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A 对质量标准进行审核

IATA 对质量标准进行审核

一、IATA运行质量标准审计(论文文献综述)

林佳安[1](2021)在《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成为我们搜索的关键词,成为悬在所有人头上的一把刀,小时候抬眼就是漫天星星点点,现在头顶只有雾霾,不见星星,全球的环境质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差。从柴静的《苍穹之下》纪录片热播开始,我们国家对于雾霾,对于空气环境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也意识到大气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于是国家发布中央最高文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作为最高行动纲领,标志着“蓝天保卫战”的正式打响。各地方政府发布地方规章和文件,积极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在各地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活动。要想测试活动的绩效如何,是否有达到大气污染治理的预期效果,则需要审计这个监督评价的工具。但是,在查阅与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之后,发现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也不深入。因此我国的大气污染环境审计开展得并不算顺利,现实中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评价和指导。如何最大程度地改善目前的研究现状,也是本文的重要研究动机。本文所关注的重点是大气污染治理活动的绩效,Z市作为我国中部的一线城市,其经济发展情况和地理环境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选择对Z市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度剖析。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选取大气污染治理作为审计对象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以及主要的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为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理论概述,对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概念进行界定,介绍了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的含义与特征,范围与内容以及标准与方法,同时也介绍了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工作的指导理论。第三章为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案例分析,该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介绍Z市大气污染现状和治理的基本情况,然后介绍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开展过程;同时,从审计重点及审计评价角度分析该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情况,总结该审计项目的经验启示,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审计计划缺乏系统性、审计范围狭窄、审计评价的定量分析不深入以及审计建议不具体。第四章为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问题成因分析,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落后、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工作复杂、审计操作指南不明确和缺乏审计考核机制。第五章为完善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建议,对于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内部审计环境、审计工作指导细则和考核机制四个方面解决。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光要从国家纲领性法律与地方执行性法律方面优化,还需要建立会计和审计相关法律规范;其次需要完善内部审计环境,借助大数据工具简化工作,共享工作数据,还需要有足够胜任能力的人才方能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再次要明确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指导细则,扩大审计范围,不光要审计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需要关注其他与人体健康相关的污染物,治理方能更有实际意义,除此之外,可使用环境重置成本法对该市大气污染治理效果进行评价,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后续需要跟踪审计跟进解决效果;最后,需要强化主体职责,从工作效果和人员两方面对审计工作进行考核。第六章为结论。对全文的所有内容进行总结,并根据本文的案例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对研究不足之处提出期望。

张智华[2](2020)在《机场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民航业的快速发展给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机场作为民航主要生产经营单位之一,承担着保障行业发展和旅客出行的重要使命,同时又是飞机、人员、车辆和设备设施在地面正常运行的重要载体,机场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机场安全管理工作,促进行业整体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本文对机场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应用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分析机场安全绩效的理论方法,结合机场实际特点分析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引入卓越绩效准则,以多维度视角确立关键安全绩效维度,初步建立了机场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统计分析筛选,最终构建出包含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79个三级指标的机场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型序关系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出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值,采用兼顾“序信息”和“强度信息”的组合赋权优化模型得出最终指标权重;最后通过引入云理论建立基于正态云模型的机场安全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应用对方法模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较好地解决了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研究表明了已建立的机场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符合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对机场行业进行整体安全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佳宇[3](2019)在《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质量决定知识创造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和速度,对振兴非洲经济,提升非洲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质量保障是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内容之一,它随着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全面推进逐渐受到重视。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各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也逐步兴起。在此背景下,对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中国进一步与非洲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推进中非教育合作的内涵式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首先对非洲不同层次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进行了剖析。其次,从国别层次探究了这些政策的影响力。然后,分析了这些政策的特点、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结合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促进中非高等教育合作。论文的第一章对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产生和发展的内外部背景进行了分析。外部背景主要是从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实践的视角来考察,内部背景主要是以非洲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供求关系为视角,对非洲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人力资源水平的现状、非洲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及其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第二章是从大陆层次考察了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这一层次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主要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和德国的援助与支持下,由非盟、非洲大学协会、非洲远程教育理事会和非洲教育发展协会共同制定和推动实施的。目前,非洲大陆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是在非盟与欧盟战略伙伴关系下,以非盟提出的“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认证一体化战略”为指导,具体包括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和其他一系列辅助性实践政策。这些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处于初步制定和试点完善阶段,有待进一步被推介和实施。第三章是从次区域层次考察了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这一层次的政策包括:一是由非洲及马达加斯加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和实施的中西部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地区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二是由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制定和实施的东部非洲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三是由阿拉伯大学协会、阿拉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和创新性学习和知识策略定制中心共同制定和实施的北部非洲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四是由南部非洲共同体、南部非洲地区大学协会和南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共同推动的南部非洲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实践。除南部非洲外,其他次区域的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都较为丰富,具体包括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性政策(即质量保障标准)和促进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调、交流、能力建设、意识培养等的辅助性政策。南部非洲有区域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意识,但还未颁布实质性的政策。