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假粘液瘤一例

腹膜假粘液瘤一例

一、腹膜假性黏液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孙茹梦,姚晓萌,张连峰,周琳[1](2022)在《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腹膜转移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术后发生腹膜转移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176例,均行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首诊时间、组织病理类型,有无腹膜假性黏液瘤、阑尾穿孔及淋巴结转移,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A)125、CA19-9水平。术后随访至2021年6月,发生腹膜转移者46例为转移组,未发生腹膜转移者130例为未转移组,比较转移组与未转移组、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原发性阑尾肿瘤腹膜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腹膜转移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总生存率。结果转移组首诊时间[1.5(0.6,5.0)个月]长于未转移组[1.0(0.2,3.0)个月](P<0.05),女性(84.8%)、腺癌(69.6%)、有腹膜假性黏液瘤(67.4%)、入院时血红蛋白<110 g/L(30.4%)及血清CEA>5μg/L(67.4%)、CA125>35 u/mL(34.8%)、CA19-9>37 u/mL(34.8%)比率均高于未转移组(58.5%、13.8%、0、10.8%、27.7%、13.8%、9.2%)(P<0.05),年龄[54.5(45.3,65.0)岁]及阑尾穿孔、淋巴结转移、白细胞计数>9.5×109/L比率(17.4%、4.3%、10.9%)与未转移组[60.0(49.0,67.0)岁、10.8%、3.1%、13.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OR=27.391,95%CI:8.169~91.849,P<0.001)、血清CEA>5μg/L(OR=7.392,95%CI:2.209~24.737,P<0.001)、血清CA125>35 u/mL(OR=8.381,95%CI:2.537~27.685,P<0.001)是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176例患者随访至2021年6月,失访6例,死亡9例,转移组总生存率[87.8%(36/41)]低于未转移组[96.9%(125/129)](χ2=4.546,P=0.033)。组织病理类型为腺癌的原发性阑尾肿瘤腹膜转移患者腹膜假性黏液瘤比率(78.1%)高于其他组织病理类型者(42.9%)(χ2=4.024,P=0.045),年龄,首诊时间,女性、阑尾穿孔、淋巴结转移比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与其他组织病理类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病理类型为腺癌、血清CEA及CA125水平升高的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术后易发生腹膜转移,发生腹膜转移者预后较差。

张俊,王光义,何业角[2](2021)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腹膜假性黏液瘤的多排螺旋CT(MSCT)诊断与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21年3月纳入的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开展腹部MSCT诊断,且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对患者CT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12例患者中,卵巢黏液囊腺癌2例,卵巢黏液囊腺瘤1例,卵巢黏液囊肿1例,阑尾黏液囊腺癌3例,阑尾黏液囊腺瘤4例,结肠黏液性腺癌1例;12例患者中,腹、盆腔大量液性低密度影;腹盆腔脏器边缘扇贝样、结节状压迹;大网膜、肠系膜浸润性改变影像学表现分别为91.67%、83.33%、58.33%。结论:腹膜假性黏液瘤MSCT诊断上有一定特征表现,对疾病有重要诊断及鉴别价值。

黄贤藏,王斯妮,贺辉,陈耀孟,诸凤,陈伟[3](2021)在《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MSCT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MSCT影像表现。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其中6例平扫,11例增强扫描,所有17例均行CT薄层重建。结果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多表现为右下腹长茄状、类圆形、不规则状液性低密度,边界清晰,囊壁稍增厚、可见毛糙,囊壁见蛋壳样、结节状、斑点状钙化,囊壁、分隔及壁结节轻度强化。少见表现为腹膜腔假性黏液瘤、肠套叠、囊壁明显增厚以及囊壁明显强化。结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具有一定CT特征性表现,MSCT更有利于对其作出准确诊断及鉴别。

王在标,于浩,彭杰,田景中,马立业[4](2021)在《4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特点及诊疗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术后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28例,平均(55.9±16.3)岁;术前确诊36例,误诊6例;术后病理证实:阑尾黏液囊肿29例、阑尾黏液囊腺瘤12例、阑尾黏液腺癌1例,7例合并腹膜假性黏液瘤;所有患者均予手术治疗,经腹手术24例、腔镜手术6例、腹腔镜探查中转开腹手术12例;33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其中1例发生肠梗阻。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缺乏特异性症状,易误诊,手术仍是唯一可能的根治性方法。

