
        一、 预算共治
        二、 预算法治
        三、 预算善治
        四、 预算效治
    第三节 预算治理的方向和导向
        一、 强化预算约束治理
        二、 细化预算运行治理
        三、 优化预算绩效治理
        四、 深化预算监督治理
        五、 硬化预算问责治理
第五章 我国预算监督制度改革的法治化进路
    第一节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一:加强党的预算监督
        一、 加强党的预算监督主体作用
        二、 强化党对预算监督的保障力度
        (一) 实行监督公开制度
        (二) 实行监督反馈处理制度
        (三) 实行监督问责制
        三、 拓展党对预算监督的方法和手段
    第二节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二:加强预算监督信息公开化
        一、 提高预算公开透明度
        (一) 建立公开透明预算信息披露制度
        (二) 构建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三) 创新预算信息公开渠道
        二、 政府预算透明化、公开化
        (一) 预算公开的时间和频度
        (二) 预算公开的程序和内容
        (三) 预算公开的方式
        三、 公民预算知情权的法律保障
    第三节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三:合理配置预算监督权
        一、 公民预算监督权的法律保障
        (一) 纳税人诉讼的主体资格问题
        (二) 纳税人诉讼的受案范围
        (三) 纳税人诉讼中的程序问题
        二、 平衡预算监督决策权力之间的关系
        三、 合理协调人大与党委、政府之间的关系
        (一)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 正确处理党委、政府与人大的关系
        四、 修正预算进度制定过程中的监督权
    第四节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四:加强预算法律监督程序
        一、 加强人大参与预算过程监督的立法工作
        二、 强化预算监督制度执行法律效力
        三、 加强人大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监督实效
        四、 扩大公众参与预算监督制度范围
        (一) 公众参与的合法性是预算民主化的基础
        (二) 预算参与的模式
        (三) 对我国参与预算改革的建议
        五、 建立政府财政绩效评价机制,加大预算监督约束力度
    第五节 预算监督制度改革五:完善预算监督实现路径
        一、 认清减税降费的内在逻辑:以支定收
        二、 厘清预算监督的内在逻辑:量入为出
        三、 以减税降费为契机促进预算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一) 认真对待权力:预算与法治异曲同工
        (二) 把权力关进笼子:预算与监督殊途同归
        (三) 重塑预算监督:“减税”与“监税”不谋而合
        四、 减税降费背景下预算监督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
        (一) 健全政治化监督路径
        (二) 强化法治化监督路径
        (三) 推进社会化监督路径
        (四) 建构司法化监督路径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一、 作者简介
    二、 科研成果
后记

(3)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探究 ——以W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预算执行审计作用的相关研究
        1.2.2 关于预算执行审计内容的相关研究
        1.2.3 关于预算执行审计主要问题的研究
        1.2.4 关于预算执行审计建议的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概述
    2.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相关概念
        2.1.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含义
        2.1.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
        2.1.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特点
    2.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主要内容
        2.2.1 预算编制及预算调整审计
        2.2.2 预算支出审计
        2.2.3 重大项目预算实施及绩效审计
        2.2.4 非税收入征缴及审计
        2.2.5 政府财务管理审计
    2.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基本方法
        2.3.1 审计基本方法
        2.3.2 审计技术方法
    2.4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实施流程
        2.4.1 审计目标的确定
        2.4.2 审计对象的选择
        2.4.3 审计内容的落实
        2.4.4 审计结果的反馈整改
    2.5 预算执行审计理论基础
        2.5.1 受托责任理论
        2.5.2 免疫系统理论
        2.5.3 公共财政理论
3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案例介绍
    3.1 W区预算执行基本情况及审计主体简介
        3.1.1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背景
        3.1.2 W区审计局的情况简介
    3.2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实施情况
        3.2.1 审计准备阶段
        3.2.2 审计实施阶段
        3.2.3 审计终结阶段
4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现状
    4.1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领域有限
        4.1.1 审计覆盖面不足
        4.1.2 预算编制阶段审计缺失
        4.1.3 对政府债务审计关注不够
    4.2 W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力度不足
        4.2.1 未对审计出的疑点查深查透
        4.2.2 偏重事后审计,无法及时制止屡审屡犯情况
        4.2.3 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关注不足
    4.3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基础薄弱
        4.3.1 数字化审计技术不完善
        4.3.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人力储备不足
        4.3.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组织方式不够顺畅
    4.4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成果利用不够
        4.4.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反馈欠缺
        4.4.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公告薄弱
        4.4.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问责机制缺失
5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法律基础不健全
        5.1.1 预算编制审计主体法律定位不明确
        5.1.2 绩效管理审计未形成法律体系
        5.1.3 审计问责机制不健全
    5.2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5.2.1 未建立区级人大、财政、审计三位一体的动态联动监督机制
        5.2.2 区级审计公开制度不完善
        5.2.3 区级审计整改方面缺乏联动
    5.3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内部管理方式滞后
