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秋梨的栽培与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彭舒,宋情来,简青,严红光[1](2021)在《采前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金秋梨果实抗病性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防控采后金秋梨轮纹病的发生,本试验研究采前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金秋梨果实抗病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10 mmol/L MeJA处理可以有效抑制采后金秋梨轮纹病的发病及病斑直径的扩大;采前MeJA处理的金秋梨果实被刺伤接种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后,在常温(25±2)℃条件下贮藏第16天,其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0个百分点和11.3 mm;采前MeJA处理能够提高金秋梨成熟果实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性相关酶的活性,抑制丙二醛(MDA)的生成,促进总酚物质的生成,从而提高果实的抗病性,抑制金秋梨成熟果实轮纹病的发生;同时采前MeJA处理能够延缓VC含量的下降和失重率的上升,提高果实的贮藏品质。
田波,张建华,石洪艳[2](2020)在《花垣县金秋梨轮纹病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花垣县中高海拔山区金秋梨轮纹病的综合防治进行总结分析,介绍金秋梨轮纹病发病规律、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谢军,黄渊基[3](2020)在《金秋梨推广开发现状及发展建议》文中提出金秋梨有"南方梨王"的美称,已成为国家武陵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区脱贫致富的"金果"。笔者对全国金秋梨的推广开发及生产销售情况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全国金秋梨生产与产业的基本情况,对金秋梨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发展建议。
石洪艳[4](2018)在《金秋梨套袋配套栽培技术》文中认为2000—2004年花垣县借助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在海拔400 m以上境域内大力扶持和发展金秋梨种植,截至2012年止,花垣县境域内已发展金秋梨种植面积达3.63万亩,年产量2万吨以上,相应的套袋配套栽培技术手段也趋于完善,对水果基础建设的更好发展有着良好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金秋梨套袋配套栽培技术的合理应用进行阐述分析。
李志祥[5](2018)在《金秋梨病虫害的调查及综合防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秋梨是南方梨类水果中的优良品种,其具有味道甜美、外表美观、经济性、容易种植等优点。近年来,在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金秋梨的种植面积和种植范围逐渐增大,并已取得了较为出色的经济效益。在种植金秋梨的过程中,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这是保障金秋梨质量和产量的基本条件。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金秋梨生长的主要病虫害,并提出了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希望能为广大金秋梨种植户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付威宾[6](2016)在《洪江市梨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果树是洪江市农业生产的支柱之一,梨,特别是金秋梨在洪江市选育成功之后,已成为洪江市继冰糖橙之后又一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水果种类、品种结构需求的改变和果品市场销售形势的变化,梨在洪江市果树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洪江是属于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十三五”各级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果树增产增效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目标,是洪江市委市政府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为此,洪江市委市政府委托本人与湖南农业大学、怀化职院有关专家及在洪江市相关职能部门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怀化职院有关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研究编制了本规划。洪江市是一个以果树为农业支柱产业的县市,近20年来,洪江市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粮—果—林”为主的种植业三元结构。