向武昌,李熔基[5](2021)在《非肿瘤性阑尾黏液囊肿的MSCT诊断依据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MSCT诊断非肿瘤性阑尾黏液囊肿的影像学依据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被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非肿瘤性阑尾黏液囊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12例为单纯性黏液囊肿,1例为囊肿并黏膜增生,每例患者的病变阑尾影像均通过MSCT扫描及工作站上MPR和CPR重组获得。结果:13例均显示右下腹盲肠附近囊性病变,大小不等。其横断层面图像显示病变呈椭圆形8例,短管样3例,圆形2例;而MPR和CPR图像显示病变呈长管-囊形10例,似‘多籽花生壳’样,长葫芦形2例,长茄子形1例,提示病变符合阑尾管状走向特点。病变阑尾远端呈‘奶嘴样’7例。囊肿壁薄而匀称,囊壁钙化3例,无壁结节,增强时囊壁轻微强化。囊腔内密度相对均匀,含钙乳1例,无完整线样分隔。病变阑尾周围脂肪间隙清晰12例,脂肪浸润1例,未见腹腔积液和腹膜假性黏液瘤。病变阑尾与盲肠的关联方式有头嵌式10例,蒂连式2例,身嵌式1例。结论:MSCT和其图像后处理重建方法能清晰地显示病变阑尾的形态学全貌及其周围结构,非肿瘤性阑尾黏液囊肿的CT表现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初步拟出MSCT诊断本病的定位和定性依据。这有助于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率,也有益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并发症的预防。

赵得志[6](2020)在《原发性阑尾肿瘤49例临床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进一步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准确详实的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阑尾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9例病理诊断为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纳入本次临床回顾性分析研究。临床病例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清肿瘤标志物、腹部B超、腹部CT、纤维结肠镜)、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结果、辅助化疗方案及预后。随访主要通过电话联系患者或其家属,部分通过门诊复查。生存期是指从手术治疗到死亡日期或到随访截止日期(2019年12月30日),以月计算。通过SPSS 25.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其中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描述,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用中位数描述;占比以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9例原发性阑尾肿瘤,在同期阑尾切除病理标本4362例中,占1.1%。其中,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23例(46.9%),高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2例(4.1%),黏液型腺癌4例(8.2%),结肠型腺癌7例(14.3%),神经内分泌肿瘤10例(20.4%),阑尾腺瘤2例(4.1%),阑尾间质瘤1例(2.0%)。男性17例,占34.7%;女性32例,占65.3%;男女性别比为1:1.9。年龄在12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55±18.439岁。首发症状为右下腹疼痛、右下腹肿物、腹胀、其他腹盆腔手术偶然发现分别有29例、7例、2例及11例,各占59.2%、14.3%、4.1%及22.4%。在49例原发性阑尾肿瘤中,患者均行血常规检查,27例(55.1%)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22例(44.9%)白细胞计数升高;31例(63.3%)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较为重要的相关肿瘤指标包括CEA、NSE、CA72-4和CA19-9,任意一项阳性者有14例,占45.2%(14/31),其中CEA升高为8例,占25.8%(8/31),NSE升高为6例,占19.4%(6/31),CA72-4升高为5例,占16.1%(5/31),CA19-9升高为3例,占9.7%(3/31);19例(38.8%)行腹部B超检查,影像学表现为阑尾增粗、右下腹混合回声包块、无异常发现分别有8例、10例及1例,各占42.1%(8/19)、52.6%(10/19)及5.3%(1/19);32例(65.3%)行腹部CT平扫检查,影像学表现提示阑尾增粗、回盲部或盆腔软组织肿块影、阑尾局部呈囊性扩张、无异常发现分别有12例、8例、5例及7例,各占37.5%(12/32)、25.0%(8/32)、15.6%(5/32)及21.9%(7/32);3例(6.1%)行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其中2例影像学表现为回盲部椭圆形囊性密度影,内见斑片状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灶边缘轻度强化,术后病理为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低度恶性),1例影像学表现为回盲部长管状囊性密度影,局部见壁结节,囊壁及壁结节明显强化;腹膜见多发条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轻度强化;肝右缘局部受压凹凸不平,术后病理为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合并腹膜假性黏液瘤;9例(18.4%)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其中5例于回盲部及阑尾开口未见异常,3例于回盲部靠近阑尾开口处见隆起形包块,1例于盲肠靠近阑尾开口处见溃疡性病变,活检病理示:见少量异型细胞,局部腺体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查、腹部B超、腹部CT平扫+增强、结肠镜检查),本组49例患者术前无1例诊断为阑尾来源的肿瘤,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右下腹肿物、阑尾黏液囊肿、阑尾周围脓肿、腹腔积液、其他腹盆腔疾病分别有20例、13例、2例、1例、2例及11例,各占40.8%、26.5%、4.1%、2.0%、4.1%及22.5%。在49例原发性阑尾肿瘤中,31例(63.3%)行单纯阑尾切除术;6例(12.3%)行阑尾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术和/或肿瘤细胞减灭术;3例(6.1%)行回盲部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术和/或肿瘤细胞减灭术;8例(16.3%)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2.0%)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术和/或肿瘤细胞减灭术。本次临床研究的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30日,49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随访67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0个月(95%CI:20.435.6),死亡5例,全部为阑尾腺癌(2例黏液型和3例结肠型)。11例阑尾腺癌(黏液型和结肠型)的随访时间最短为8个月,最长为71个月,1年、3年及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0.9%、40.4%及40.4%。单因素分析表明,扩大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回盲部切除术)和单纯阑尾切除术对阑尾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P=0.5)。结论:1.原发性阑尾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是主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2.阑尾黏液性肿瘤包括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高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阑尾黏液型腺癌,统一、规范且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3.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具有低度恶性,较以往相对有了一个规范的命名与分类,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也更为精确。4.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首发症状以右下腹疼痛多见,术前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大多预后较好。5.阑尾腺癌恶性度高,预后较阑尾其他病理类型明显差。

