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下颌前磨牙多生埋伏致牙槽脓肿一例

单侧下颌前磨牙多生埋伏致牙槽脓肿一例

一、单侧下颌前磨牙埋伏多生引发牙槽脓肿1例(论文文献综述)

胡雪[1](2021)在《牙内陷发生率及治疗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2019年1月~2019年12月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患者CBCT影像学资料,并报告三例不同牙位牙内陷患者病例,分析牙内陷发生率、不同类型牙内陷对应的治疗方案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019年12月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共3038例CBCT资料。判定观察到患牙类牙釉质密度影像由冠方向根方凹陷或形成根管样结构与主根管伴行时,记录患牙牙位,内陷程度及患者的性别。研究期间获得3例牙内陷患者的临床病例。通过分析病例中不同类型牙内陷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总结此类病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使用SPSS软件对患者患牙发生及内陷程度分布与性别分布数据进行分析,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得P<0.05时,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符合条件的3038例患者影像资料统计结果中发现90例牙内陷患者,牙内陷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3.00%。双侧牙内陷病例48例,单侧牙内陷病例42例,男性患者39人,占总数43.33%,女性患者51人,占总数56.67%。检测样本牙数67543颗,其中牙内陷患牙共139颗,单牙患病率约为0.21%。根据Oehler’s牙内陷分类法分组,Ⅰ型牙内陷患牙100颗,Ⅱ型牙内陷患牙27颗,Ⅲ(a)型牙内陷患牙2颗,未检出Ⅲ(b)型牙内陷。根据发生牙位分组,上颌中切牙牙内陷11例,上颌正中多生牙牙内陷4例,上颌侧切牙牙内陷121例,上颌尖牙牙内陷1例,上颌前磨牙1例,下颌尖牙1例。研究期间共收入3例符合标准的完整病例,分别为Oehler’sⅠ型、Ⅱ型和Ⅲ型,采用了根管治疗和拔除等方法,根管治疗后根尖周炎症显着缓解,拔除患牙后牙周状况也有明显缓解。结论:牙内陷并没有以往认为的那样罕见,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早期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提高预后效果最重要,若已发生临床症状,可适当采用新技术治疗患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牙美观及功能。统计结果表明患牙内陷程度及发生率与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牙内陷好发于上颌,最好发于上颌侧切牙。Oehler’s分类Ⅰ型牙内陷病例最多见。