第四章是从国别层次考察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影响力,即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对非洲国别层次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后,选取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作案例,全面探索了两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背景、组织机构、质量保障标准、模式、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地理位置上同处东部非洲的两国做横向比较,探究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影响力。埃塞俄比亚在东非,甚至整个非洲来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它并没有受到任何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影响,始终都处于一种独立自主发展的状态。乌干达则完全相反,它是东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的主力国家之一,在制定和实施东非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论文的第五章,总结和分析了非洲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特点和成效。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制定、性质、目标、内容、实施等五方面(详见研究结论)。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成效主要是初步建立了区域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内的组织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运行体系均随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逐步完善,区域一级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话语体系初步形成;各区域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会议、培训、工作坊、评估和认证活动规模逐渐扩大,频次逐渐增加;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国家和高校)的质量保障意识得到较大提升。论文的最后一章,总结分析了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为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大陆和次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机构间权威性、约束力、财政能力等的强弱差距导致各组织机构间存在矛盾和冲突,进而影响政策的实施;二是国别及其院校间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和积极性存在差距;三是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和完善面临着质量保障人力资源及专业能力不足和质量保障资金及来源不足的问题。为此,建议我国通过建立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建设合作,开展对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技术援助和参与国际组织对非高等教育援助项目等路径,与非洲开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可分为大陆和次区域两个层次。具体而言,除南部非洲外,非洲大陆、中西部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地区、东部非洲、北部非洲均有各自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其中,大陆层次的政策表现出自上而下、跨越式的特点,而次区域的政策带有明显的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发展的特征。第二,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具有较强的区域独立性,相互间联系很少,甚至可以说各次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间无关联。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影响力具有区域局限性,还有待通过政策实施进一步强化政策的影响力。第三,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特点:一是政策制定动机的多重性、制定机构和程序的一致性;二是按政策性质,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都可被划分为标准性政策和辅助性政策,其中标准性政策是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核心内容,具有较强的参考性,辅助性政策则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三是政策目标都具有基础性、可操作性和发展性;四是标准性政策内容具有一致性和全面性,辅助性政策内容具有多样性;五是政策实施路径上以评估为主,交流性活动和能力培训为辅,政策实施范围具有绝对限定性和相对广泛性;六是政策成效的系统化、数字化和意识化。第四,研究发现,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为立足点,援助或与非洲合作的国家和组织并不多。德国是最活跃的参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建设的国家,与之比较,我国作为援助非洲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参与非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或国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这与我国已积累得丰富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经验不符。在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下,我国应围绕非洲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制定和实施需求,尽快与非洲开展高教质量保障合作。

汤睿[4](2019)在《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作为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发挥着承载现代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数据表明,到2040年城市带来的经济利益将占全球GDP的75%,四分之三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人口所需的能源与物质资源等也将达到全球资源消费量的75%。由此可见,城市化在带来正能量的同时,也产生着大量的负面效应,而与之相伴随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城市资源稀缺、优质环境供给紧张、城市化进程提速、人口激增和消费升级的矛盾日益突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阻碍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城市环境治理工作亟待强化,环境治理效率急需提升。目前,中国城市原有的环境保护制度逐渐露出疲态,城市环境治理进程稍显缓慢。对城市本身而言,环境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物质条件,环境的退化制约了城市绿色发展潜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对城市居民而言,生态环境的退化对其自身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降低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因此,城市环境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城市环境治理是现阶段中国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从战略高度将城市环境治理工作放在更为关键和突出的位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了城市环境治理对于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要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格局优先的城市发展战略,实现城市环境治理水平的稳步提升,强化城市环境治理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研究能够紧跟政府的工作思路,力争通过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创新手段实现城市生态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促使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和城市整体发展迈向新的阶段。由此可见,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因此,全面厘清城市环境治理现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及其发展趋势,采取系统有效的应对措施,切实提高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基本问题展开分析,在充分梳理国内外关于城市环境治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构建出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高度归纳概括出了城市环境治理的主体、原则、动力和模式等一般性理论体系,有助于拓展城市治理理论的应用范畴。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系统性地探讨了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现实问题,利用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细致完整地描绘了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现状;结合其空间格局特征和作用机理,分析了现有的城市环境治理动力,解释了城市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治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依据。在综合测度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基础上,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变化的作用机理,有助于规范城市发展方向,为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此同时,通过对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的实证分析,能够为政府部门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证参考依据和正确的方向指引,也能够引起政府部门对于城市整体发展质量的重视,为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提供新的渠道,以实现城市整体规划的协同推进。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和国外城市环境治理的基本经验,从政府管理的视角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政策建议,试图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提供新的路径。基于上述研究内容,本文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城市政府应当以前瞻性的视角预见治理工作的不同发展阶段,因势利导调动不同主体对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做出规划,以强有力的政策和灵活的应对机制明确对企业、政府、社会公众和第三部门等应承担的环境治理职责进行划分,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环境治理效率;(2)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整体呈波浪式上升状态。但是,中国四大经济板块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依据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可以将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3)从全国层面看,城市空间集聚水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环境承载力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对外开放水平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具有负向阻碍作用。从四大经济板块看,影响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因素又有所不同;(4)依据城市环境治理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可以划分出严重失调、轻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比较协调和高级协调阶段。