江市的山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人们习惯种植林果,气候条件优越,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明显,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展壮大洪江市果树产业,丰富产品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打造除柑橘外的第二大优势果树,并作为今后农业和农村地区,特别是雪峰山区的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以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是关系到能否实现党中央在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本规划在实地认真调研洪江市自然社会条件及水果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收集和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同时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怀化职院有关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从梨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供需现状入手,系统分析了梨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提出了洪江市梨产业发展的目标、建设任务及技术路线,规划了到2020年每个阶段的具体发展思路和发展任务。并进一步指出了以建立核心示范区的独特方式来带动高标准示范园和果品基地的建设,在果园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重点推广示范生物肥、有机肥以及生物农药,并采用果实套袋等绿色果品生产技术。同时,本规划还制定了多项保障配套措施,以确保洪江市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早日达到党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的目标。
舒代玉,罗祖礼,张长水,黄乔友[7](2015)在《金秋梨套袋配套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金秋梨在麻阳栽培面积800hm2,产量8 800t。套袋栽培面积达730hm2,2005年来累计推广面积已达7 500hm2,成为麻阳县优质水果基地建设主推技术之一。
张兴国[8](2014)在《金秋梨果园有机无机肥配施效应研究》文中指出针对我国果园不合理的施肥现状,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果品产量、品质下降的现象,研究了不同配比有机无机肥用量对金秋梨果园的影响。试验在等施氮量条件下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为100%化肥(CK)、20%有机肥+80%化肥(T1)、40%有机肥+60%化肥(T2)、100%有机肥(T3)。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金秋梨的产量,其中以T2产量最高。在品质方面,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总糖和Vc含量增加,硬度和总酸含量逐渐降低。此外,土壤微生物、微生物量与有机肥间有正相关关系,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的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生物量量碳、氮含量亦有增加的趋势。金秋梨根系主要集中在030 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须根数量逐渐减少。当有机肥用量加大时,各土层的根数量均呈增大的趋势。
张兴国[9](2013)在《不同氮肥用量对金秋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了0.15(低氮)、0.25(中氮)、0.35kg/株(高氮)3个氮肥用量水平对金秋梨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秋梨的产量与氮肥用量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氮肥用量越大,金秋梨的产量越大。随着氮肥用量增加,金秋梨硬度不断降低,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增加,中、高氮处理差异不明显,但对总酸含量影响较小。通过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发现氮肥投入量越大,净收入越多。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以及过量氮肥可能对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推荐中氮施肥处理作为贵州黔东南地区的推荐施肥量。
佘丽山[10](2013)在《金秋梨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制定了金秋梨的栽培技术规程。内容包括建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采后处理等方面,以期为湖南省金秋梨的标准化栽培提供参考。
二、金秋梨的栽培与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秋梨的栽培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采前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金秋梨果实抗病性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设备 |
1.1.1 材料与试剂 |
1.1.2 仪器与设备 |
1.2 方法 |
1.2.1 Me JA采前喷施处理方案 |
1.2.2 果实的刺伤接种 |
1.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2.3. 1 病斑直径及发病率 |
1.2.3. 2 抗病性相关酶活性 |
1.2.3. 3 丙二醛(MDA)含量和总酚含量 |
1.2.3. 4 品质相关指标 |
1.2.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采前Me JA处理对接种梨轮纹病病原菌金秋梨果实发病情况的影响 |