        5.3.1 区级审计组织形式与工作量不匹配
        5.3.2 区级审计人员能力与审计技术手段要求不匹配
    5.4 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文化机制缺乏
        5.4.1 区级审计单位缺乏审计文化培育机制
        5.4.2 区级审计人员的大局意识不强
6 完善W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规范对策
    6.1 完善财政预算审计法律制度体系
        6.1.1 强化预算审计法律主体地位,细化预算审计法律内容
        6.1.2 构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制度
        6.1.3 基于法律层面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的统筹规划
    6.2 健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内外部监督机制
        6.2.1 构建人大、财政、审计的动态联动监督体系
        6.2.2 合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
        6.2.3 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公告制度
    6.3 提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单位内部管理效率
        6.3.1 推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效率
        6.3.2 突出基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合理分配审计力量
    6.4 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文化
        6.4.1 构建审计单位内部文化培训机制
        6.4.2 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队伍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4)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 ——以S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
        2.1.2 国内研究文献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2.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理论
        2.2.1 审计全覆盖的涵义
        2.2.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涵义
        2.2.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
    2.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受托责任理论
        2.3.3 公共财政理论
3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分析
    3.1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
        3.1.1 真实性
        3.1.2 完整性
        3.1.3 合法性
        3.1.4 效益性
    3.2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分析方法
        3.2.1 传统审计方法
        3.2.2 大数据审计方法
    3.3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流程
        3.3.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准备阶段
        3.3.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实施阶段
        3.3.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完成阶段
4 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案例分析
    4.1 S市基本情况介绍
    4.2 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现状
    4.3 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实施过程
        4.3.1 审计目标及范围
        4.3.2 审计组织方式
        4.3.3 审计技术方法
        4.3.4 审计内容及重点
        4.3.5 审计评价意见
    4.4 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4.1 审计覆盖面有限
        4.4.2 预算绩效审计基础薄弱
        4.4.3 审计数字化水平不高
        4.4.4 整改监督落实不到位
    4.5 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效果分析
    4.6 S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案例启示
5 完善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
    5.1 整合审计资源
        5.1.1 优化审计项目组织方式
        5.1.2 充分调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资源
        5.1.3 完善审计对象库建设
    5.2 积极探索预算绩效审计
        5.2.1 开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5.2.2 构建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5.3 推进数字化审计建设
        5.3.1 完善被审计单位内部数据库建设
        5.3.2 加快大数据审计平台建设
        5.3.3 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培养
    5.4 强化落实审计整改
        5.4.1 健全审计整改问责机制
        5.4.2 与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相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文献评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图
    第五节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审计与审计监督
        二、财政支出预算与财政支出预算执行
        三、预算执行审计监督
    第二节 基础理论
        一、政府失败理论
        二、审计“免疫系统”理论
        三、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第三章 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现状分析
    第一节 A县审计监督工作概况
    第二节 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机构及职责
        一、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机构及职责
        二、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
        三、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实施过程
    第三节 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现状
        一、审计监督支出管理的科学性
        二、审计监督支出的及时、足额情况
        三、审计监督支出的真实性及合法合规性
        四、审计监督支出的效益性
    第四节 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的成效
        一、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得到整改
        二、促进规范管理、建章立制
第四章 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关于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的访谈
        一、访谈意义
        二、审计部门以外政府工作人员访谈