通过对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分析可知,中国目前主要处于勉强协调与初级协调阶段;(5)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其政策着力点应当在于持续推进和加强城市环境的协同治理、实施适度倾斜的财政政策、合理运用激励型环境政策工具、健全环境政策协同审计体系和构建差异化的环境经济政策组合治理模式。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城市环境治理的主体结构、治理原则、治理动力和治理模式等内容,系统性地搭建出城市环境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进行动态和静态测度,明确了其内在的空间差异和形成机制;城市环境治理并非是单一主体的治理行为,而是政府、企业、社会和民众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行为;基于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整体呈波浪式上升状态,但是中国四大经济板块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等重要结论;(2)在明确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在全国层面甄别出城市空间集聚水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环境承载力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对外开放水平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具有负向阻碍作用;中国四大经济板块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则有所不同。这一研究发现对于未来开展环境治理效率导向下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3)全方位测算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状态,但是绝对数值偏小,区域和城市之间具有明显的差距,形成了“东部和中部地区领先”的空间格局。这一实证分析结果有助于充分认识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空间差异,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城市环境治理政策提供新的依据和新的思路。当前城市环境作为城市经济运行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全面厘清当前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基本成效,深度挖掘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并采取系统有效的应对措施,切实提高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何龚琦[5](2019)在《质量文件中被动句的翻译 ——《欧航航材质量手册》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鉴于作者所学专业为商务翻译方向,产品质量文件又涉及商务管理,因此这类质量文件的翻译作为商务翻译的一个重点,非常值得关注。其次,作者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类似于质量手册这种类型的文本,质量手册作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应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本身具有实用价值,又鉴于其与自身专业相关,因此作者选择了欧航航材公司的质量手册作为翻译文本,以文本类型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忠实通顺的翻译原则,拟探讨文本中被动句的翻译。希望通过对实践的分析与思考,找到此类文本的典型特征,并寻求相应的翻译指导方法。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以《欧航航材公司质量手册》中的被动句汉译实践作为支撑,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任务描述,介绍了质量手册的定义、功能及选材意义,并且对该手册进行了词汇句法层面的分析,发现该文本中涉及了行业术语,以及大量的被动句。而英汉被动句在结构和表达上差异大,因此如何做好被动句的翻译成为了本次翻译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典型难点,本文将以被动句的翻译进行重点讨论。第二部分是过程描述,主要描述了译前准备情况,翻译计划以及翻译理论和原则的选择。第三部分主要关注译后的质量控制问题。第四部分是结合作者的翻译实践所进行的案例分析,总结出在《欧航航材公司质量手册》中,英语被动句的有以下四种基本句型:1)主语+助动词be+及物动词ed分词;2)主语+助动词be+及物动词ed分词+by+逻辑主语;3)主语+情态动词+助动词be+及物动词ed分词+(方式、原因、目的等)状语;4)形式主语it+助动词be+及物动词ed分词+主语从句。而针对被动句的这四种基本句型,在汉译过程中,可以将第一种和第二种译汉语主动句,此外还可以通过灵活使用被动词汇的方式来保留被动形式,如译成有“被”,“由”,“是…的”等有标记的汉语被动句,和无标记的意念被动句。对于第三种和第四种句型,则可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通过以上的分类,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从而使译文在符合汉语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达到忠实的传达原文信息的目的。最后一部分是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总结,如与文学、法律类文本相比之下,质量文件中被动句的特点、本实践报告的不足之处和对以后的学习建议。

李丹[6](2019)在《绩效审计质量评价框架及应用研究 ——基于保罗思维模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绩效审计起步较晚,绩效审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而要提高绩效审计质量,必须首先明确如何衡量和评价绩效审计质量。有些学者试图建立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来衡量绩效审计的质量,但这些评价方法多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难度较大,另一方面适用性不强,在审计实务中并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构建一个可行的绩效审计质量评价框架,是本文的主要目标。本文在系统梳理绩效审计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分析绩效审计质量评价现有路径的不足,提出了质量评价的新的可行路径。本文认为,审计人员的思维活动决定了绩效审计的思维要素,最终决定了绩效审计的质量;绩效审计报告可以反映绩效审计质量。通过解读绩效审计报告或案例的文本内容,可以从绩效审计的思维要素来评价绩效审计的质量。问卷调查验证了这一绩效审计质量评价路径的可行性。借鉴理查德·保罗的思维模型,分析绩效审计人员作出审计判断的思维过程,提炼出了绩效审计的7个思维要素,分别是审计目标、关键问题、概念、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判断和审计结果。根据保罗的思维标准,结合绩效审计专业特征,拟定绩效审计思维要素的质量标准,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最终筛选并确定质量标准,构建出绩效审计质量评价框架。最后选取香港审计署对公立医院工程项目的管理审计案例和G高速公路绩效审计案例,将构建出的绩效审计质量评价框架运用到具体审计案例中,对绩效审计的质量进行了评价,验证了框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是其它文献从未论及过的全新的质量评价方法。构建的绩效审计质量评价框架是从绩效审计思维层面入手,直接以绩效审计结果的信息载体作为考量的对象,从绩效审计的思维要素评价绩效审计结果,更易操作,且成本较低。该绩效审计质量评价方法便于识别绩效审计实例中的质量缺陷,分析绩效审计工作中的不足,对绩效审计质量的提升具有指导作用。

相虹[7](2019)在《汉莎系统公司服务合同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中外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英文合同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合同翻译的最重要目的就是使得双方了解各自的权利及义务,最终达成商业合作。本翻译实践报告的源材料是汉莎系统公司与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签订的一份服务合同,行文准确、严谨、规范,是一份很好的翻译源材料。本翻译实践报告旨在总结笔者在翻译汉莎系统公司服务合同时遇到的典型问题及运用的翻译方法。本实践翻译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此次翻译实践的翻译项目背景,翻译项目意义;第二章翻译过程,详细阐述了译前准备、译中过程和译后归纳;第三章案例分析是重中之重,主要从词汇翻译和句子翻译两方面对此次翻译实践进行分析;第四章对此次翻译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张浩[8](2018)在《航站楼离港旅客流程仿真及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近年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航空交通出行需求与落后的航空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民航运输业“中间快,两头慢”的现状似有愈演愈烈的征兆。尤其是航站楼内部设备设施陈旧、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及使用空间局限等因素造成了机场航站楼高峰时段运行负荷过载的窘境,资源利用率和旅客满意度低下问题亟待解决。为提高民航旅客运输的便捷程度,减少旅客在航站楼内部的等待时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本论文基于Anylogic仿真软件对航站楼内部的旅客离港流程进行研究,创建了旅客车道边到达、旅客休闲或问询、值机、安检、登机口等封装智能体模块,以三维动态仿真的形式生动细致地展现了旅客在各流程中的行为,使得仿真效果更加接近现实。其次,基于该仿真模型对航站楼内离港旅客流程的值机环节和安检环节进行了仿真优化研究。开放式值机柜台较非开放式值机柜台更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减少值机环节占地面积,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采用两名值机人员共用一套称重系统的配置方式,但其适用条件为旅客办理托运的比例不超过75%或办理托运比例大于75%但行李逾重比例不超过10%;对安检员与X光机不同配置方式进行仿真研究,从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旅客数量角度分析了各配置方式的适用性,从空间利用效率的角度指出了两名值机人员共用一套称重系统和四名安检员配备两台X光机资源配置的优越性。最后,论文以IATA C级服务标准为优化目标,对航站楼旅客离港流程资源配置进行实时动态仿真研究。在指定客流密度和旅客类型下,对航站楼值机环节和安检环节提出了一种资源优化配置方案。通过优化前后两种资源配置方案的仿真结果对比,表明了该优化配置方案不仅能满足服务标准,同时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运营成本。

石千磊[9](2017)在《民航云培训体系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业的稳步发展,民航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民航培训模式也将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针对传统民航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建立功能详尽的培训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解决手段。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主流民航培训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外民航培训体系的特点与云培训系统的设计目标、系统性能与优势,研究了民航培训体系的培训模式与云培训系统的关键技术,设计了民航云培训系统总体框架,实现了民航培训体系在云培训平台上的应用,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体现了该培训模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根据民航培训体系的特点,本文首先按照民航不同职业的培训模式加以分类,对培训体系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依据民航各职业培训模式的特点,对民航云培训进行了总体设计,其中包括系统构架设计与体系设计,该系统构架的设计包括三大平台系统——云自主学习平台、云辅助学习平台和云测试平台,三大平台特点各异但功能相辅相成;体系设计则是依据民航各职业培训特点将其与三大平台有效的结合,发挥该培训系统的教学优势。同时本文针对三大平台的特点,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云自主学习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云辅助学习平台的共享资源价值评估模型设计以及云测试平台组卷策略设计三个方面,并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中展开了试验性教学,以此来验证该平台的实用性与可推广性。最后,本文通过对该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获取了教学成果的数据资源,并对数据资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优化民航培训模式,提高民航培训质量,同时培训平台的性能测试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这表明云培训平台体系可以在培训教育领域进行更广泛的应用,适合推广到其它民航院校以及培训机构。