覃俊耀,罗存跃,梁宝珑,黄俊蓉,欧安宙[7](2020)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MSCT影像学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提高PMP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术后病理证实的PMP患者的MSCT表现、临床资料及其病理学特点。结果 8例PMP的CT平扫主要表现为腹盆腔多发囊性或稍低密度结节黏液肿块,尤以膈下、网膜及肠系膜分布明显,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病变呈轻度延迟强化,肿块对腹盆腔内脏器表面挤压明显可见典型"扇贝样"压迹;腹盆腔内不同程度积液,位置固定;术前CT检查发现原发肿瘤灶3例,出现脾脏转移1例。结论 PMP临床上非常罕见,MSCT可充分显示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及随访、复查有重要意义。

张海静,贾胜男,董美玲,张传辉,王艳芬,金珍婧[8](2019)在《阑尾低级别黏液瘤误诊为肝源性腹水1例》文中认为阑尾低级别黏液瘤(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s,LAMN)[1-2]是一种罕见异质性疾病,其瘤体分化良好,最危险的常见并发症为自发性或医源性破裂而发生转移,导致腹壁假性黏液瘤或远处转移,危及生命。我院近期收治以腹水为主要表现误诊为肝源性腹水的阑尾低级别黏液瘤1例,现报道如下。

邢建明,刘冬,胡春洪,王希明,沈海林[9](2019)在《腹膜假性黏液瘤影像学特征及其与EMA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与上皮膜抗原(EM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PM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免疫组织化学EMA的关系。结果 19例中原发瘤为卵巢黏液囊腺癌5例,阑尾黏液囊腺癌3例,结肠黏液腺癌1例,胰腺黏液腺癌1例;阑尾黏液囊肿2例,阑尾黏液囊腺瘤2例,卵巢黏液囊肿1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3例;原因不明者1例。13例行CT检查,5例行CT和MRI检查,1例仅行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所有病灶表现为网膜、肝脾周围、肠间多发黏液,12例肝、脾周围呈"扇贝"样改变;4例腹膜、网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呈饼状,肠管受压向中间聚拢,走行僵硬。13例含有纤维分隔。12例"扇贝征"病例中EMA阳性占11例,EMA的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扇贝征"差异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MP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扇贝征"与EMA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宣卓琦,高林,花晨[10](2019)在《阑尾黏液性肿瘤30例诊疗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30例阑尾黏液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阑尾黏液性肿瘤中9例为阑尾黏液腺瘤,1例为阑尾黏液腺癌,其余20例均为阑尾黏液囊肿,所有病人均行手术治疗;30例病人中1例因腹膜假性黏液瘤复发于术后第5年死亡,其余29例均未出现阑尾黏液性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缺乏特异性症状,术前诊断较困难,术中偶然发现概率高,术中无破裂一般预后较好,一旦出现肿瘤破裂术后可能出现腹膜假性黏液瘤,预后较差。

二、腹膜假性黏液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膜假性黏液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腹膜转移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1.2.2 治疗
        1.2.3 随访及分组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及手术情况
    2.2 影像学检查结果
    2.3 转移组与未转移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2.4 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腹膜转移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随访情况
    2.6 不同组织病理类型原发性阑尾肿瘤腹膜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3 讨 论