        三、审计人员访谈
    第二节 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支出效益性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二、审计监督层次不高
        三、审计监督技术相对落后
        四、审计监督成果未能直接报告人大
        五、审计监督发现问题的整改效果不佳
    第三节 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支出效益性审计监督尚处起步阶段
        二、基层审计监督力量不足且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三、县级审计机关独立性较弱
        四、法律、法规和制度层面存在不足
第五章 国内其他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内其他县主要做法
        一、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
        二、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
        三、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
        四、重庆市开州区
    第二节 经验启示
        一、深化政策执行和支出效益性审计监督
        二、创新审计监督方法
        三、注重建立和完善审计整改机制
第六章 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的完善对策
    第一节 适应新要求拓展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内容
        一、关注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二、关注高层次审计监督问题
    第二节 加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的信息化建设
        一、树立数据先行意识
        二、夯实数据分析基础工作
        三、强化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
    第三节 整合审计监督人力资源
        一、增加基层审计机关专业技术人员力量
        二、加强审计人员专业技术培训
        三、加强审计人力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四节 增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支持
        一、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二、积极争取相关单位的支持
    第五节 完善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机制
        一、建立审计整改联动机制
        二、建立完善整改问责机制
        三、完善审计公告制度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6)兰州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审计
        2.1.2 预算
        2.1.3 预算执行审计
        2.1.4 审计全覆盖
    2.2 理论基础
        2.2.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2.2.2 免疫系统理论
        2.2.3 协同治理理论
第三章 兰州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现状
    3.1 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实施概况
    3.2 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审前准备阶段
    3.3 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审中实施阶段
    3.4 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形成报告阶段
第四章 兰州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审计范围方面存在的问题
        4.1.1 审计范围覆盖仍不足
        4.1.2 项目计划安排欠合理
    4.2 审计深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4.2.1 审计深度拓展不够
        4.2.2 审计质量疏于管理
    4.3 审计方式方面的问题
        4.3.1 审计方式运用不力
        4.3.2 组织流程不够顺畅
    4.4 审计成果方面的问题
        4.4.1 审计成果利用不到位
        4.4.2 绩效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第五章 完善预算审计全覆盖的对策
    5.1 统筹安排项目计划,真正实现全覆盖
    5.2 优化审计资源,多举措提升审计质量
        5.2.1 提升综合素质,打造复合型审计人才
        5.2.2 聚焦质量提升,抓好过程管控
    5.3 审计方式融合,组织方式优化
        5.3.1 完善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审计与传统审计发挥合力
        5.3.2 加强各部门联动、优化组织方式
    5.4 重视审计整改工作、提高绩效审计水平
        5.4.1 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围
        5.4.2 实现协同审计治理,加快审计线索移交处理
        5.4.3 尽快完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提高绩效审计水平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审计机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2.1.2 信息化
        2.1.3 审计信息化
    2.2 相关理论
        2.2.1 公共财政理论
        2.2.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2.3 信息化管理理论
第3章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现状
    3.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存在问题
        3.2.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专项人才支撑体系不完备
        3.2.2 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的统筹管理作用
        3.2.3 信息技术水平未达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要求
        3.2.4 信息化审计成果对财政政策的影响缺位
        3.2.5 审计与财政信息系统数据库对接不到位
    3.3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和考核体制建设滞后
        3.3.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不到位
        3.3.3 相关责任人主动推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的意识不够
        3.3.4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的信息化审计成果未得到有效整合
        3.3.5 财政等部门信息系统数据库未对审计信息系统完全开放
第4章 解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建立健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考核体制
        4.1.1 丰富科学规划的多方式滚动培训
        4.1.2 组织以审代训的多项目实战演练
        4.1.3 建立目标导向的多方位考核激励
        4.1.4 加强专业多能的复合型团队建设
    4.2 实现AO与OA系统对接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4.2.1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
        4.2.2 审计项目管理系统(OA)
        4.2.3 实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4.3 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实践中探索高级审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3.1 多维数据分析技术