施雄[2](2020)在《锥形束CT低剂量扫描可行性和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真实、客观的影像学证据,对患者疾病的及时和准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CBCT检查过程中,患者接受X射线,不可避免的受到辐射威胁。尽管国内外学者对CBCT检查过程中如何减少患者的辐射损害做了大量研究,也采取了很多有益措施,但效果仍然不十分理想。因此,探究有效的降低CBCT检查过程中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方法和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CBCT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计划、正畸治疗、牙体牙髓疾病、牙周病、儿童口腔疾病以及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评估等诸多口腔医学领域。CBCT的辐射剂量低于螺旋CT(Computed Tomography,CT),但是显着高于口内X线片和曲面体层X线片等常规口腔X线检查。随着CBCT的广泛应用,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已引起关注。CBCT的有害健康效应属于随机效应,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文献报道,低剂量诊断用X射线与涎腺肿瘤的发生直接相关,辐射剂量每增加1Sv,致癌风险将会增加4.1%。通常一个人有乳牙20颗,恒牙28-32颗,每一颗牙的患病都有可能接受不止一次的放射检查,降低每一次放射检查的辐射剂量,就可以减少辐射损害随机效应发生的可能性。尽管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用铅帽、铅围脖、铅衣等物理防护用品对受检者的非检查部位给予一定的辐射防护,但无法从根本上降低受检部位的辐射剂量。所以,要想降低CBCT给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只能通过调整CBCT本身的参数来加以解决。CBCT的辐射剂量与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时间、扫描视野和扫描模式等扫描参数密切相关。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两种扫描模式是适合成人使用的标准模式(standard mode,Std)和适合儿童使用的高速模式(high speed mode,Hi-Speed),而且不同的扫描模式决定了不同的扫描时间,扫描视野则由临床医生需要了解的感兴趣区大小决定。所以,在实际工作中CBCT操作者能够自由调整的就是管电压和管电流这两个参数。目前关于在保证图像质量不影响临床需求的前提下,如何通过调整CBCT扫描参数设置来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方面研究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基于以上依据和实际情况,本课题重点探讨CBCT低剂量扫描可行性和临床应用前景,为有效降低放射检查中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研究内容:一、CBCT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相关性的实验研究1、CBCT不同辐射剂量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选用猪头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管电压、管电流参数组合扫描,探讨管电压、管电流与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关键参数设置。2、CBCT低剂量扫描对离体牙长度测量准确性影响的研究: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调整关键参数设置,比较低剂量CBCT图像测得的离体牙长度与金标准有无统计学差异。二、CBCT低剂量扫描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1、CBCT低剂量扫描评估身体质量指数正常人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与下颌管(mandibular canal,MC)位置关系的可行性研究:以IMTM病例为研究对象,比较CBCT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2、CBCT低剂量扫描评估牙内陷的可行性研究:以牙内陷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CBCT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3、CBCT低剂量扫描评估儿童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可行性研究:以多生牙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CBCT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实验方法:1、选用大型猪猪头模拟成人的颌面部,Std模式下,以磨牙区为扫描中心,分别采用不同管电压和管电流参数组合进行扫描,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vol),对图像质量进行盲法评分。2、选用小型猪猪头模拟儿童的颌面部,Hi-Speed模式,以切牙区为扫描中心,分别采用不同管电压和管电流参数组合进行扫描,记录CTDIvol值,对图像质量进行盲法评分。3、以离体牙为研究对象,Std模式,使用不同的关键参数设置进行扫描,记录CTDIvol值,使用数显游标卡尺和CBCT设备软件自带测量工具对离体牙长度进行测量。4、以IMTM病例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的关键参数设置进行CBCT扫描,记录CTDIvol值,评价图像质量。5、以牙内陷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的关键参数设置进行CBCT扫描,记录CTDIvol值,评价图像质量。6、以多生牙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的关键参数设置进行CBCT扫描,记录CTDIvol值,评价图像质量。7、统计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等,统计结果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1、管电压保持厂商推荐设置(Std模式:87k V,Hi-Speed模式:90k V)不变,随着管电流的降低,图像质量均逐渐下降。Std模式,管电流5.5m A及以上扫描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疗需求。Hi-Speed模式,管电流4.0m A及以上扫描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疗需求。2、管电流保持厂商推荐设置(Std模式:5.5m A,Hi-Speed模式:7.0m A)不变,随着管电压的降低,图像质量也逐渐下降。Std模式,仅管电压90k V和87k V扫描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疗需求。Hi-Speed模式,管电压78k V及以上扫描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疗需求。3、Std模式,降低管电流导致的图像质量下降较为缓慢,而降低管电压导致图像质量急剧下降。Hi-Speed模式,降低管电流导致的图像质量下降较为平缓,而降低管电压导致图像质量快速下降。4、Std和Hi-Speed模式:管电压保持厂商推荐设置不变,随着管电流的降低,辐射剂量也逐渐下降,辐射剂量与管电流呈线性相关。管电流保持厂商推荐设置不变,随着管电压的降低,辐射剂量也逐渐下降,辐射剂量与管电压呈指数关系。5、离体牙长度测量准确性实验:4.0m A组的CBCT图像与数显游标卡尺测量离体牙长度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IMTM术前评估:4.0m A组和2.5m A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结果评价构成上,4.0m A组所有图像质量均合格;2.5m A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m A组的CTDIvol值相当于对照组的72%。2.5m A组的CTDIvol值相当于对照组的47%。7、牙内陷:4.0m A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在结果评价构成上,4.0m A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m A组的CTDIvol值相当于对照组的72%。8、上颌前牙区多生牙:5.0m A组、3.0m A组和1.0m A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在结果评价构成上,5.0m A组所有图像质量均合格;3.0m A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 A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m A组的CTDIvol值相当于对照组的71%,3.0m A组的CTDIvol值相当于对照组的44%,1.0m A组的CTDIvol值相当于对照组的15%。讨论与分析:CBCT产生的辐射损害属于随机效应,其发生率与辐射剂量之间呈正相关,这就意味着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越大,随机效应发生的概率越大。因此,降低每一次放射检查的辐射剂量,探寻CB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之间的平衡点具有重大意义。CBCT的辐射剂量与扫描参数设置直接相关。辐射剂量的减少可以通过使用较低的曝光参数设置来实现。实际工作中,CBCT操作者能够自由调整的就是管电压和管电流这两个参数。对猪头分别使用不同管电压和管电流进行CBCT扫描,我们发现降低管电流或管电压都可以降低CBCT检查时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也随之降低。降低管电压导致图像质量的下降比降低管电流的更严重。通过降低管电流实现的CBCT低剂量扫描图像对离体牙长度测量的准确性没有影响。采用管电流2.5m A对身体质量指数正常人群的IMTM进行CBCT低剂量扫描,图像能够准确显示IMTM牙根与MC的位置关系。采用管电流4.0m A对牙内陷患者进行CBCT低剂量扫描,图像能够清楚显示牙齿的凹陷情况。采用管电流1.0m A对儿童上颌前牙区多生牙行CBCT低剂量扫描,图像仍可以显示多生牙的数目、位置、形状、生长方向及其与邻牙的关系。结论:降低管电流比降低管电压更适合实现CBCT低剂量扫描。通过降低管电流获得的CBCT低剂量图像可以准确测量离体牙长度。采用降低管电流的方法对IMTM术前评估、牙内陷诊断及儿童上颌前牙区多生牙术前评估行CBCT低剂量扫描均是可行的。