2.2 采前Me JA处理对接种梨轮纹病病原菌金秋梨果实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2.3 采前Me JA处理对接种梨轮纹病病原菌金秋梨果实的MDA含量和总酚含量的影响 |
2.4 采前Me JA处理对未接种病原菌孢子的金秋梨VC含量和失重率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2)花垣县金秋梨轮纹病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金秋梨轮纹病的发生情况 |
1.1 病原 |
1.2 侵染循环 |
1.3 发生症状 |
1.3.1 枝干症状。 |
1.3.2 果实症状。 |
1.3.3 叶片症状。 |
2 金秋梨轮纹病的发生规律 |
2.1 气候条件 |
2.2 栽培管理条件 |
3 金秋梨轮纹病综合防治措施 |
3.1 农业措施 |
3.1.1 选用无病壮苗、严防病菌扩展。 |
3.1.2 加强梨园培管、增强抗病能力。 |
3.1.3 科学合理修剪、调整树形结构。 |
3.1.4 合理负载、有效调节大小年现象。 |
3.1.5 砍除梨园中间寄主。 |
3.2 人工措施 |
3.2.1 刮皮剪枝。 |
3.2.2 果实套袋。 |
3.3 化学防治 |
3.3.1 休眠期消灭越冬病源。 |
3.3.2 生长期喷药防治。 |
3.3.3 果实贮藏期浸果。 |
4 结语 |
(3)金秋梨推广开发现状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全国金秋梨推广开发现状 |
1.1金秋梨开发久盛不衰 |
1.2产业开发成效明显 |
1.3脱贫致富立新功 |
1.4旅游开发添异彩 |
1.5科技开发育人才 |
2现阶段发展金秋梨产业的建议 |
2.1作好病虫的预测预报,群防群治 |
2.2老树回缩更新,延长经济寿命 |
2.3打开销路,增加经济效益 |
(4)金秋梨套袋配套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金秋梨的套袋操作技术阐述介绍 |
1.1 梨袋选择 |
1.2 套袋时期 |
1.3 套袋方法 |
1.4 套袋要求 |
2 金秋梨配套栽培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 |
2.1 做好肥水管理工作 |
2.2 做好花果管理工作 |
2.3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
2.4 运用套袋调节采收期 |
2.5 合理改善树形结构 |
3 结束语 |
(5)金秋梨病虫害的调查及综合防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秋梨的主要病虫害 |
(一) 梨锈病 |
(二) 梨黑星病 |
(三) 梨黑斑病 |
(四) 梨木虱 |
(五) 梨黄粉蚜 |
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
三、综合防治措施对金秋梨的影响 |
(一) 有效控制病虫害 |
(二) 提高金秋梨的品质 |
(三) 提高经济效益 |
(6)洪江市梨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洪江市自然、社会条件及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
1.1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分析 |
1.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 |
1.1.2 气候及生态条件 |
1.1.3 土壤条件 |
1.1.4 植被情况 |
1.1.5 水资源条件 |
1.2 社会经济基础分析 |
1.2.1 人口状况 |
1.2.2 土地利用现状 |
1.2.3 农业发展状况及水果业的地位 |
1.2.4 交通状况等基础设施条件 |
1.3 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
1.4 科技队伍与技术推广 |
1.5 水果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1 优势 |
1.5.2 主要问题 |
第2章 梨产品发展市场前景分析 |
2.1 产品国内外市场供需现状 |
2.1.1 本项目主导产品 |
2.1.2 国内现状 |
2.1.3 国外现状 |
2.2 国内外市场供需预测 |
2.2.1 国际市场 |
2.2.2 国内市场 |
2.2.3 省内市场 |
2.3 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
2.3.1 主要竞争对手 |
2.3.2 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
2.3.3 产品目标市场占有份额 |
2.4 洪江市梨产业的开发方案与市场定位 |
2.4.1 开发思路 |
2.4.2 市场定位 |
第3章 洪江市梨产业发展的目标、建设任务及技术路线 |
3.1 梨洪江市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
3.1.1 指导思想 |
3.1.2 基本原则 |
3.1.3 目标和任务 |
3.1.4 品种布局 |
3.2 洪江市梨产业的建设规模与技术路线 |
3.2.1 无病毒良种繁育圃建设 |
3.2.2 新建高标准示范园和果品基地 |
3.2.3 培管及改造原果园 |
3.2.4 果实商品化处理 |
3.2.5 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
第4章 环境评价与保障措施 |
4.1 环境评价 |
4.1.1 场址环境条件 |
4.1.2 项目对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4.1.3 环境影响评价 |
4.2 保障措施 |
4.2.1 组织与管理 |
4.2.2 配套政策与措施 |
4.2.3 科技保障措施 |
全文总结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金秋梨套袋配套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套袋的效果 |
2 套袋操作技术 |
2.1 梨袋的选择 |