        4.3.2 数据挖掘技术
        4.3.3 持续审计技术
    4.4 统筹提高各级审计机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水平
        4.4.1 从提高站位角度落实制度保障
        4.4.2 制定基于顶层设计的规范要求
        4.4.3 引进社会辅助力量弥补人才和技术不足
        4.4.4 有效整合发挥信息化审计成果对财政政策的建设性作用
    4.5 搭建财政预算执行联网审计平台
        4.5.1 建设地市级财政审计数据中心
        4.5.2 做好审计与财政信息系统数据库对接
        4.5.3 总结并推广审计经验模型
第5章 T市审计机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案例分析
    5.1 T市审计机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5.2 T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实践应用实例
        5.2.1 项目背景及基础数据
        5.2.2 财政数据审计分析方法
        5.2.3 实践审计项目取得成果
    5.3 T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存在不足
        5.3.1 没有统一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质量标准
        5.3.2 未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财政绩效审计
    5.4 对T市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的完善建议
        5.4.1 设立统一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质量标准及考核体系
        5.4.2 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开展财政绩效审计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8)N省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概念的文献回顾
        1.2.2 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作用的文献回顾
        1.2.3 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问题及成因的文献回顾
        1.2.4 完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建议的文献回顾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预算执行审计理论概述
    2.1 预算执行审计的内涵
        2.1.1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概念
        2.1.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
        2.1.3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特征
    2.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
        2.2.1 重点关注预算编制及预算调整情况
        2.2.2 重点关注预算支出情况
        2.2.3 重点关注重大项目实施及绩效情况
        2.2.4 重点关注非税收入征缴及财务管理情况
    2.3 预算执行审计的方法
        2.3.1 以内控制度为基础,查找管理缺陷
        2.3.2 以专项资金为线索,追查资金去向
        2.3.3 以收据票证为依据,查找收费漏洞
        2.3.4 以银行账户为关键,查找疑点线索
        2.3.5 以上下往来为重点,揭露幕后交易
    2.4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基础
        2.4.1 公共财政理论
        2.4.2 受托责任理论
        2.4.3 免疫系统理论
3 N省预算执行审计现状分析
    3.1 N省预算执行审计主客体介绍
        3.1.1 N省部门概况
        3.1.2 N省审计厅概况
    3.2 预算执行审计实施过程
        3.2.1 确立审计目标及范围
        3.2.2 明确审计的具体内容
        3.2.3 确定审计组织分工
        3.2.4 选择合适的审计技术方法
        3.2.5 审计发现问题
        3.2.6 审计整改情况及建议
4 N省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存在问题的及成因分析
    4.1 N省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1 审计覆盖面有限,延伸审计不充分
        4.1.2 审计关注点侧重真实合法性,对绩效性关注不够
        4.1.3 审计结果转化率低,整改力度不到位
        4.1.4 审计信息化水平低,审计方式较为单一
    4.2 N省预算执行审计问题原因分析
        4.2.1 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4.2.2 预算执行审计相关法规不完善和实践操作指引匮乏
        4.2.3 绩效审计缺乏相应判定标准
        4.2.4 审计人才培养和引用机制不完善
5 完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制度
        5.1.1 积极探索审计制度改革,加强审计理论研究
        5.1.2 加强统筹规划,提高审计工作独立性
        5.1.3 注重审计人才培养,科学统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
    5.2 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大数据审计,扩大审计覆盖面
        5.2.1 审计关口前移
        5.2.2 拓宽预算执行审计覆盖广度和深度
    5.3 强化预算执行审计的绩效性
        5.3.1 关注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5.3.2 建立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5.4 注重审计问题整改和审计成果的转化
        5.4.1 要强化预算执行审计整改问责力度
        5.4.2 要加大预算执行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K行政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
        1.4.2 本文局限
2 行政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概述
    2.1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界定与特点
        2.1.1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界定
        2.1.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特点
    2.2 行政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程序
        2.2.1 计划阶段
        2.2.2 实施阶段
        2.2.3 完成阶段
    2.3 行政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
        2.3.1 预算编制及批复情况
        2.3.2 预算资金的执行率及效益
        2.3.3 非税收入的征缴
3 K行政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案例情况
    3.1 K行政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概况
        3.1.1 K行政单位的基本情况
        3.1.2 审计的基本情况
    3.2 K行政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总体计划阶段
        3.2.1 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把握审计方向
        3.2.2 确定审计内容及重点,进行人员分工
    3.3 K行政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的实施阶段