(2)腹膜假性黏液瘤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原发病灶及分布特点
    2.2 影像学表现
3讨论
    3.1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2 腹膜假性黏液瘤MSCT特征表现
    3.3 腹膜假性黏液瘤鉴别诊断

(3)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MSCT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MSCT影像表现
    2.3 囊内密度及周边关系
3 讨论
    3.1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
    3.2 MSCT表现
        3.2.1典型MSCT表现
        3.2.2不典型MSCT表现
    3.3 鉴别诊断

(4)4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特点及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临床特点
    2.3 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特征
    2.4 术后随访
3 讨论
    3.1 病因和病理
    3.2 临床表现及诊断
    3.3 治疗及预后

(5)非肿瘤性阑尾黏液囊肿的MSCT诊断依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CT检查
    1.3 征象分析
2 结果
    2.1 病变阑尾MSCT形态学表现
    2.2 病变阑尾的大小
    2.3 病变阑尾与盲肠的关联表现
    2.4 病变阑尾周围情况
    2.5 手术方式与随访
    2.6 典型病例
3 讨论
    3.1 阑尾的解剖组织学和MSCT阑尾显示情况
    3.2 非肿瘤性AM的CT形态学征象分析
    3.3 病变阑尾管壁及周围影像
    3.4 阑尾开口于盲肠,病变阑尾必然与盲肠关联
    3.5 MSCT诊断价值
    3.6 非肿瘤性AM的并发症及鉴别诊断
    3.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6)原发性阑尾肿瘤49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首发症状
    3.3 辅助检查
        3.3.1 血清学检查
        3.3.2 影像学检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3.4 术前诊断
    3.5 手术方式
    3.6 术后化疗
    3.7 随访
    3.8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分类
    4.2 性别及年龄分布
    4.3 首发症状
    4.4 手术方式
    4.5 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
    4.6 术后病理特点
    4.7 预后
第5章 讨论
    5.1 发病情况
    5.2 临床表现
    5.3 诊断方法
    5.4 治疗及预后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腹膜假性黏液瘤的MSCT影像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 果
    2.1 病灶分布范围与累及情况
    2.2 病变MSCT征象
3 讨 论
    3.1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发病来源及病理
    3.2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蔓延机制
    3.3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MSCT影像诊断
    3.4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鉴别诊断

(8)阑尾低级别黏液瘤误诊为肝源性腹水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9)腹膜假性黏液瘤影像学特征及其与EMA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CT、MRI检查方法
    1.4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T表现
    2.2 MRI表现
    2.3 腹膜后淋巴结及胸腔积液
    2.4 病理
    2.5 EMA与其影像学表现的关系
3 讨论
    3.1 组织学来源
    3.2 PMP的临床特点
    3.3 PMP的影像学表现
    3.4 PMP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0)阑尾黏液性肿瘤30例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症状与体征
    三、辅助检查
    四、手术方式
    五、术后病理
结 果
讨 论

四、腹膜假性黏液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腹膜转移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J]. 孙茹梦,姚晓萌,张连峰,周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03)
  • [2]腹膜假性黏液瘤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J]. 张俊,王光义,何业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8)
  • [3]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MSCT诊断价值[J]. 黄贤藏,王斯妮,贺辉,陈耀孟,诸凤,陈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07)
  • [4]4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特点及诊疗分析[J]. 王在标,于浩,彭杰,田景中,马立业. 安徽医学, 2021(06)
  • [5]非肿瘤性阑尾黏液囊肿的MSCT诊断依据分析[J]. 向武昌,李熔基. 中外医学研究, 2021(12)
  • [6]原发性阑尾肿瘤49例临床诊治分析[D]. 赵得志. 吉林大学, 2020(08)
  • [7]腹膜假性黏液瘤的MSCT影像学特征分析[J]. 覃俊耀,罗存跃,梁宝珑,黄俊蓉,欧安宙. 右江医学, 2020(05)
  • [8]阑尾低级别黏液瘤误诊为肝源性腹水1例[J]. 张海静,贾胜男,董美玲,张传辉,王艳芬,金珍婧.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12)
  • [9]腹膜假性黏液瘤影像学特征及其与EMA关系的研究[J]. 邢建明,刘冬,胡春洪,王希明,沈海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10)
  • [10]阑尾黏液性肿瘤30例诊疗分析[J]. 宣卓琦,高林,花晨. 腹部外科, 2019(04)

标签:;  ;  ;  ;  ;  

腹膜假粘液瘤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