杨万柳[10](2014)在《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多维进路》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速突变和国际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国际航空排放问题。欧盟航空排放指令更是将国际航空排放问题卷入了风口浪尖,全球航空气候谈判变得波谲云诡。国际航空排放的全球性、负外部性特征印证了国际航空排放全球问题的属性。国际航空排放不只是一个国际问题,更是一个多维问题。全球治理理论为解决这一全球问题拨开了迷雾。应对国际航空排放问题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全球治理机制。这种治理机制的基础不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权威,而是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以及在国际社会确立协调与合作机制并充分地实施。其实质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持续的联合行动。这既包括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被认为符合共同利益的非正式制度安排。这种治理机制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市民社会、跨国公司将共同构成国际航空排放治理的主体和力量,从而形成国际航空排放治理的多维进路。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国际进路尤其强调充分发挥国际民航组织的领导作用。事实证明,国际民航组织通过大会制定了关涉国际航空排放的系列决议,专门成立了航空环境保护委员会,提出了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毋庸置疑推动了国际航空排放的稳步推进。国际民航组织因其诸多的内在限制又使国际航空排放问题变得步履维艰,这些内在限制包括国际民航组织立法缺乏强制力、立法缺失“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立法程序存在缺陷、目的和目标有待修订等等。国际民航组织未来在主导国际航空谈判、引领技术升级、促进国际合作方面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彰显这一全球治理国际进路的价值。欧盟将航空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引发了全球关注。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区域进路认可欧盟可以成为国际航空排放的合法治理主体。但是,欧盟单方面处理国际航空排放问题缺乏法律根基。欧盟航空排放指令不仅违反了《芝加哥公约》关于国家领空主权的习惯国际法,而且与《芝加哥公约》关于禁止征收航空排放税的规定相悖。在与国际环境法规范的兼容性考量层面,欧盟航空排放指令对欧盟成员国和非欧盟成员国的航空器运营人实行同样的免费配额计算公式,并没有给发展中国家航空公司的发展需要必要的关注,明显有悖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考察《京都议定书》的相关文本,欧盟这种单边的行动,恰恰与议定书要求各国合作解决气候问题的多边行动相左。然而,在美国航空运输协会等诉英国能源及气候变化国务大臣案中,欧洲法院的裁决又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在欧洲诉讼的尴尬局面。作为一个由成员驱动的国际组织,WTO为解决国际航空排放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国际航空运输既是一种服务贸易行为,同时又是货物贸易行为。从《服务贸易总协定》之《关于空运服务的附件》分析,欧盟航空排放指令并不是一项影响业务权或与业务权的行使直接有关的服务措施,并不能从《服务贸易总协定》所涵盖的事项得以排除。欧盟航空排放指令与GATT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存在冲突,该指令对来自未规制航空二氧化碳排放国家的产品与来自规制航空二氧化碳排放国家的产品区别对待,违反了最惠国待遇;而该指令导致增加货物运费,给进口产品造成了额外的成本负担,违反了国民待遇。美国《清洁空气法》第二篇B部专门规制航空排放,而NextGen行动进一步推动了航空排放的缩减。相较于美国,我国缺乏规制航空排放的专门立法,更多停留在政策层面,在航空减排监管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同时,中美在国际航空谈判中不同的立场折射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关于航空排放的利益博弈。在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健全并完善各国国内航空减排立法,强化并充实国内航空减排行动。作为一个航空企业的行业联盟,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提出了解决航空环境问题的四大支柱战略,即改进技术、更加有效的飞行、改进基础设施及以市场为基础的措施。在南非召开的第69届年会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表决通过了CNG2020决议。但遗憾的是,该决议不仅明显违背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立场,同时也明显违背《芝加哥公约》确定的“非歧视”和“各国公平获得发展机会”的原则。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作为全球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应积极参与国际航空排放谈判,更好地发挥其协调作用。

二、IATA运行质量标准审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ATA运行质量标准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1)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环境绩效审计概念的研究
        1.2.2 关于环境绩效审计方法与内容的研究
        1.2.3 关于环境绩效审计应用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理论概述
    2.1 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含义与特征
        2.1.1 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含义
        2.1.2 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特征
    2.2 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2.2.1 国家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审计
        2.2.2 大气污染治理资金的拨付、管理和使用审计
        2.2.3 大气污染源治理的绩效审计
        2.2.4 大气污染治理重点项目的绩效审计
    2.3 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方法
        2.3.1 传统环境绩效审计方法
        2.3.2 现代环境绩效审计方法
    2.4 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审计标准
        2.4.1 法律法规标准
        2.4.2 环境技术标准
        2.4.3 环境成本效益分析
    2.5 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2.5.1 绿色经济理论
        2.5.2 公共环境受托责任理论
        2.5.3 经济外部性理论
3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案例介绍
    3.1 Z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基本情况
        3.1.1 大气污染现状
        3.1.2 大气污染治理状况
    3.2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过程
        3.2.1 审计准备阶段
        3.2.2 审计实施阶段
        3.2.3 审计报告阶段
        3.2.4 后续审计阶段
    3.3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重点
        3.3.1 工业废气污染防治的审计
        3.3.2 机动车污染防治
        3.3.3 扬尘污染防治的审计
    3.4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评价
        3.4.1 评价国家与地方法规的落实情况
        3.4.2 评价专项资金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
        3.4.3 评价整体环境效益情况
    3.5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3.5.1 审计计划缺乏系统性,降低审计效率
        3.5.2 审计范围疏于对室内空气污染物防治的关注
        3.5.3 对绩效成果审计评价的定量分析不深入
        3.5.4 对重工业整治和改造工程的审计建议不具体
4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4.1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相关法律建设落后
        4.1.1 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不完善
        4.1.2 地方性执法细则制定修订工作滞后
        4.1.3 会计和审计准则缺少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具体规定
    4.2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复杂
        4.2.1 审计工作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部门交叉
        4.2.2 环境绩效指标的因果关系复杂
        4.2.3 信息技术方法应用不全面
    4.3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操作指南不明确
        4.3.1 对重点防治的大气污染源审计范围界定狭窄
        4.3.2 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审计成本效果评价标准
        4.3.3 整治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细则不具体
        4.3.4 环境结果公告对审计建议的披露笼统
    4.4 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考核机制不合理
        4.4.1 对绩效审计工作的考核不明确
        4.4.2 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考核不足
5 完善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对策
    5.1 健全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的法律体系
        5.1.1 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5.1.2 地方政府明确执法和维法细则,落实审计政策
        5.1.3 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制度,加快企业环境会计准则的建立与实施
        5.1.4 完善环境绩效审计的法律规范,制定并完善环境审计准则
    5.2 优化审计内部环境,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5.2.1 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平台,详细披露审计进展
        5.2.2 全面运用现有较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和数据分析软件
        5.2.3 优化审计人才结构,增强审计人员的大气环境审计能力
    5.3 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工作指导细则
        5.3.1 扩大对大气污染物审计范围
        5.3.2 用环境重置成本法评价大气污染防治审计成本效果
        5.3.3 明确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跟踪审计操作流程
    5.4 强化审计主体职责,建立完善的审计考核机制
        5.4.1 完善对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考核机制
        5.4.2 对大气环境绩效审计人员数量分配和知识结构定期考核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机场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及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发展动态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机场安全绩效概述