阚诗怡[3](2020)在《唇腭裂易感性位点与非综合征型多生牙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生牙是较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常伴有埋伏牙、错牙合畸形、牙列拥挤等并发症,给口腔健康带来极大影响,根据是否与综合征相关,可分为综合征型多生牙和非综合征型多生牙。唇腭裂是亚洲人易患的颌面部先天性发育缺陷疾病,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伴发的临床表现其中一项即为多生牙。非综合征型多生牙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决定因素。本课题组之前开展的首个汉族中国人群大样本GWAS中,对4个既往报道的染色体区域1q32.2,10q25.3,17p13.1,和20q12,及一个新发现的区域16p13.3进行了探究,确定了5个SNP(rs2235371、rs7078160、rs8049367、rs4791774和rs13041247)与中国人群NSCL/P易感性相关。鉴于中国汉族人群中NSCL/P相关多态性位点与多生牙发病风险相关的研究尚空白,本研究选择这5个NSCL/P易感SNPs,在163例非综合征型多生牙病例和326例对照中探讨这些SNPs与中国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多生牙及其临床亚型发病风险的关系,并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这5个SNP与NSST总体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结果证实其中两个位点:rs4791774(A>G)和rs13041247(T>C)与NSST风险相关(P<0.05)。在临床亚型研究中对多生牙发生牙数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表明rs4791774和rs13041247与单颗多生牙发病风险相关。其中,相加模型、显性模型和杂合子模型结果表明rs4791774的G等位基因对于单颗多生牙发病风险起到了保护性的作用(相加模型:P=0.010,OR=0.60,95%CI:0.41-0.88;显性模型:P=0.009,OR=0.56,95%CI:0.36-0.87;杂合子模型:P=0.015,OR=0.57,95%CI:0.37-0.90),与A等位基因相比,G等位基因降低了中国人群发病风险,约39%(P=0.010,OR=0.61,95%CI:0.42-0.89)。相加模型结果表明rs13041247(T>C)与单颗多生牙患病风险增加相关(P=0.040,OR=1.33,95%CI:1.01-1.76),rs13041247 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可增加单颗多生牙发病风险至1.82倍(P=0.034,OR=1.82,95%CI:1.05-3.15),C等位基因显着增加中国人群35%的单颗多生牙发病风险(P=0.035,OR=1.35,95%CI:1.02-1.79)。多生牙发生牙位的临床亚型分层分析结果表明rs4791774(A>G)与仅上颌多生牙的罹患风险相关(P=0.010)。相加模型、显性模型以及杂合子模型数据结果表明rs4791774的G等位基因在仅上颌多生牙发病中起到了保护性作用(相加模型:P=0.010,OR=0.60,95%CI:0.41-0.89;显性模型:P=0.016,OR=0.59,95%CI:0.39-0.91;杂合子模型:P=0.035,OR=0.62,95%CI:0.40-0.97),等位基因比较结果的显示,携带rs4791774 AG基因型的患者较AA基因型者仅上颌多生牙发病风险降低(P=0.012,OR=0.62,95%CI:0.42-0.90)。多生牙所在牙列的分层分析结果表明rs4791774的G等位基因在恒牙列多生牙发病中起到了保护性作用(显性模型:P=0.005,OR=0.53,95%CI:0.34-0.83;等位基因比较:P=0.004,OR=0.57,95%CI:0.39-0.83)。在110例有CBCT信息的患者中对多生牙与正常牙列的相对位置进行临床分型,结果显示rs13041247的C等位基因可能与发生在正常牙列腭侧的多生牙患病风险增加相关(等位基因比较:P=0.0001,OR=3.32,95%CI:2.45-4.49)。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s4791774的G等位基因可以改变与Myc_disc7间的亲和力,进而参与牙齿发育;rs13041247的C等位基因可能通过影响与NF-E2和Nrf-2间亲和力调控细胞过程,如凋亡、增殖等。而对rs13041247相关基因MAFB功能通路分析结果也提示其在HOX基因分化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咽弓和上颌发育的过程。