        3.3.1 前期联网数据筛查及推送
        3.3.2 收集审计证据,详查预算编制及预算资金使用情况
        3.3.3 重点关注疑点内容,进行现场核实
    3.4 完成阶段
        3.4.1 审计结果
        3.4.2 审计建议
4 K行政单位预算执行审计的评价
    4.1 K行政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优点
        4.1.1 以大数据为支撑实现联网审计
        4.1.2 实现全方位覆盖审计
    4.2 K行政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1 对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控制不足
        4.2.2 审计对预算执行管理监督力度不足
        4.2.3 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流不畅
    4.3 问题成因分析
        4.3.1 现行审计体制不完善
        4.3.2 审计方法存在局限性
        4.3.3 其他部门与审计机关衔接性不高
5 优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及建议
    5.1 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
        5.1.1 健全审计管理体制
        5.1.2 完善预算执行审计统筹规划
    5.2 拓展预算执行审计的方式与方法
        5.2.1 运用大数据建立审计信息数据库
        5.2.2 注重预算的绩效审计,健全预算执行审计长效工作机制
    5.3 与被审计对象有效沟通,保障审计效果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C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政府财政预算及其模式
        2.1.2 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及其相关法规要求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免疫系统论
3 C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现状分析
    3.1 C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概况
    3.2 C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主要内容及开展情况
        3.2.1 审计计划准备阶段
        3.2.2 审计具体实施阶段
        3.2.3 出具审计报告阶段
4 C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内容不够全面
        4.1.1 审计计划阶段对本级财政预算审计内容了解不够
        4.1.2 对于非税收入缺乏关注
        4.1.3 对于项目立项和预算的申报、批复文件收集不全
        4.1.4 缺少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效益性评价
    4.2 在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使用方法落后陈旧
        4.2.1 未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数据实行动态监测
        4.2.2 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数据分析
    4.3 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内容及利用度还需完善和提高
        4.3.1 未将所有不合规预算写入审计报告
        4.3.2 未及时对审计报告进行公示,影响审计的公信力
        4.3.3 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不够
    4.4 C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4.4.1 兵团体制及其环境因素
        4.4.2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相关法律因素
        4.4.3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素养因素
        4.4.4 组织内部管理因素
5 完善C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
    5.1 加大对本级财务收支审计的延伸和覆盖
        5.1.1 在审计计划阶段全面了解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内容
        5.1.2 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的审计
        5.1.3 探索建立本级财政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5.1.4 促进相关法律及政策尽快出台
    5.2 全面更新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
        5.2.1 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全程动态监测
        5.2.2 尽快建立完善数字化审计模式
        5.2.3 逐步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引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5.3 组织机构及人员方面的优化
        5.3.1 建立共享信息平台,实现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
        5.3.2 提高审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5.4 重视审计报告的结果,提升审计地位
        5.4.1 出具更加详细的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
        5.4.2 加大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成果的转换和应用
        5.4.3 加大审计报告的公示力度,完善审计公开制度
6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提高预算执行审计质量 规范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研究[D]. 陈凯.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1(10)
  • [2]国家治理视域下预算监督法治化研究[D]. 蒋武鹏. 吉林大学, 2020(08)
  • [3]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探究 ——以W区为例[D]. 杜吉羽.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4]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 ——以S市为例[D]. 王子涵.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5]A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研究[D]. 潘雪. 华侨大学, 2019(05)
  • [6]兰州市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杨云. 兰州大学, 2019(02)
  • [7]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T市审计机关为例[D]. 赵黎星.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8]N省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研究[D]. 熊琪琳.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9]K行政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案例研究[D]. 李雪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10]C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韩立芊. 新疆财经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提高预算执行审计质量,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