    2.1 机场介绍
    2.2 机场安全管理
        2.2.1 安全管理
        2.2.2 机场安全管理体系
        2.2.3 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
    2.3 机场安全绩效
        2.3.1 机场安全绩效的定义
        2.3.2 机场安全绩效管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场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机场安全绩效指标的定义及分类
    3.2 机场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3 机场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依据
        3.3.1 卓越绩效准则的引入
        3.3.2 其他依据
    3.4 机场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
        3.4.1 一级指标的建立
        3.4.2 一级指标对应子指标的建立
    3.5 机场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
        3.5.1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5.2 筛选并确立指标体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场安全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模型研究
    4.1 机场安全绩效评价特点分析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
        4.2.2 改进型序关系法确定权重
        4.2.3 熵权法确定权重
        4.2.4 组合赋权
    4.3 云模型理论概述
        4.3.1 云的定义及数字特征
        4.3.2 云计算法则
        4.3.3 云发生器
        4.3.4 虚拟云理论
    4.4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机场安全绩效综合评价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场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例应用
    5.1 L机场简介
    5.2 机场安全绩效综合评价
        5.2.1 收集评语数据
        5.2.2 生成浮动云
        5.2.3 机场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云
    5.3 评价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1.高等教育质量及其保障引起广泛关注
        2.非洲高等教育潜力挖掘中应注重质量保障
        3.非洲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凸显
        4.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非洲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5.中非高等教育合作应有之意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区域一体化
        1.区域化与一体化
        2.区域一体化
        (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1.高等教育质量
        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3.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三、研究综述
        (一)关于非洲一体化的研究
        1.关于泛非主义与非洲一体化的研究
        2.关于非洲一体化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的研究
        3.关于非洲一体化组织的研究
        4.关于非洲一体化内容的研究
        5.关于非洲一体化问题与挑战的研究
        (二)关于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研究
        1.关于相互依存理论的研究
        2.关于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历程及进展的研究
        3.关于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政策、组织机构和问题等的研究
        (三)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1.关于教育评价理论的研究
        2.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背景的研究
        3.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理论的研究
        4.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主体的研究
        5.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的研究
        6.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方法、手段的研究
        (四)关于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研究
        1.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2.关于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推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3.关于欧盟推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4.关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历史的研究
        5.关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机构及政策等的研究
        6.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高等教育发展及其质量保障的研究
        7.关于中西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8.关于东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9.关于非洲国别层次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
        10.关于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对国别影响的研究
        (五)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四、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调查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第一章 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产生和发展背景
    一、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区域一体化实践的影响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各区域签署高等教育互认公约
        (二)区域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相继成立
        (三)全球各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实践频繁
        1.欧洲建立起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亚太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增多
        3.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开始重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二、非洲经济发展亟需高等教育提供人力资源
        (一)非洲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总体水平低
        1.21世纪以来非洲经济增长持续性较好
        2.非洲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低
        (二)非洲人力资源水平低且发展能力弱
        1.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低
        2.发展基础弱且高技能人才短缺
    三、非洲高等教育扩张及其私有化凸显质量问题
        (一)公立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能力有限
        (二)私立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发展
    四、非洲高等教育普遍存在质量问题
        (一)教育教学资源欠缺无法保障基本教学活动
        1.基础设施普遍不完善
        2.师资匮乏且水平不足
        (二)学生相关问题层出不穷拉低办学效益
        1.生源质量普遍下降
        2.学生学科分布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称
        3.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剧增
        (三)高层次人才培养及科研能力弱
        1.博士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不足
        2.大学科研人员比例低及科研能力弱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非洲大陆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域外推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区域一体化的政策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政策
        1.教科文组织对非高等教育援助概述
        2.推动非洲国家履行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公约
        3.委托泛非组织举办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会议及系列研讨会
        4.支持深圳市政府启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计划”
        (二)欧洲有关组织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1.欧洲-非洲质量连接试点项目
        2.欧盟-非盟“调适非洲”项目
        3.欧盟协助非盟发起“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一体化战略”
        4.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参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制定
        5.德国通过学术交流服务中心以技术性援助参与
    二、泛非组织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非盟的相关政策
        1.提出指导性的“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一体化战略”
        2.组建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服务机构
        3.制定非洲大陆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4.提出和推行“泛非高等教育质量分级机制”
        5.绘制《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调研报告》
        6.开展质量保障咨询考察和机构审查活动
        7.开办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培训课程
        8.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专家库提供政策咨询
        (二)非洲大学协会的相关政策
        1.《战略计划》中的一体化质量保障政策
        2.成立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
        3.协助非盟推进“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一体化战略”
        (三)非洲远程教育理事会的远程教育一体化实践