付廷仙[4](2020)在《埋伏阻生上颌切牙的CBCT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正畸科就诊的错颌畸形患者上颌切牙埋伏阻生情况的统计分析,进一步丰富埋伏阻生上颌切牙的流行病学资料;通过对埋伏阻生上颌切牙患者的CBCT进行三维阻生位置、头影测量分析和牙根发育情况的分析,以期为埋伏阻生上颌切牙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就诊的错颌畸形患者2501例病历资料,排除乳牙患者125例及未拍CBCT患者43例,共168份,获取有效资料2333份。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确诊的33名上颌切牙埋伏阻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资料的整理,对埋伏阻生上颌切牙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将CBCT数据导入involve5.3软件重建患者头颅定位侧位片,用PT-头影测量软件对确诊患者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分析矢状骨面型与上颌切牙埋伏阻生的关系;将确诊的41颗埋伏阻生牙用CBCT进行三维方向分析,同时对牙根发育情况,牙根长度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33例,男13例,女20例,女性:男性为1.54:1,平均年龄12,4岁,正畸患者埋伏阻生上颌切牙的患病率为1.41%;其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颗埋伏阻生上颌切牙中中切牙阻生数目为32颗,占78.05%,侧切牙埋伏阻生9颗,占比21.9%,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率较侧切牙明显高;埋伏阻生上颌切牙左侧比右侧稍高,左侧占53.66%,右侧占46.34%;埋伏阻生的上颌切牙以单发较为多见,有27例,占81.82%,阻生两颗及以上的有6例,占18.18%;33名上颌埋伏阻生切牙患者中,Ⅲ类骨面型患者最多,占66.67%,其次为Ⅰ类骨面型,占30.3%,Ⅱ类骨面型最少,占3.03%,与中华口腔医学会2000年对全国七个地区青少年错颌畸形矢状骨面型构成比之间差异显着,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在埋伏方向上,唇侧埋伏阻生显着高于腭侧埋伏阻生;冠状向上,上颌切牙埋伏阻生以近中阻生最为常见,其次是正常阻生,最后是远中阻生;水平向上,上颌切牙以倾斜阻生最为常见,其次是倒置阻生,最后是水平阻生;矢状向上,上颌切牙以中位阻生最为常见,其次是高位阻生,最后是低位阻生;埋伏阻生组牙根长度的均值小于对侧同名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埋伏阻生牙发生弯曲的比例较正常萌出的牙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单个埋伏阻生上颌切牙在正畸患者中较为常见;2.切牙的埋伏阻生与上颌基骨发育受限相关,Ⅲ类骨面型趋势更明显;3.上颌切牙阻生以唇侧中位近中倾斜阻生较为常见;4.上颌切牙埋伏阻生牙根长度较正常萌出对侧同名牙短,且更易伴发牙根的弯曲。