2.2 套袋时期 |
2.3 套袋方法 |
3 配套栽培技术 |
3.1 肥水管理 |
3.2 整形修剪 |
3.3 花果管理 |
3.4 病虫害综合防治 |
3.4.1 套袋前的防治 |
3.4.2 套袋后的防治 |
(8)金秋梨果园有机无机肥配施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方法 |
1.3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配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金秋梨产量的影响 |
2.2 不同配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金秋梨品质的影响 |
2.3 不同配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2.4 不同配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
2.5 不同配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金秋梨根系分布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3.1 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金秋梨的产量和品质 |
3.2 施用有机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生物量、果树根系数量 |
(9)不同氮肥用量对金秋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氮肥用量对金秋梨产量的影响 |
2.2 不同氮肥用量对金秋梨品质的影响 |
2.2.1 硬度 |
2.2.2 总糖含量 |
2.2.3 总酸含量 |
2.2.4 Vc含量 |
2.3 不同氮肥用量对金秋梨经济效益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10)金秋梨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与定义 |
3.1 定干 |
3.2 树力 |
3.3 冬季修剪 |
3.4 夏季修剪 |
4 建园 |
4.1 园地选择 |
4.1.1 气候条件。 |
4.1.2 土壤条件。 |
4.2 园地规划 |
4.2.1 确定栽培面积。 |
4.2.2 划分作业区。 |
4.2.3 道路和排灌系统的规划。 |
4.3 园地整理 |
4.3.1 翻耕平整。 |
4.3.2 挖定植沟或定植穴。 |
4.4 苗木定植 |
4.4.1 定植时期。 |
4.4.2 定植方式与密度。 |
4.4.3 定植方法。 |
4.4.4 苗木准备。 |
4.4.5 栽苗。 |
4.4.6 浇定根水。 |
4.4.7 定干。 |
5 田间管理 |
5.1 土壤管理 |
5.1.1 深翻改土。 |
5.1.2 中耕除草。 |
5.1.3 生草覆盖。 |
5.2 施肥管理 |
5.2.1 施肥原则。 |
5.2.2 施肥时期。 |
5.2.3 施肥方法。 |
5.2.4 施肥量。 |
5.3 水分管理 |
5.3.1 灌水。 |
5.3.2 排水。 |
5.4 整形修剪 |
5.4.1 树形。 |
5.4.2 修剪原则。 |
5.4.3 修剪时期与方法。 |
5.4.4 幼龄期树的修剪。 |
5.4.5 初结果期树的修剪。 |
5.4.6 盛果期树的修剪。 |
5.4.7 衰老期树的修剪。 |
5.4.8 培养树力。 |
5.5 花果管理 |
5.5.1 保花保果。 |
5.5.2 疏花疏果。 |
5.6 果实套袋 |
5.6.1 套袋时期。 |
5.6.2 套袋材料。 |
5.6.3 套袋前准备。 |
5.6.4 套袋方法。 |
5.7 无害化处理 |
6 病虫害防治 |
6.1 防治原则 |
6.2 防治方法 |
6.3 检疫防治 |
6.4 农业防治 |
6.5 生物防治 |
6.6 化学药剂防治 |
7 果实采收 |
7.1 采收期 |
7.2 采收原则 |
7.3 采收方法 |
8 采后处理 |
8.1 分级 |
8.2 包装 |
8.2.1 包装材料。 |
8.2.2 包装方法。 |
8.3 贮藏保鲜 |
8.3.1 常温贮藏预冷。 |
8.3.2 贮藏方法。 |
四、金秋梨的栽培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采前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金秋梨果实抗病性及品质的影响[J]. 李丽,彭舒,宋情来,简青,严红光. 保鲜与加工, 2021(05)
- [2]花垣县金秋梨轮纹病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J]. 田波,张建华,石洪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6)
- [3]金秋梨推广开发现状及发展建议[J]. 谢军,黄渊基.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1)
- [4]金秋梨套袋配套栽培技术[J]. 石洪艳. 农家参谋, 2018(17)
- [5]金秋梨病虫害的调查及综合防冶分析[J]. 李志祥. 农民致富之友, 2018(17)
- [6]洪江市梨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 付威宾.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4)
- [7]金秋梨套袋配套栽培技术[J]. 舒代玉,罗祖礼,张长水,黄乔友. 中国农业信息, 2015(18)
- [8]金秋梨果园有机无机肥配施效应研究[J]. 张兴国.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8)
- [9]不同氮肥用量对金秋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张兴国.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9)
- [10]金秋梨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J]. 佘丽山.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