        1.已有远程教育一体化质量保障意识暂未形成政策文本
        2.成立非洲开放和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机构
        (四)非洲教育发展协会的一体化意识及实践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洲次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中西非及马达加斯加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非洲及马达加斯加高等教育委员会
        (二)委员会战略发展计划中的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目标
        (三)中西非及马达加斯加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标准
        (四)中西非及马达加斯加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辅助性政策
        1.文凭互认与等值计划
        2.非洲传统药典与医学计划
        3.非洲国家咨询委员会计划
        4.高级教师选拔考试制度
        5.国际学术荣誉勋章计划
        (五)中西非及马达加斯加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实施
        1.院校自评与委员会评估和认证相结合的模式
        2.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东部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
        (二)建成东非高等教育区为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目标
        (三)东非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标准
        (四)东非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辅助性政策
        1.实施“学术人员交流项目”
        2.启动“学术项目基准”
        3.制定并实施《东非高等教育资格框架》
        4.积极寻求资助伙伴促进科研和创新发展
        (五)东非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实施
        1.高校自评结合政府外部评估和认证的模式
        2.支持成立东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
        3.持续开展“能力建设及敏感性”培训
        4.举办“学术-公-私伙伴关系及论坛和展览”
        5.组建学术主题集群
    三、南部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等领导组织
        1.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2.南部非洲地区大学协会
        3.南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
        (二)无明确政策指导的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实践
        1.制定并推进《教育与和培训协议》
        2.建立技术认证委员会
        3.举办南部非洲大学领导对话和能力建设工作坊
        4.组织南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会议
    四、北部非洲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一)阿拉伯大学协会等领导组织
        1.阿拉伯大学协会
        2.阿拉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
        3.创新性学习和知识策略定制中心
        (二)以提升阿拉伯高校质量为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目标
        (三)北非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标准
        (四)北非的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辅助性政策
        1.设立科学研究奖
        2.制定“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资格框架”
        3.实施“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调查研究”
        (五)北非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实施
        1.以高校内部评估结合多元化外部审计为模式
        2.组织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国际会议
        3.举办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工作坊
        4.开展认证与评估能力培训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洲国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非洲国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概述
        (一)国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简史
        (二)国别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总体情况
        1.在国家层次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非洲国家
        2.在国家层次没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非洲国家
    二、案例研究:埃塞俄比亚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背景
        1.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历史回顾
        2.埃塞俄比亚教育改革及现行学制
        3.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的质量
        4.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合法性
        5.埃塞俄比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兴起
        (二)“三位一体”的质量保障组织结构
        1.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决策者——教育部
        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持者——高等教育质量相关保障局
        3.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者——高校
        (三)以高校内部审计和政府质量审计为模式
        (四)质量保障标准以6点分制量化
        (五)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办公室的设立是主要成效
        (六)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缺乏自主权
        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专业性不足
        3.公立高校质量保障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案例研究:乌干达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背景
        1.乌干达高等教育历史回顾
        2.乌干达现行学制
        3.乌干达高等教育的质量
        4.乌干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合法性
        5.乌干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兴起与变革
        (二)“四位一体”的质量保障组织结构
        1.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决策者——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
        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持者与实践者——高校
        3.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协调者——乌干达大学质量保障论坛
        4.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支持者——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
        (三)以高校质量控制和高等教育委员会外部审核认证为模式
        (四)质量保障标准分级设计
        (五)年度高等教育学历与资格评估和认证是主要成效
        (六)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1.质量审计周期过长
        2.质量保障的经费不足
        3.私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可持续性差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洲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特点与成效
    一、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特点
        (一)政策制定的特点
        1.政策制定动机的多重性
        2.政策制定机构和程序的一致性
        (二)政策性质的特点
        1.标准性政策的参考性
        2.辅助性政策的实践性
        (三)政策目标的特点
        1.目标设置强调基础性和可操作性
        2.目标注重发展性
        3.目标带有区域差异性
        (四)政策内容的特点
        1.标准性政策内容的一致性和全面性
        2.辅助性政策内容的多样性及其同质性
        (五)政策实施的特点
        1.以内外部结合的评估为根本路径
        2.以交流性活动和能力培训为辅助路径
        3.政策实施范围的绝对限定性和相对广泛性
    二、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成效
        (一)初步建立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二)政策实施中取得的成绩可数字化呈现
        (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利益相关者的质量保障意识增强
第六章 非洲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的问题、原因及中非合作建议
    一、非洲区域一体化高教质量保障政策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各层次高教质量保障组织机构间的矛盾与冲突
        1.泛非高教质量保障组织机构权威性、约束力和财政能力弱
        2.次区域高教质量保障组织机构权威性、约束力及与国别、院校联系强
        3.国别和院校间高教质量保障能力和积极性存在差距
        (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客观条件普遍不足
        1.质量保障人力资源及专业能力不足
        2.质量保障资金及其来源不足
    二、关于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的建议
        (一)中国参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区域一体化的必要性
        1.中国在非洲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
        2.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区域一体化是中非合作的新机遇
        (二)建立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战略伙伴关系
        1.签署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合作备忘录
        2.加快中非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进程
        3.增进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交流与互动
        (三)加强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建设合作
        1.举办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建设研讨会
        2.组办中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培训班