顾敏[5](2020)在《miRNA基因遗传变异与牙齿数目发育异常的易感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非综合征型多生牙(NSST)是一种常见的牙齿异常类型。微小RNA(micro RNA,miRNA)在口腔颌面部以及牙齿发育中有着极其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miRN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NSST的易感性有关。材料和方法:选择了四个miRNA SNP(rs2910164,rs11614913,rs2043556和rs2682818),并在我们的病例对照研究(163名NSST患者和326名健康对照)中评估它们与NSST易感性的关系。结果:rs2910164与下颌NSST的风险显着相关(相加模型:OR=4.00,95%CI=1.76-9.09,P=0.001),而rs2682818显示出与上颌NSST风险密切相关(相加模型:OR=1.40),同时发现rs2682818 C等位基因和男性患者NSST风险显着相关(相加模型:OR=1.62,95%CI=1.08-2.43,P=0.020)。结论:miR-146a/rs2910164和miR-618/rs2682818的遗传变异可能与汉族人群发生NSST的风险有关。目的:非综合征型牙齿缺失(NSTA)是口腔临床工作中高频遇见的牙齿发育畸形,而miRNA参与了口腔颅颌面及牙齿的发育,本文旨在探讨miRNA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能是NSTA易感因素。材料和方法:本研究调查了625例非综合征型牙齿缺失患者以及1144例健康对照人群,并用Taq Man探针法对4种miRNA上的SNPs(miR-146a/rs2910164、miR-196a2/rs11614913、pre-miR-605/rs2043556、pre-miR-618/rs2682818)进行基因分型,继而用PLINK软件(1.07版)评价这4个SNP与非综合征型牙齿缺失之间的关系。结果:总体分析显示:rs2043556与非综合征型牙齿缺失风险存在名义关联(P相加模型=0.021)。除此以外,在亚组分析中,rs2043556与上颌侧切牙(P相加模型=0.047),下颌中切牙(P相加模型=0.049)的缺失相关,同时观察到其与上颌尖牙缺失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相加模型=0.0016)。结论:Rs2043556影响了miR-605-3p和miR-605-5p的成熟,而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表明MDM2是miR-605-5p的结合靶标。我们的研究表明,pre-miR-605rs2043556与NSTA发生风险密切相关。目的:腮腺恶性肿瘤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发病率较高,组织学类型繁多,大部分预后较差。其发病机制研究倾向腮腺癌的发生与基因、蛋白表达的改变密切相关。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腮腺癌组织表达NSD2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干扰siRNA下调NSD2基因表达对腮腺癌SACC-2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采用了NSD2 siRNA转染SACC-2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NSD2 m 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SD2蛋白的表达,以鉴定NSD2 siRNA的沉默效果。Western blot测定干扰前后组蛋白H3K36二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细胞增殖的检测采用了CCK-8和集落形成试验,细胞凋亡的检测方式是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细胞术,而转染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则采用细胞划痕试验以及Transwell试验。结果:研究显示细胞棕黄色染色显示的是NSD2蛋白的表达,其表达呈强阳性,表达率至72.9%,而对照组多形性腺瘤阳性表达率仅为40.0%,两者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62)。我们研究发现腮腺癌的临床分期与NSD2在此疾病中的表达有很大的相关性(P=0.0519)。NSD2 siRNA转染腮腺癌SACC2细胞72h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NSD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H3K36me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NSD2 siRNA组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P<0.05),NSD2 siRNA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1.77±3.19)%和(29.84±2.78)%,vs(10.50±2.14)%(P<0.05)。划痕损伤实验显示转染后划痕损伤愈合明显减慢,迁移率明显降低,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转染后穿膜细胞百分率显着降低(P<0.05)。结论:研究认为腮腺癌组织检测NSD2可以用于患者的预后判断,干扰沉默NSD2基因后,腮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过程被抑制,从而诱导了细胞的凋亡。我们预测其干扰机制是通过调节组蛋白H3K36me2水平变化所致。因此NSD2可以判断腮腺肿瘤的临床特性,并对患者的预后作出预测,可作为新的参考指标,从而指导口腔临床的治疗。

宋治锋,费菲[6](2020)在《埋伏多生牙微创精准拔除85例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埋伏多生牙微创精准拔除的手术设计与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85例患者共87颗埋伏多生牙进行手术拔除,术前行CBCT检查,根据埋伏多生牙距离颊舌(或唇腭)侧皮质骨的距离,就近原则选择手术入路;以CBCT的测量尺测量埋伏多生牙的牙冠颊舌向及近远中向的最大直径,根据牙冠颊舌向的半径,以其上方的牙槽嵴顶或邻牙釉牙骨质界为参照,确定拟去骨的上界、下界;自上下界连线的中点向近远中做水平垂线,水平垂线的长度为埋伏多生牙冠近远中向直径的1/2,即半径,确定拟去骨的水平向起止点;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下电刀做梯形或弧形切口,切口保留龈乳头,用骨尺标记去骨的上界点、下界点及近远中点,从上界点与下界点连线的中点区开始向上下及近远中向去骨,去骨的范围略大于牙冠的半径,显露埋伏多生牙牙冠,以45°仰角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或超声骨刀将埋伏牙的牙冠牙体一分为二,分块取出牙冠及牙体组织,清理冲洗术区,缝合伤口,术后予以抗炎、消肿治疗,嘱术后24 h局部冰敷,流质饮食;备止痛药;术后7 d复诊,检查伤口愈合并询问记录患者止痛药的服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7 d伤口愈合良好,均予以拆线。颌面部无肿胀,开口度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生感染及麻木等并发症,其中58例患者未服用止痛药。结论以CBCT对骨内埋伏多生牙定位,就近原则选择手术入路,术中使用骨尺精准定点去骨,分块拔除埋伏多生牙,可以达到微创精准的效果。

张肖雅,花超超,郭玉静,张荣和[7](2019)在《对称性上颌第四磨牙埋伏阻生1例报告》文中认为口腔科医生在临床上经常见到牙齿数目、大小、形状、结构和萌出等方面的异常[1]。多生牙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牙齿数目异常,又称额外牙,是指存在于正常牙齿之外多余的牙齿。位于第三磨牙远中的多生牙被称为第四磨牙或远端磨

刘昌翠[8](2018)在《成人安氏Ⅱ1类拔牙病例上前牙内收前后牙根及牙槽骨变化的CBCT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拟采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扫描CB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技术分析成人安氏Ⅱ1类患者在拔牙内收后上前牙区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矫治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尽量减少医源性损伤。方法:选取安氏Ⅱ1类成年患者20例,平均年龄为24.8岁。所有病例均选择拔除两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两颗下颌第二前磨牙的矫治方案,统一选用AO高转矩金属自锁托槽(0.022英寸×0.028英寸),使用标准直丝弓矫治技术(SWA)。治疗初期上下颌牙列常规排齐整平,后期均更换至0.018×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作为主弓丝,运用Ⅱ类颌间牵引及滑动闭隙法进行上下前牙的内收。矫治过程中T0期(内收开始):上下颌牙齿排齐整平,已更换至关闭间隙所需要的主弓丝,弓丝放入时间1个月;T1期(内收结束):上下颌牙列间隙均已完全关闭,并且稳定1个月。所有患者分别于T0期、T1期拍摄CBCT,并对所获得的CBCT三维图像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分析,观察指标包括上颌中切牙的内收量、上前牙牙根长度、上前牙唇舌侧牙槽骨厚度及牙槽骨高度,同时分别记录各病例T0期至T1期的治疗时间。所有数据的测量均由研究者一人完成,并在第一次测量2周后进行再次测量,前后两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值。结果:1.上颌中切牙内收距离:内收后冠根均舌向移动,牙冠内收量(4.581±1.374mm),牙根内收量(3.414±1.260mm);2.牙根吸收:内收后上前牙牙根长度均减小,其中中切牙牙根吸收量(0.685±0.260mm),侧切牙(0.515±0.190mm),尖牙(0.465±0.292m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牙槽骨厚度:除根尖区外,唇侧牙槽骨厚度内收后均增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腭侧牙槽骨厚度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区的变化与之相反,即唇侧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侧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牙槽骨高度:内收后上前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均下降,且腭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时间:对所有患者T0期至T1期的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平均为(8.45±1.25)个月。结论:1.成人安氏Ⅱ1类拔牙矫治患者上前牙内收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2.上前牙内收时牙槽骨并不能跟随牙齿移动进行1:1的生理性改建,牙槽骨改建表现为骨吸收大于骨增生,存在骨开裂、骨开窗等风险。