        (四)开展对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技术援助
        1.建立中-非联合评估认证机制
        2.实施非洲高校质量保障信息化试点工程
        3.对非援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技术专家
        (五)参与国际组织对非高等教育援助项目
        1.延续教科文组织深圳基金项目
        2.推进世界银行“非洲高教卓越中心”科研质量保障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类
    二、外文类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非盟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3 非洲开放和远程高等教育机构与项目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4 非洲及马达加斯加高教委员会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5 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6 阿拉伯大学协会的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7 埃塞俄比亚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附录8 乌干达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的创新点
2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效率
        2.1.2 治理
        2.1.3 环境治理
        2.1.4 城市环境治理效率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治理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城市治理理论
        2.2.4 环境管理理论
        2.2.5 效率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城市环境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城市环境治理主体结构
        3.1.1 政府部门
        3.1.2 企业组织
        3.1.3 第三部门
        3.1.4 社会公众
        3.1.5 城市环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3.2 城市环境治理的原则
        3.2.1 天人合一原则
        3.2.2 总量标准原则
        3.2.3 市场化原则
        3.2.4 前瞻性原则
    3.3 城市环境治理动力分析
        3.3.1 国家年度环境规划执行情况检查
        3.3.2 企业生产环境评价
        3.3.3 重点污染事故监测和评估
        3.3.4 社会公众监督和举报
        3.3.5 城市环境信息公布
    3.4 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分析
        3.4.1 政府行政主导型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3.4.2 城市规划型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3.4.3 企业自发型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3.4.4 契约型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3.4.5 合作型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3.5 本章小结
4 城市环境治理成效与现实问题分析
    4.1 城市环境治理的基本制度
        4.1.1 排污管理制度
        4.1.2 “三同时”制度
        4.1.3 限期治理污染源制度
        4.1.4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4.1.5 环境监测制度
        4.1.6 环境质量标准制度
        4.1.7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4.2 城市环境治理政策的阶段性演变
        4.2.1 城市工业点源治理阶段
        4.2.2 城市污染综合防治阶段
        4.2.3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阶段
        4.2.4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质量全面改善阶段
    4.3 城市环境治理的成效
        4.3.1 基于能源结构多元化转变的利用效率提升
        4.3.2 环保治污水平持续稳步推进
        4.3.3 城市生态建设和居住环境不断优化
        4.3.4 城市环境治理政策推陈出新且日渐完善
    4.4 城市环境治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4.4.1 城市环境承载力饱和及治理难度增强
        4.4.2 城市环境治理的结构性缺陷依旧
        4.4.3 城市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4.4.4 城市环境污染边缘化问题日益显现
    4.5 本章小结
5 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方法、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5.1.1 研究方法
        5.1.2 指标体系构建
        5.1.3 数据来源
    5.2 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动态测度
        5.2.1 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整体性分析
        5.2.2 四大经济板块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比较分析
        5.2.3 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模式分析
    5.3 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静态测度
        5.3.1 城市环境治理的纯技术效率
        5.3.2 城市环境治理的规模效率
        5.3.3 城市环境治理的规模报酬
    5.4 本章小结
6 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指标体系的构建
    6.2 理论模型构建
    6.3 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3.1 全国层面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6.3.2 四大经济板块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城市环境治理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分析
    7.1 城市环境治理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的理论分析
    7.2 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方法
        7.2.1 指标体系构建
        7.2.2 研究方法
    7.3 城市环境治理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测度
        7.3.1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分析
        7.3.2 城市环境治理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时序变化
        7.3.3 城市环境治理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空间变化
    7.4 本章小结
8 提升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8.1 城市环境治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8.1.1 强化法律手段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8.1.2 搭建行政手段为主的城市环境治理体系
        8.1.3 构建公众参与的城市环境治理体系
        8.1.4 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8.1.5 不断优化城市环境治理技术
    8.2 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政策措施
        8.2.1 持续推进和加强城市环境的协同治理
        8.2.2 实施适度倾斜的财政政策
        8.2.3 合理运用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工具
        8.2.4 健全环境政策协同审计体系
        8.2.5 构建差异化的环境经济政策组合治理模式
    8.3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未来研究展望
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5)质量文件中被动句的翻译 ——《欧航航材质量手册》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1.TASK DESCRIPTION
    1.1 Definition and Functions of the Quality Manual
    1.2 Se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2.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Process
        2.1.1 Preparation of Translation Tools
        2.1.2 Selection of Parallel Texts
        2.1.3 Theoretical Basis and Translation Principles
        2.1.4 Glossary Making
    2.2 Translation Schedule
    2.3 Emergency Plan
3.POST-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
4.CASE STUDY
    4.1 An Overview of Passive Sentences
        4.1.1 Defini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4.1.2 Passive Sentences Struc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4.2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4.2.1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ctive Sentences
        4.2.2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Passive Sentences
        4.2.3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Non-subject Sentences
5.CONCLUSION
    5.1 Major Reflection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5.2 Limitations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REFERENCES
APPENDICE
    Appendix A
    Appendix B

(6)绩效审计质量评价框架及应用研究 ——基于保罗思维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内容安排
        1.4.1 技术路线
        1.4.2 内容安排
    1.5 创新点
2 绩效审计质量评价相关文献综述
    2.1 绩效审计概念的研究
    2.2 绩效审计程序与要素的研究
    2.3 审计质量的研究
    2.4 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
    2.5 审计质量评价的研究
    2.6 文献述评
3 绩效审计质量评价的路径选择
    3.1 绩效审计质量评价现有路径
        3.1.1 基于结果观的绩效审计质量评价路径
        3.1.2 基于过程观的绩效审计质量评价路径
        3.1.3 基于结果观与过程观相结合的绩效审计质量评价路径
        3.1.4 常用的评价技术方法
        3.1.5 绩效审计质量评价路径评述
    3.2 绩效审计质量评价的可行路径
        3.2.1 从绩效审计的思维要素评价绩效审计质量
        3.2.2 从绩效审计结果评价绩效审计质量
    3.3 基于问卷调查的证据
        3.3.1 基本情况说明
        3.3.2 调查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绩效审计质量评价框架的构建
    4.1 理论借鉴:保罗思维模型及其指导意义