张少溥[9](2018)在《手术暴露联合正畸牵引倒置中切牙对其牙根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利用口腔锥形束CT(CBCT)了解替牙期上颌埋伏阻生倒置中切牙的发育情况,通过治疗前后的影像观察,分析埋伏阻生倒置中切牙牵引治疗前后的牙根发育,对照正常同名牙的牙根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分析治疗的效果和意义。材料方法选取14名811岁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暴露,采用直丝弓矫正器开辟间隙,并对患牙进行正畸牵引治疗,利用CBCT测量治疗前后的牙根长度、根管壁厚度,并观察牙根弯曲程度,比较阻生牙牵引前后、阻生牙与对照同名牙牙根发育的差异。结果经外科暴露手术和正畸牵引联合治疗后,14颗阻生牙均达到牵引成功的标准,上颌埋伏阻生的中切牙牙根继续发育,没有出现根尖吸收和停止发育的情况。1、牙根长度的变化:牙齿治疗前埋伏牙牙根长度(9.36±1.86)mm,对照同名牙牙根长度(12.64±0.78)mm,两组比较p<0.05;牙齿经过外科暴露和正畸牵引联合治疗后埋伏牙牙根长度(11.69±1.16)mm,对照同名牙牙根长度(13.06±0.74)mm,两组比较p<0.05;经过联合治疗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牙根长度增加了(2.33±1.28)mm,p<0.05。2、根管壁厚度的变化:牙齿治疗前埋伏牙根管壁厚度(2.06±0.12)mm,对照同名牙根管壁厚度(2.12±0.15)mm,两者比较p>0.05;牙齿经过外科暴露和正畸牵引联合治疗后埋伏牙根管壁厚度(2.29±0.19)mm,对照同名牙根管壁厚度(2.35±0.18)mm,两组比较p>0.05。3、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在治疗前牙根长度不及对照的同名牙,在经过外科暴露手术联合正畸牵引矫治治疗后埋伏牙的牙根长度较治疗前增加,冠根比也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结束后对比研究埋伏牙和对照同名牙的牙根长度,埋伏牙的牙根长度仍短于对照的同名牙。在治疗结束后两组的根管壁厚度均有所增加,但在治疗前两组的根管壁厚度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束后对比两者其根管壁厚度的差异仍没有统计学差异。替牙期牵引治疗可能无法改变原有的牙根弯曲,牵引后牙齿原有的弯曲没有消失,而新发育的牙根在牵引过程中形成新的弯曲。结论替牙期患者的上颌埋伏阻生倒置中切牙经外科暴露联合正畸牵引矫治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牙根可继续发育,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于婷婷,咏梅[10](2017)在《多生牙发生的原因及研究现状的概况》文中认为多生牙指超出正常牙数的牙齿,是牙齿数目多于正常的发育异常。可发生于牙弓任何部位,通常以上颌前牙区发生为主。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多生牙的原因大概概括有6种学说。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多生牙的发病率,位置及手术方法上,该文将在多生牙发生的原因上进行探讨。

二、单侧下颌前磨牙埋伏多生引发牙槽脓肿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侧下颌前磨牙埋伏多生引发牙槽脓肿1例(论文提纲范文)

(1)牙内陷发生率及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牙内陷概述
        1.1.1 临床表现及分类
        1.1.2 发生率
        1.1.3 病因
        1.1.4 组织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1.1.5 临床治疗进展及治疗原则
    1.2 小结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诊断标准
    2.3 统计学分析
    2.4 结果
        2.4.1 患牙牙位分布结果
        2.4.2 患牙牙内陷分型结果
        2.4.3 患者患牙性别分布结果
        2.4.4 患者分布结果
    2.5 小结
第三章 临床研究病例
    3.1 病史资料
第四章 讨论
    4.1 牙内陷解剖形态对临床诊断治疗的影响
    4.2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牙内陷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4.3 多学科技术联合在牙内陷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4.4 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锥形束CT低剂量扫描可行性和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CBCT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二部分 CBCT低剂量扫描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锥形束 CT 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3)唇腭裂易感性位点与非综合征型多生牙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缩写词表(按首字母排序)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多生牙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文章PDF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埋伏阻生上颌切牙的CBC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埋伏阻生上颌切牙的临床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5)miRNA基因遗传变异与牙齿数目发育异常的易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表
第一部分 miRNA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多生牙风险的关联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文献综述 多生牙病因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iRNA遗传变异与非综合征型牙齿缺失易感性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文献综述 先天性缺牙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研究内容衔接阐述
第三部分 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NSD2在腮腺癌中表达及调控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创新点
    文献综述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NSD 家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在职博士学位期间临床技能进修学习情况
攻读在职博士学位期间专业技术职称情况
攻读在职博士学位期间专利已授权情况
攻读在职博士学位期间课题资助情况
攻读在职博士学位期间参编参译书籍情况
攻读在职博士学位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致谢

(6)埋伏多生牙微创精准拔除85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讨论

(7)对称性上颌第四磨牙埋伏阻生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 检查结果
    1.3 临床诊断
    1.4 问题列表
    1.5 治疗计划
    1.6 处置
2 讨论
    2.1 多生牙的病因
    2.2多生牙的临床特征
    2.3 多生牙的诊断
    2.4 多生牙的治疗

(8)成人安氏Ⅱ1类拔牙病例上前牙内收前后牙根及牙槽骨变化的CB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实验材料
    5 研究方法
    6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实验结果
    1 上颌中切牙内收量的测量
    2 内收前后上前牙牙根长度的比较
    3 内收前后上前牙牙槽骨厚度的比较
    4 内收前后上前牙牙槽骨高度的比较
    5 内收前后治疗时间
第三章 讨论
    1 实验对象及指数牙的选择
    2 上前牙内收与牙根吸收
    3 上前牙内收过程中牙槽骨的改建
    4 前牙移动的解剖界限
    5 支抗与前牙转矩控制
    6 展望与不足之处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报告(20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手术暴露联合正畸牵引倒置中切牙对其牙根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索引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上颌埋伏中切牙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典型病例
个人简历
致谢

(10)多生牙发生的原因及研究现状的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多生牙发生的概述
2 多生牙发生的原因
    2.1 牙板的过度活跃学说
    2.2 返祖现象
    2.3 牙蕾的二分学说
    2.4 与全身系统性疾病有关
        2.4.1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症 (CCD)
        2.4.2 Gardner综合征 (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
        2.4.3 唇腭裂
    2.5 遗传因素
        2.5.1 Hedgehog家族
        2.5.2 FGF信号分子
        2.5.3 WNT信号
        2.5.4 BMP家族
    2.6 环境因素
3 展望

四、单侧下颌前磨牙埋伏多生引发牙槽脓肿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牙内陷发生率及治疗效果分析[D]. 胡雪. 吉林大学, 2021(01)
  • [2]锥形束CT低剂量扫描可行性和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D]. 施雄.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3]唇腭裂易感性位点与非综合征型多生牙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D]. 阚诗怡.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4]埋伏阻生上颌切牙的CBCT分析[D]. 付廷仙.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miRNA基因遗传变异与牙齿数目发育异常的易感性研究[D]. 顾敏.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6)
  • [6]埋伏多生牙微创精准拔除85例临床研究[J]. 宋治锋,费菲. 口腔疾病防治, 2020(03)
  • [7]对称性上颌第四磨牙埋伏阻生1例报告[J]. 张肖雅,花超超,郭玉静,张荣和.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9(10)
  • [8]成人安氏Ⅱ1类拔牙病例上前牙内收前后牙根及牙槽骨变化的CBCT研究[D]. 刘昌翠. 青岛大学, 2018(01)
  • [9]手术暴露联合正畸牵引倒置中切牙对其牙根发育的影响[D]. 张少溥. 郑州大学, 2018(12)
  • [10]多生牙发生的原因及研究现状的概况[J]. 于婷婷,咏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A2)

标签:;  ;  ;  ;  

单侧下颌前磨牙多生埋伏致牙槽脓肿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