    4.2 绩效审计的思维过程及其思维要素
        4.2.1 绩效审计的思维过程
        4.2.2 绩效审计的思维要素
    4.3 绩效审计思维要素质量标准的确定
        4.3.1 绩效审计思维要素质量标准的选定原则
        4.3.2 绩效审计思维要素质量标准的筛选
    4.4 本章小结
5 绩效审计质量评价框架的应用
    5.1 香港审计署公立医院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质量评价
        5.1.1 项目基本情况
        5.1.2 质量评价
    5.2 G高速公路建设绩效审计质量评价
        5.2.1 项目基本情况
        5.2.2 质量评价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汉莎系统公司服务合同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翻译项目背景
    1.2 .翻译项目意义
    1.3 委托方要求
第二章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翻译项目文本特点分析
        2.1.2 平行文本选择与分析
        2.1.3 翻译理论学习
    2.2 译中过程
        2.2.1 检索工具的选择
        2.2.2 术语表的制定
    2.3 译后审校
        2.3.1 自我校对
        2.3.2 他人校对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词汇翻译
        3.1.1 专业词汇
        3.1.2 古体词
        3.1.3 情态动词
        3.1.4 并列同义词
        3.1.5 介词短语
    3.2 句子翻译
        3.2.1 被动句
        3.2.2 长难句
        3.2.2.1 分译法
        3.2.2.2 重组法
        3.2.2.3 逆序法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汉莎系统公司服务合同原文
附录 B:汉莎系统公司服务合同译文
附录 C:平行文本
附录 D:术语表

(8)航站楼离港旅客流程仿真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意义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现代航站楼仿真技术及Anylogic仿真软件
    2.1 航站楼的地位及服务流程
        2.1.1 航站楼在航空运输体系中的位置
        2.1.2 航站楼离港旅客服务流程
    2.2 现代航站楼离港旅客仿真技术
    2.3 Anylogic仿真软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航站楼离港旅客流程仿真
    3.1 航站楼离港旅客流程建模
    3.2 航站楼离港旅客流程仿真
    3.3 仿真可靠性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离港旅客值机和安检环节优化
    4.1 仿真相关参数设定
    4.2 旅客排队流程分析
    4.3 值机环节流程优化
        4.3.1 值机柜台分配方式
        4.3.2 值机流程优化
    4.4 安检环节流程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航站楼离港旅客服务资源优化配置
    5.1 仿真假设
    5.2 仿真评估标准
    5.3 航站楼日常运行资源配置方案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工作总结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民航云培训体系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标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与依据
        1.1.2 研究目标
        1.1.3 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及研究框架
        1.3.1 论文结构
        1.3.2 研究框架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航培训体系
    2.1 引言
    2.2 国际主流民航培训体系现状分析
        2.2.1 国际民航培训组织
        2.2.2 国际民航培训体系
    2.3 我国民航培训体系现状分析
        2.3.1 民航飞行员培训体系
        2.3.2 空中交通管制员培训体系
        2.3.3 飞行签派员培训体系
        2.3.4 航空机务人员培训体系
        2.3.5 航空安全员培训体系
        2.3.6 客舱乘务人员培训体系
        2.3.7 民航其他工作人员培训体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民航云培训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云培训平台系统发展现状
    3.3 民航云培训平台系统分析
        3.3.1 传统民航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3.2 需求分析
    3.4 民航云培训总体设计
        3.4.1 云培训平台系统构架
        3.4.2 云培训体系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民航云培训系统关键技术
    4.1 引言
    4.2 云计算
        4.2.1 云计算相关技术
        4.2.2 云计算的特点
    4.3 云自主学习平台协同过滤算法资源推荐
    4.4 云辅助学习平台共享资源价值评估
        4.4.1 共享资源价值评估模型
        4.4.2 共享资源价值评估应用
    4.5 云测试平台组卷策略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航云培训系统的实践与应用
    5.1 引言
    5.2 云培训平台数据库
    5.3 云培训平台功能模块
    5.4 云培训平台测试
        5.4.1 系统功能测试
        5.4.2 系统性能测试
    5.5 云培训平台的应用及数据对比分析
    5.6 云培训平台的评价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多维进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际航空排放概述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际航空运输
        一、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
        二、国际航空运输
    第二节 国际航空排放的内涵及类型划分
        一、国际航空排放的内涵
        二、国际航空排放的类型划分
    第三节 国际航空排放的特征
        一、全球性
        二、时空上的不平衡性
        三、国际负外部性
第二章 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环境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
        一、环境多边主义
        二、全球治理
    第二节 国际航空排放的多维治理
        一、国际航空排放是一个国际问题
        二、国际航空排放更是一个多维问题
        三、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机制的建立
第三章 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国际进路:以ICAO 为中心
    第一节 国际民航组织与国际航空排放
        一、国际民航组织的环境保护战略
        二、国际民航组织环境保护的主要机构
        三、国际民航组织大会处理国际航空排放的进程
    第二节 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芝加哥公约》附件1650
        一、《芝加哥公约》附件 16 概述
        二、国际民航组织造法:附件的修订与遵守
        三、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的法律属性:硬法抑或软法?
        四、国家不遵守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的缘由
    第三节 国际民航组织解决国际航空排放的内在限制
        一、国际民航组织立法缺乏强制力
        二、国际民航组织立法缺失“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三、国际民航组织的立法程序存在缺陷
        四、国际民航组织的目的和目标需要修订
    第四节 国际民航组织处理国际航空排放的未来走向
        一、国际航空排放谈判的主导作用
        二、国际航空技术升级的引领作用
        三、国际航空合作领域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 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区域进路:以欧盟航空ETS为焦点
    第一节 欧盟航空排放交易体系概述
        一、欧盟航空排放交易体系的立法背景
        二、欧盟航空排放交易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欧盟航空排放交易体系的合法性之辨
        一、欧盟是否是国际航空排放的合法规制主体?
        二、欧盟航空 ETS 与《芝加哥公约》
        三、欧盟航空 ETS 与国际环境法规范的兼容性
    第三节 欧盟航空排放交易体系与WTO规则
        一、欧盟航空 ETS 与 GATS
        二、欧盟航空 ETS 与 GATT199488
第五章 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国家进路:以中美为视角
    第一节 美国对国际航空排放的规制
        一、美国规制国际航空排放的立法
        二、美国规制国际航空排放的行动
        三、对美国规制国际航空排放的评析
    第二节 我国对国际航空排放的规制
        一、我国规制国际航空排放的立法
        二、我国规制国际航空排放的实践
        三、对我国规制国际航空排放的评析
    第三节 中美关于国际航空排放的不同立场及利益博弈
        一、中美关于国际航空排放的不同立场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博弈
第六章 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民间进路:以IATA为切入点
    第一节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概述
        一、国际航协的宗旨和目的
        二、国际航协的组织架构
        三、国际航协的愿景和使命
        四、国际航协的性质定位
    第二节 国际航协治理国际航空排放的实践
        一、国际航协治理国际航空排放的政策演进
        二、国际航协关于欧盟航空 ETS 的立场
        三、国际航协“碳中和方案”
    第三节 国际航协治理国际航空排放的未来主张:一种全球部门方法
        一、全球部门方法的主张
        二、全球部门方法的实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四、IATA运行质量标准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 [1]Z市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绩效审计案例分析[D]. 林佳安.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机场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张智华.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12)
  • [3]非洲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研究[D]. 李佳宇.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1)
  • [4]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研究[D]. 汤睿.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6)
  • [5]质量文件中被动句的翻译 ——《欧航航材质量手册》翻译实践报告[D]. 何龚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1)
  • [6]绩效审计质量评价框架及应用研究 ——基于保罗思维模型[D]. 李丹.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7]汉莎系统公司服务合同翻译实践报告[D]. 相虹. 东华大学, 2019(03)
  • [8]航站楼离港旅客流程仿真及优化研究[D]. 张浩.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8(11)
  • [9]民航云培训体系研究与应用[D]. 石千磊.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7(08)
  • [10]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多维进路[D]. 杨万柳. 吉林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IATA 对质量标准进行审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